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识别

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识别

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识别
6.1 风险识别的目的和方法
风险识别是源项分析和风险评价的基础,根据历史事故的统计分析和对典型案例的研究,识别评价对象的危险源或事故源、危险类型、可能的危险程度,并确定其主要危险源。

6.2 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
6.2.1 风险识别的范围
(1)船舶运输过程危险性识别
根据评价对象或者项目所在区域内的船舶在航行过程、在码头或装卸站靠泊、装卸过程,或者在其他作业过程中(例如过驳、清舱、洗舱、油料供受、修造、打捞、拆解、污染清除以及其他水上水下船舶施工作业等)导致船舶污染事故的原因进行危险性识别。

(2)船舶载运货物危险性识别
根据评价对象或者项目所在区域内的船舶载运货种对环境的危害进行危险性识别,包括主要货种名称、理化性质、危害等。

对于船舶载运的污染危害性货物,需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公布的污染危害性货物名录,并参照有关国际公约、规则(如IBC、IMDG、IMSBC等)中载明的污染危害性,结合评价对象所在的区域特点,来确定其危害性。

6.2.2 风险识别的类型
船舶污染事故可分为操作性船舶污染事故和海难性船
舶污染事故。

6.3 风险识别的过程
6.3.1 数据资料的收集、调研和现场踏勘
收集与风险识别有关的资料,进行充分地调研和现场踏勘。

资料收集的具体内容参见附录1、附录7中的附表和附图目录,可根据评价需要选择和调整。

6.3.2 风险因素分析
参照附录6.3.1“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现状分析的结果和收集到的资料,结合现场调研和踏勘情况,对风险因素进行逐一分析,筛选出主要的风险因素。

分析出的主要风险因素可作为制定防止船舶污染事故发生,降低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对策的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