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舶对环境污染的途径及预防措施

船舶对环境污染的途径及预防措施

船舶对环境污染的途径及预防措施08驾考2班刘金华摘要:文章从船舶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物质:石油及其制品、散装有毒液体物质、包装有害物质、生活污水、船舶垃圾和有害排气等方面分析了船舶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的途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船舶防污染管理措施,以限制船舶污染物排放,保护海洋环境。

关键词:途径危害船舶污染海洋环境措施随着海运事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航运市场日趋繁荣,使得海运船舶越来越多,船舶吨位和尺度越来越大,但海洋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船舶在营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直接或间接使一些物质和能量进入海洋环境中,从而产生了损害海洋环境,危害人类健康的海洋污染。

对这种污染,如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切实做好加强船员防污染意识的工作,则将会使进入海水中的污染物质越来越多,并对海洋环境产生越来越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海洋环境乃至全球环境。

有资料显示,海洋环境的污染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船舶,船舶所排出的污染物质越占所有海洋污染物质的一半左右。

特别严重的是,有些靠泊或坞修船舶在港区和江河水道造成的污染,使得污染物质滞留在港区和狭窄的江河水道,这些污染物质将会对船舶和港口停泊设施产生腐蚀破坏作用,缩短其使用寿命。

甚至有可能直接进入城市的饮用水源中,对饮用水水质产生不利的影响,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随着海洋污染的日趋严重和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防止船舶污染的国际公约、国内法律法规日趋完善,标准越来越高,执行越来越严格,有关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限制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可见船舶和环境具有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必须加强船舶防污染管理,高度重视保护海洋环境,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船舶产生污染的途径1.船舶造成的油污染由船舶造成的石油污染主要有正常营运操作性排油和各种事故所造成的溢油;正常营运操作性排油,主要是排出机舱底污水、油船压载水、洗舱水等中所含的油类。

每年全世界随船舶舱底污水排入海洋中的石油有几十万吨,压载水和洗舱水的肆意排放造成的油污染更加突出。

各种事故所造成的溢油有:如供受油作业中的跑、冒、滴、漏造成的油污染等。

在各种污染中,油类污染是最严重的。

其中事故溢油具有偶然性,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

如某船在马达加斯加南部的TULER 港,在用船上的起货设备装货期间,第二吊油管破裂,造成甲板上全是溢油,而船员忙于工作,没有及时清理溢油,使溢油入海,造成油污染事故。

如果是油船发生的海损事故,造成的污染更大,甚至是难以估量的严重灾难。

如1989 年3 月24 日发生的阿拉斯加漏油事件,亚克隆·瓦尔迪兹号油轮搁浅并泄出1100 万加仑的原油进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造成了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漏油事件。

溢油散布超过千里的海岸线,致使成千上万的海洋生物死亡,给沿岸国家造成了沉重的灾难2.船舶运输中的有害物质污染近年来,随着运输危险化学品船的增多,有害物质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运输这些有毒物质所造成的污染,包括压载水、洗舱水、舱底水以及由于发生事故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泄露和装卸作业中造成的跑、冒、滴、漏等原因造成的污染。

沾有这些有害物质的包装材料、垃圾等入海也会造成海洋污染。

3.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船舶生活污水通常是指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主要是从生活处所所排出的排泄物,如厕所排泄物、医疗室排泄物、厨房、洗浴室、洗衣间的排出污水等。

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有细菌、病毒及各种营养化物质,当其排放入海后会对海水造成污染。

如海水中所含的营养物质会导致海水中的溶氧耗尽,有机物腐化后会散发出难闻的臭味等4.船舶垃圾污染船舶营运中会产生船舶垃圾,这些垃圾主要包括垫舱物料、包装材料、脱落的油漆残渣、铁锈、油棉纱等,船员、旅客生活中形成的食品残渣、日常消费品的废弃物等其他废物。

如果直接排入海中,都将破坏海洋资源,污染海洋环境,造成海洋环境污染5.船舶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主要有5.1压载水由于船舶货油舱内结构复杂,不利于清洗和抽吸,货油卸载后必然在舱内壁黏附一定的油层。

舱内不可抽吸的残油量通常可占货油量的0.3 ~0.6 。

油船卸载后空载返航时,为了使船舶具有必要的航海性能,根据不同的气候与航区,一般在货舱中注入25 ~60 载重量的压载水,这些压载水与货油舱内的残油形成油水混合物,水中含油率高达0.4 ~0.7 _】]9 ,如果未经处理排放将造成污染。

5.2 洗舱水由于各种原因,必须对油舱进行清洗和消毒。

如油船为了接收装运另一品种货油,前一种货油可能与下一种油品不相容,需对油舱进行清洗;船舶为了进坞检修或清洗积聚的沉淀时,必须对油舱和燃油容器进行清洗等。

油舱清洗后污水的含油率可达0.2%~1%r1]%。

未按规定排放时势必造成海域污染。

5.3 含油舱底水机舱中运转的机械设备的燃油、滑油系统等渗漏,设备保养检修和更换滑油时难免洒落污油,清洁机器零部件的废油以及擦洗机器的抹布、棉纱等携带的废油,都可能混入舱底水中。

此外空压机和空气瓶泄放的残液中也含有大量的油类。

机舱舱底的含油污水含油浓度可达0.1 [ ]”。

5.4 油渣油渣或废油几乎全部产生于机舱,如燃油分油机、滑油分油机排出的残渣,油水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污油等。

据统计,每天消耗50~70 t第3期邓礼标:船舶污染的途径及对策探析 53重柴油的船舶,每天要分离出0.8~1.4 t的含油垃圾,占总耗油量的1.5 ~2.0 。

燃用劣质燃料油的船舶,油渣量高达总耗油量的1 ~3 ]97。

这些油垃圾如排人海中同样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污染。

5.5 事故性溢油事故性溢油主要是指船舶发生碰撞、搁浅、触礁、火灾或爆炸、船壳破损等严重海损事故导致的货油舱或燃油舱的溢油,以及违规操作造成的溢油。

这些事故性溢油的危害可能十分严重,而且具有溢油量大、污染持久和清除困难等特点。

5.6 有毒液体物质船舶有毒液体物质对海洋的污染源主要来自舱内排出的压载水和洗舱水、船上使用的化学药剂、用于清除有毒液体掺漏的各种材料(如抹布、锯末等)、应急时为保证船舶及人员安全时的排放等。

排入水中的有毒物质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很大,所以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和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或沉入海中或漂浮海面,海水中的有毒物质有的容易与海水中物质起化学反应,有的在水中迅速消散,其危害也不大相同。

5.7 包装有害物质船舶包装运输有害物质,有些情况下会发生包装破损、泄漏、溢流及洒落等现象。

其主要污染方式为船上用以清除包装货物中洒落或漏(溢)出的有害物质的洗涤水或水溶液,货物漏到舱内清除出的垃圾,货物的应急排放等。

此外,包装运输有害物的容器、槽罐等均属污染物质。

5.8 生活污水船舶生活污水包括厨房污水、洗浴室污水、粪便及其冲洗水、医务室和运输动物舱内的粪便冲洗水等。

这些污水含有大量的细菌、寄生虫或病毒、耗氧物等成分,如直接排放,势必造成海域污染。

5.9 船舶垃圾船舶垃圾的产生主要来源于货物、捆扎和包装货物的物品、船舶及设备维修保养产生的废弃物、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和各种废弃物等。

这些不同种类的船舶垃圾对海洋及海洋生物的影响不尽相同,有的废弃物可能对海洋生物有毒害作用。

5.10 船舶有害排气船舶动力装置排气主要是船舶柴油机(主机、辅机)和锅炉燃烧后排出的各种废气。

这些含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碳氧化物(CO。

、cO)、未燃碳氢(HC)和固体颗粒等的废气排至大气中,不但改变了空气组分、减少了空气的氧含量、增加大气尘埃,还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温室效应使气候变暖,甚至形成酸雨,给人类带来危害。

据估计,船舶年排放的NOx和SOx均在600万吨以上,约占世界排放总量的7 和4 【2]。

此外,油船排放货油蒸发气,船舶使用制冷剂、灭火剂等消耗臭氧层的气体也将使人类的健康与生物的生长受到严重的威胁。

当海洋表面被油污或垃圾覆盖,就会妨碍海水与阳光、温度等的相互作用,阻碍海水的蒸发,使大气中的水分减少导致年降水量减少,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同时,海水为了分解污油和垃圾也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从而导致鱼类死亡,影响渔业生产;而分解油污、垃圾产生的有害气体随大气环流进入大气系统,使海面腐臭,危害人体健康。

海洋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海洋水体、海底以及海水上方的大气空间,以及同海洋密切相关,并深受海洋影响的沿岸、港口和河口在内的自然环境。

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予2.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方法防止船舶污染的对策针对上述各种途径可能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各国政府及国际海事组织(IM0)等都大大加强了对船舶造成污染的监督管理,强化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的立法,规定了越来越高的排放标准和越来越严格的防污要求。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尤其是防止船舶污染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使船舶污染问题有所改善 ]。

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国内经营或生产的民营、个体船舶和一些老旧低标准船舶的问题仍比较突出,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限制船舶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2.1 加强船员教育和培训管理。

提高船员防污意识提高船员防污染安全意识将是预防或减少海上污染事故的有效途径。

有关部门应加强船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教育,制定科学有效的54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0年考核机制,明确船员防污染安全责任,使其充分认识防污工作的重要性。

特别是在国内沿海航线经营的中小型船舶和渔业船舶公司,其规模小而且管理较混乱,船员流动性较大,职务船员多数未受过正规航海院校的教育,船员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等与实际要求尚有不小差距,普遍缺乏法律意识、管理意识和环保意识等,船员素质相对较低。

有关单位应通过宣传教育,举办一些针对性强的理论、操作、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船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污染意识,进一步明确MARPOL73/78公约、国内有关法律法规对防污染设备的检查标准和安全管理技能,明确防污染设备操作管理中的程序和岗位职责。

船舶公司应建立切实可行的严格规章制度,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通过自查自纠,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发船员的学习潜能,使船员自觉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增强应知应会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技能,自觉遵章守法。

以保障船舶安全,保护海洋环境。

2.2 加大投入。

完善防污设备船舶公司应根据MARPoL73/78公约以及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给所属船舶配置防污染设备,诸如油水分离器、残油回收设备、焚烧炉、溢油应急设备和油船蒸发气排放控制系统等,尤其是中小型船舶和老旧低标准船舶,船舶公司应加大投入,配足配齐防污染设备,以使船舶废弃物质按标准排放。

2.3 强化维护管理。

保持防污染设备的正常有效船舶公司应加强对机舱机械设备、防污染设备的维护管理,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及时发现和解决船舶营运作业中机械设备的跑、冒、滴、漏现象,减少机舱日常污水产生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