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和如梦令_ppt
作业
展开想象,用你个性化的表达(如散 文、现代诗歌等),把你对《醉花阴》 这首词的理解描绘出来。
• 夜雨寄北 • 李商隐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点亮灯,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的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许 淡淡的泪痕。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千里迢迢的黑暗, 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 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可 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秋已深了。雨淅淅沥沥 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渡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烛光是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把你装 扮得那么年轻,那么美,就像许多年前掀下红盖头的那个晚上。 朦胧中,抓起你柔若如水的手,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一生的快乐和依靠。 我拥着你,附在你的耳边,温柔地说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子,那个展信的秋夜, 那场淅淅沥沥的雨。
这说明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
3.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 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B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 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4.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 的作用? 重阳佳节,是夫妻登高求福的好日 子,偏偏丈夫游玩不归,以佳节团聚反 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黄蓼园《寥园词选》:‚一 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 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 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 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 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醉花阴
学习目标:
1、结合作者及背景,鉴赏这首词独具特 色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吟诵这首词。
一个故事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 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 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 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 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 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
7. “人似黄花瘦”的“瘦”字的妙处。 ①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 的神韵。 ②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 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③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 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 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 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 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诵读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
词意理解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 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 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 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 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 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 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 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如梦令》 [南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疏:指疏狂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大雨疏狂,晚风急猛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浓睡不消残酒? →昨夜雨疏风骤
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 杜甫《三绝句》诗:‚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 词作家,也是中国文 学史上最伟大的女 词人,在女作家中可 谓“空前绝后”,“不 徒俯视巾帼,直欲压 倒须眉”.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号易安居士,山 东济南人。被誉为“婉约正宗”。李清照 的生活以靖康之难为界形成鲜明对照。这 一切都在其作品中打上深深的烙印。李清 照南渡前作品多写闺情相思;南渡后常有 故土之思和身世之感,作品具有丰富深刻 的社会内容,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 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 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 共赏。有《漱玉词》。
上片小结 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 内心凄凉,情景交融。这是下文 “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下片赏析
5.内心是如此的凄凉,怎么还去饮酒赏 菊呢? 自己虽然整日沉浸在怀人的忧思之 中,但逢此佳节,也得按照习俗的规矩, 聊以应景。同时,正值园中菊花开放, 一片大好秋光,使他稍解愁怀。
6.她的忧愁情怀有所缓解吗? 灰蒙蒙的重九节,在低沉的心情中 度过。黄昏时分,把酒东篱,爱人未归, 郁郁寡欢。暮色苍茫,捻花入室,但觉 幽香满袖,久久不散,这更触动了她的 离愁别恨。
上片赏析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 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 出愁的长久。 “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 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 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 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 “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
②这句“人似黄花瘦”之所以给人深刻的 印象,除了本身运用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 形象外,句子安排得妥当,也是其原因之一。 她在这个结句的前面,先用一句带有动宕语气 的“莫道不消魂”作引,再加一句写动态的 “帘卷西风”,之后才拿出“人似黄花瘦”警 句来。人物到最后才出现。这警句不是孤立的, 三句联成一气,前面两句环绕后面一句,起到 绿叶红花的作用。经过作者的精心安排,好像 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形象性很强。这首词 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 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点精神,因而它确实 称得上是“词眼”。
伤春忆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
应是
→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 →必然是、不得不是 绿肥红瘦→‚绿‛代替叶 ‚红‛代替花 颜色的对比; ‚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 ‚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 状态的对 比。 红瘦→春天的渐渐消逝 绿肥→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
•
下片小结 写赏菊饮酒,并抒发感受, 并描绘出多愁善感、孤寂无聊、 相思情苦、弱不禁风的思妇形象。
总结
本词借助于景物和生活中的片 段,大胆表达了女词人的闺愁, 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 的心情。清新典雅,含蓄幽美。
结合全篇,说说李清照最后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课后问题探讨
①本词结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 似黄花瘦”里,“人似黄花瘦”一句是警句, “瘦”是词眼。这首词没有明写相思,而以深婉 含蓄笔墨出之。词开头就点出离“愁”。由于爱 人不在身边,她白天是焚香闷坐,黄昏后把酒对 菊,独自一人,更添惆怅,更觉销魂。最后用 “人似黄花瘦”结束全篇。“瘦”字和“愁”字 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 肢瘦损。“人似黄花瘦”五字,以生动的形象来 表达情感,而“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含义,自在 其中。
醉酒→惜花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试
→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 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 ‚试问‛的结果→海棠依旧
却→侍女对女主人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
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