A.气象卫星 B.航天飞机 C.探测气球 D.气象台人工监测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读图5,回答15~16题。
15.图5反映出本次我国南方冰冻雪灾
图5
A.分布范围广 B.灾害强度大 C.持续时间长 D.灾害频率高 16.与本次冰冻雪灾相关的天气系统有
①高气压 ②冷锋 ③台风 ④气旋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读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图6),回答17~19题。
17.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火山、地震、旱灾、洪涝
B.地震、火山、洪涝、旱灾 C.旱灾、洪涝、地震、火山
D.火山、地震、洪涝、旱灾 18.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A.①多分布在板块的内部 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C.③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D.④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19.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
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温带气旋风暴潮多发生在
A.夏秋季 B.春秋季 C.夏季 D.秋季
自然灾害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区域中同一种灾害可能是不同的影响因素导致的。
回答21~23题。
图6
时间尺度
持续 时间 年
月
秒
日
①
②
③ ④
几秒 几小时 几天 几月 几年
21.造成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②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层中
③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我国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共有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沙尘暴B.旱灾C.冻害D.洪涝灾害
23.上述灾害在两地区的形成原因分别是
A.海拔高,距海近B.纬度较低,海拔高
C.地势低,纬度较高D.纬度较高,海拔高
24.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震方法是
①在家可躲在床、桌下或旁边②在影剧院,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跳楼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5.下列工程属于防灾减灾设施的是
①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长江、黄河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西气东输”管道④沿海海防林工程
⑤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⑥D.①②④⑥
读下表,回答26~27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26.表中信息反映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①灾害的强度减小②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
③灾害数量增加④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7.表中因灾死亡人数不断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降低B.减灾系统和防灾意识增强
C.人口数量减少D.灾害强度减小
28.个人与家庭防洪准备的三个方面是
①关注汛期天气预报②制定防洪救灾应急预案
③准备逃生物资④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9.松毛虫带来的危害是
A.水稻减产B.草原沙化C.棉花绝收D.林木枯死
30.北京市在北土城等处建设了大型应急避难场所。
下列关于应急避难场所的描述正确的是A.主要功能是为躲避自然灾害的市民提供安全的避难空间
B.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
C.最佳区位是交通便利、地形平坦开阔的远郊区县
D.平常可用作大型停车场
二、综合题(共4道大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读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图7),回答下列问题。
图7
(1)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部沿海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试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32.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我国各地连发的高级别旱灾,全国近43%的小麦产区(主要为冬小麦区)受旱,370万人、185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
读图8、图9和图10,回答下列问题。
图8
图9 图10
注:降水量距平和气温距平反映的是某时段降水量和气温相对同时段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多年平均气温的偏差情况。
(1)近期遭受中旱以上旱灾的地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中旱以上灾区中,损失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__。
试说明其原因。
(3)读图9和图10,说明造成本次旱灾的主要原因。
33.读图11和图12,完成下列各题。
图11 图12
(1)指出图11所反映的主要自然灾害,描述此灾害的强度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读图12,简述锋面过境时,北京的天气状况。
(3)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进行防灾、减灾。
下列防灾、减灾活动中,采用遥感技术的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采用GIS的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
A.从“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获取气象数据
B.从历史资料中查询同时期的气象情况
C.根据卫星云图、气象数据模拟灾害发展过程,进行灾害预报
D.利用地面多普勒雷达获取大气状况的相关数据
E.通过政府网站获取成灾地区的社会经济资料
F.集合相关数据,对灾区各县、乡进行准确而快速的损失评估
34.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
地震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
读图13,回答下列问题。
图13
(1)简述此次地震产生的原因。
(2)结合震区自然环境状况,指出震后可能引发的次生自然灾害。
(3)请说出政府为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应采取的对策。
北京市地理学科新课标
选修模块五测试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二、综合题(40分)
31.(10分)
(1)2分,东南一侧自然灾害多,西北一侧自然灾害少
(2)3分,台风、洪涝、病虫害(或风暴潮、海啸、海水入侵)
(3)5分,地处季风气候区,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汛期长,水量大,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32.(10分)
(1)2分,华北(或河北、河南、山西、陕西)、西藏东南和西南(或辽东半岛、珠江三角洲)
(2)6分,华北(或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受灾面积大,人口与城市密集,耕地多,冬小麦等农作物生长(返青)关键期,水资源不足
(3)2分,降水量比同期少,气温比同期高
33.(10分)
(1)4分,寒潮,强度由北向南递减,南方较北方远离冷气团(冬季风)源地、南方较北方有更多的山地阻挡或削弱南下的冷空气
(2)2分,(云量增加)大风、降温
(3)4分,AD CF
34.(10分)
(1)4分,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推动青藏高原向东滑动,导致此处岩石圈长期积累的(地应力)能量急剧释放,引发四川西部断裂带震动。
(2)4分,地形崎岖(以山地、河谷为主),岩石破碎,降水丰富(答对2项得2分);易形成滑坡、泥石流、(因堰塞湖溃堤导致的)洪涝(答对2项得2分)
(3)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要点包括:现代信息技术与监测预报系统建设、减灾生物与工程设施建设、灾害管理与救援系统完善、区域减灾管理与区域发展规划、法制建设与提高全民减灾意识、国际合作等方面;也可从灾前的灾害预防、灾中的有效避灾、灾后的有效救援等环节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