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室内设计透视学

室内设计透视学

二、正立方体的画法 1.从A、B点分别向上作垂线, 得正方体高E、F点。 HL M(D)
E
H
F G VP
D C A B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画法
二、正立方体的画法 2.从E、F点分别向VP点作消失 线。 HL M(D)
E
H
F G VP
D C A B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画法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画法
三、边长不相等的立方体画法 1.画面中首先确定出 HL线、VP点、M(D)点 等平行透视的基本条 件。 VP C B B’ HL
M(D) D A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画法
三、边长不相等的立方体画法 2、画一条与HL线平行 的8cm长的线段,A点 到B点,并延长该线段 到B’点,BB’线段为 4crn,使AB:BB’为8: M(D) 4比例关系。 D A 8CM B 4CM C B’
M(D)
A
B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画法
一、正方形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3.从A点连接HL线上VP点, B点连接HL线上VP点。 HL VP
M(D)
A
B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画法
一、正方形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4、A点向HL线上的M(D)点连线, 该线与B点向VP点消失的线相交 得C点。 HL VP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天点AP:
在地平线以上的灭 点。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地点BP:
在地平线以下的灭 点。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画幅PA:
在60度视角的视圈 线范围以内选取的 一块作画面积(图 2—2)。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HL
M(D)
VP
C A B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画法
四、求物体平面透视深的不同方法 1.正方形对角线画宽深不等的长方形平面透视图 (5)从C点画与HL线和AB线平行的线,并与B点向VP点连接的消失 线相交得D点。 HL M(D) VP
C A B
D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画法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画法
四、求物体平面透视深的不同方法 1.正方形对角线画宽深不等的长方形平面透视图 (1)先在画面中确定HL线、VP点(消失点)和M(D)点。
HL
M(D)
VP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画法
四、求物体平面透视深的不同方法 1.正方形对角线画宽深不等的长方形平面透视图 (2)画一条与HL线平行的线,如AB线。
VP
HL
A
A1
A2
A3
A4
B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四、求物体平面透视深的不同方法 3.正方形对角线画大小不等的正方形平面透视深 (4)从各相交点O。、O,、O,、O。和D点画与AB线、HL线平 行的线,即完成大小不等正方形平面透视深图。 M(D) VP HL
D O1 O2 O3 O4 A A1 A2 A3 A4 B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视心CV:
中心视线与画面的 垂直交点。又称心 点、主点、视心点。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视平线VH:
过视心所作的水平 线。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视平面HP:
视平线所在的水平 面。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视高H: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四节平行透视的应用
一、从里往外画室内透视进深 1.在画面中以同样的方法确定 HL线、VP点和M(D)点的位置,横 穿HL线中心部,画一个6×3cm的 长方形框ABCD,作为后墙立面, 需求出5m的空间进深。 D VP A B C HL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四节平行透视的应用
一、从里往外画室内透视进深 2.把AB线延长到B’点,BB’线 段长度为5cm,得出AB:BB’为6: 5。 D HL VP A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地平线HL :
平原上看到的天空 与地面的交接线。 投影在透视画面上 与视平线重合。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距点DP:
以视心为圆心, 视距长为半径作圆称 作视距圆, 圆上的任意一点都 可以称为距点。常 用到的是视距圆与 视平线的两个交点, 是所有平行于地面、 与画面成45。角的 平行直线的灭点。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停点SP:
视点在基面上的垂 直落点,也称驻点。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画面PP:
作画时假设竖在物 体前面的透明平面, 是构成透视图形必 备的条件。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中心视线 CVR
视点到画面的垂直 连线,是视域圆锥 的中轴线,又叫视 中线、中视线、视 轴。
二、正立方体的画法 3、从C、D点分别向上作垂线, 该线与E、F点向VP点的消失线相 HL M(D) 交得G、H点。
E
H
F G VP
D C A B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画法
二、正立方体的画法 4.E、F点作平行AB线、HL线 G、H点作平行E、F线 HL 得正方形上面透视形。 M(D) E H F G VP D C A B
基线GL:
画面与基面的交接 线。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灭点VP(V):
不平行于画面的直 线无限远的投影点, 也称消失点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中心线C L :
过视心点所作的视 平线的垂线,也叫 中垂线。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测点M :
以灭点为圆心,以 灭点到视点的距离 为半径所作的圆与 视平线的交点,也 称量点、测量点。
VP
HL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画法
三、边长不相等的立方体画法 从B’向HL线上的M(D)点连线 从A点向VP点连线 从B点向HL线中的VP点,连线两线交汇处得C点 那么BC的距离就是该建筑的右侧透视深 M(D) D A B C B’ VP HL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画法
三、边长不相等的立方体画法 3、C点作与HL线和AB线平行的线, 该线与A点向VP点消失线相交得D 点, AD线就是该建筑物的左侧准确的 透视深。 M(D) ABCD就是建筑物长8cm、深4cm底 部平面透视图。 A D B C B’ VP HL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四、求物体平面透视深的不同方法 3.正方形对角线画大小不等的正方形平面透视深 (2)画一条与HL线平行的线(假定5cm)即AB线。在该 线上标有5等份刻度。 M(D) VP
HL
A
A1
A2A3A4Fra bibliotekB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四、求物体平面透视深的不同方法 3.正方形对角线画大小不等的正方形平面透视深 (3)从A、A.、A,、A,、A。及B点分别向VP点作 消失线,从B点向M(D)点连线。 M(D)
视向VD:
作画时所看的方向, 通常视向分为平视、 仰视、俯视三种。
第四节 透视的规律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一节 透视的规律
1 2 3
等高的物体近大远小。
构成透视图中的物体在一定的视距内,越远越模糊, 越近越清晰。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二节 透视的规律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透视学中有关平行透视的名词术语
M(D)
C A B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画法
一、正方形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5.由C点画一条与HL线、AB线平 该线与A点向VP点消失 行的线, 线相汇得D点,CD线段就是正方 形的远处边,这样AD、BC就是这 个正方形ABCD的透视深。 HL VP
M(D)
D A
C B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画法
视点到停点的垂直 距离。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视距D:
视点到视心的垂直 距离。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视线SL :
视点到物体上各点 的连线。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基面GP:
物体所在的平面, 也是停点的所在面。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HL
M(D)
VP
A
B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画法
四、求物体平面透视深的不同方法 1.正方形对角线画宽深不等的长方形平面透视图 (3)从A点向VP点连接消失线,从B点向VP点连接消失线。
HL
M(D)
VP
A
B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平行透视的画法
四、求物体平面透视深的不同方法 1.正方形对角线画宽深不等的长方形平面透视图 (4)从B点向M(D)点画连线,该线与A点向VP点连线相交得C点。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视角SA :
60。 任意两条视线与视 点构成的夹角。绘 画上采用的视角不 超过60度当视角过 大时,透视图形会 产生不正常的变形。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三节 透视的名词术语
视域:
60。 固定视点所能见到 的空间范围。绘画 上通常采用60度以 内的视域作画。60 度视角左右的视域 叫舒适视域。
C
B 5C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