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南的名胜古迹排名

济南的名胜古迹排名

济南的名胜古迹排名济南有着2700余年的历史,是象征中华文明重要起源的史前文明;;龙山文化发祥地和发现地。

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济南的名胜古迹排名,欢迎大家阅读!济南的名胜古迹排名:灵岩寺旅游区历史悠久,佛教底蕴丰厚,寺内古木苍翠,怪石林立,古迹荟萃、佛音袅绕。

灵岩寺以其悠久的宗教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驰名于世,素有“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游也”之说。

灵岩寺,位于济南清区万德镇境内,始建于东晋,有辟支塔、千佛殿等景观,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名列其首。

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岩寺峰峦奇秀,风光旖旎,以风景幽深、泉石秀丽著称于世。

寺周群山环抱,深奥幽邃。

寺内外摩顶松、千岁檀、朗公石、“镜泄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胜景别具情趣。

寺内古木苍翠,怪石林立,殿宇峥嵘。

灵洞曲涧、青峰翠峦环绕着古刹精舍,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著名胜境有千佛殿、墓塔林、辟支塔、大雄宝殿等几十处。

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是千佛殿内40尊宋代彩色泥塑罗汉,历来为观者和专家们赞誉不绝,梁启超称其为“海内第一名塑”;艺术大师刘海粟有“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此外,不少名胜古迹大都流传着美丽动人的传说,如辟支塔基装饰的浮雕“地狱中的莲花”、“最后的半庵摩勒罘”,反映的是阿育王的政治生活。

济南的名胜古迹排名:九顶塔中华民俗欢乐园九顶塔中华民俗欢乐园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距济南市区26公里,是集民族风情、名胜古迹、游乐探险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民族文化区。

民族风情园由布依、朝鲜、傣、哈尼、纳西(摩梭人)、蒙、苗、怒、佤、维吾尔、壮、藏等十六个民族村寨组成,荟萃了各民族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

民俗一条街--真正的华夏民间艺术之旅,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品令您目不暇接。

飞车、古典魔术、斗鸡、斗马、斗羊表演令人不禁拊掌称绝。

游乐区由欢乐谷和欢乐世界组成,在30米高、60米宽的峡谷两侧依次建有藤桥、云桥、独木桥、吊桥等形态各异的桥拱。

欢乐世界汇集了时尚前卫、惊险刺激的各种娱乐项目--攀岩、速降、蹦极、风靡全球的滑草、滑车,西南少数民族的渡江工具溜索等,将成为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勇士乐园。

风景名胜古迹区依灵鹫山而居,现存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九顶塔与九顶观音寺、千年古柏、古碑以及缎华泉、圣水潭等景点。

休闲度假区设有窑洞度假村、蒙古包度假村、桃花源度假村、傅家庄百年老村和朝鲜民居等。

济南的名胜古迹排名:兴国寺兴国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东济南清区东南十公里处,与泰山、灵岩山并称“鲁中三山”。

因有会仙、志仙、群仙、望仙、聚仙五个秀丽的山峰并列而得名。

这里群山绵延,山清水秀,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古时道教十分兴盛,道观规模宏大,分南、北两观。

北观即“洞真观”,观内碑石林立,宫观殿字数百间,主要有玉皇殿、真武殿、三元殿、清冷亭、石牌坊等。

历史上,宫观殿宇几遭战火破坏,现堂存历代碑碣百余块,尤以“崔先生像赞碑”最为珍贵,此碑书画、刻俱佳,多为历代金石家所著录。

南观称元都观,又名玄都观,是明朝德王府的陵园,陵内有明德庄王、德懿王、德怀王、德恭王、德定王、德端王六座寝墓,最近发掘的德庄王墓,其规模与明十三陵墓相差无几。

近年来,长清县投资修复了这里的大部分古迹,开辟了盘山道,增添了许多新景观。

观内的千岁银杏树,系省内第二大银杏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潺潺泉水从清冷亭玉女盆流出,常年不竭,九十一级台阶斜立蜂,胜似泰山天阶;顺盘山道登览峰巅,犹如置身泰山舍身崖,陡峭峻险,五峰仙境尽收眼底,绿树、黑瓦、红墙掩映成趣,分外迷从。

济南的名胜古迹排名:章丘莲华山圣水禅寺风景区章丘莲华山圣水禅寺风景区位于章丘市垛庄镇,与泰山北麓诸峰相连,三面环山,东邻秀美的海山湖,景区内松柏参天,树木蓊郁,自然风光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既有深山古寺的幽奥之气,又有横亘云天的昂扬之势。

景区内清泉潺潺、树木蓊郁、古寺幽深,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宗教旅游胜地。

景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塔林等景点,其间凡皂角、青檀、刺楸等名贵树种林立。

莲华山胜水禅寺的山门飞檐斗角、巍峨壮观,四柱三门,金碧辉煌,高20米,宽30米,仿明清建筑,正中匾额悬金字题书“莲华胜境”,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题写,山门前两尊巨大的石狮雄踞左右,高大威武。

右边山崖上耸立着摩崖石刻,丹书大“佛”字,高五米,遒劲雄浑,气势恢宏,高耸入云。

天王殿正面塑有弥勒佛,背面为护法韦驮菩萨,两旁为四大天王,皆铜铸金身,各持剑、伞、琵琶、蛇,寓意五谷丰登,天下太平。

济南的名胜古迹排名:济南清真南大寺南大寺原址在济南历山顶乌满喇巷,始建年代不详。

元代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迁到现在的地址,当时只有“楹殿数间”。

明宣德年间,当时的南大寺掌教整顿教务,济南教门为之一振。

(公元1436年),开拓地基,修建院墙,增建礼殿,南大寺始具规模。

明弘治七年(公元1492年)陈玺任南大寺掌教,领导济南穆斯林大拓寺基,扩建大殿,立南北讲堂、僻静所、沐浴室等,并将寺门朝向由南改东,南大寺自此始有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特色,成为较大规模的古建筑群。

此后,南大寺又经明嘉靖、万历清嘉庆、道光、同治和民国初年的多次修葺扩建逐渐臻于完美。

清真南大寺在建筑功能设置、朝向、内殿的装饰等方面都严格遵循伊斯兰教的一些基本原则,而在布局和造型上则有着明显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全寺以望月楼为中心分为二进式四合院,整座寺院排列井然有序、严肃整齐,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四合院对称之美。

在造型上,南大寺还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特征。

比如邦克楼,下层具有阿拉伯穹窿圆顶的建筑风格,上层则是比较纯粹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济南的名胜古迹排名:济南府学文庙据考证,目前分布在全国已知的文庙中,除山东曲阜孔庙、江西萍乡文庙、南京六合文庙、苏州文庙外,始建年代都晚于济南府学文庙,加之其巨大的规模和影响力,可见济南府学文庙在全国地位之重要。

自2005年9月10日正式开工,历经5年精心维修的济南府学文庙已于2010年09月28日全面竣工。

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成化十九年(1483年)拓建。

以后又经历数次重修或扩建,到明朝末年,建筑布局臻于完善,奠定了一定的规模。

清代对府学文庙修葺不断,但建筑布局变化不大,基本保持了明代以来的建筑布局和规模,某些构件还保留有宋代的遗风。

-据《历城县志》载,济南府学文庙“规制如鲁”,形制、规模如曲阜孔庙。

特别是单檐庑殿顶的大成殿,其建筑规模的大小,在同类现存国内古建筑当中是名列前茅的。

济南的名胜古迹排名:历城千佛崖造像千佛崖造像位于山东省历城县柳埠村白虎山下。

千佛崖造像是山东地区唐代石窟艺术的主要遗存,共有大小造像210多尊,分布在南北长63米的崖壁上,此外还有题记43则,其中有明确纪年的题记10则。

石窟大部分开凿于唐武德至文明(618~684年)年间,以后的宋、元、明各代也有零星的增刻。

较大的石窟有五个,佛像均高2.6米左右。

造像者多为皇亲、贵戚、官宦、名僧,最著名的有唐南平长公主及驸马刘玄意造像、唐赵王福造像和僧人明德造像等。

与千佛崖造像毗连的龙虎塔,是与四门塔齐名的著名古塔,因为塔门上雕刻有龙虎图案而得名。

塔的建造年代没有确切的记载,根据建筑风格考证,应始建于唐代,补建于宋代。

塔呈方形,高10.8米,砖石合砌而成。

塔身雕刻有龙、虎、佛、力士、伎乐、飞天等浮雕,神态飘逸,气势不凡,人物造型颇具唐代的风格。

塔的四面开辟有雕刻火焰纹的券门。

三层石砌须弥座塔基上,装饰覆莲、伎乐、雄狮等浮雕。

塔顶是砖砌而成的,重檐华拱,顶部饰有覆盆相轮状的塔刹。

室内四壁雕刻有佛龛,龛额有飞天翱翔。

正中是方形的塔心柱,每面雕有一尊佛像,突胸细腰,脸庞清秀,具有宋代的遗风。

此塔素以造型优美,雕刻华丽而闻名。

济南的名胜古迹排名:济南四门塔风景区济南四门塔位于泰山之阴,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市南郊30公里的柳埠镇,山青水秀,文物荟萃,民风淳朴。

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劳动生息在这块美丽的土地。

四门塔旁曾出土过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的石斧,还发现过战国时期齐长城遗址,并有唐高祖武德年间唐王李世民率军东征时操练兵马的跑马岭为纪念黄巢起义驻兵的黄巢村、黄瓜峪、菜峪、车子峪、裁缝峪……。

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在我国广泛传播。

公元4世纪后半叶,这里建起了一处佛教中心;;"朗公寺",即后来之“神通寺”,为山东最早的寺庙。

山东最早的寺院;;神通寺:该寺初创时名曰朗公寺。

创始人朗公(京兆人,俗姓李)和尚在当时统治者支持下,达到"上下诸院,十有余所,长廊延袤,千有余间,三度废教,人无敢撤"之规模。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文帝扬坚敕令更名为神通寺。

神通寺历经1600多年,几度兴废,至今尚保存下来众多闻名中外的珍贵文物,如四门塔、龙虎塔、千佛崖造像、唐台基、墓塔林、历代碑刻等,成为我们研究历史文物、佛教文化、雕刻艺术、建筑艺术的丰富的实物宝库。

其中四门塔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崖造像(含龙虎塔、九顶塔)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的名胜古迹排名:南丰祠原名曾公祠,在大明湖东北岸,北临汇波楼,为纪念北宋文学家曾巩而建。

曾巩(1019至1083),字子固,北宋嘉?年间进士,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官至中书舍人。

熙宁五年至六年(1072至1073年)任齐州知州。

在职期间,倡修水利,剪除豪强,深得民心。

能诗善文,为唐宋文学八大家之一,著有《元丰类稿》、《续元丰类稿》、《隆平集》等著作。

该祠始建年代无考,清道光九年(1829年)历城知县汤世培重建,仅有大厅三间。

解放初期,与西侧供奉水神晏戌子的晏公庙(庙毁仅剩台基,称晏公台)、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山东巡抚张公(曜)祠划归一体,改称南丰祠。

今祠为清静幽雅的古典式庭园,总占地面积2535平方米,由大扇,抱柱悬楹联:“北宋一灯传作者,南丰两字属先生。

”大殿南面西侧戏楼高耸。

楼内四周二层,南为戏台,其他隙地为坐席。

昔日设茶座,可品茗看戏。

与殿堂相对,靠近湖岸有水榭三间,四周环廊,东西北三面环水,内植荷莲,是赏景佳处。

殿堂东侧为明末始建的晏公台,上有“明昌钟亭”,1993年建,四面八柱,宝顶双檐。

亭中悬挂原在湖南岸钟楼寺的金代明昌年间(1190至1196年)所铸8000公斤古钟。

东为小溪,近溪修竹郁森,成篱成林。

院内花木扶疏,绿柳翠柏笼荫。

济南的名胜古迹排名:东平陵故城东平陵故城位于济南城东章丘市龙山镇东北,西南与城子崖遗址相距近2公里。

东平陵城,春秋时期归属齐国,称平陵邑,由姜姓诸侯统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