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
经过我所任教的初一年级做的414名学生做的调查,有55%以上的学生对英语阅读有厌烦情绪,3 1%的学生为一般,只有14%的学生喜欢,试问,这样的心情怎么能做好阅读理解呢?归其原因,我认为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采取的就是“板鸭”的制作过程,首先是“赶鸭子”将学生赶进课堂,再是“填鸭子”强行将知识填进学生的脑中,接着是“烤鸭子”最后学生变成一只只的“板鸭子”。

《新课标》中也指出“英语阅读的重心由强调接受信息转为强调搜集、筛选、整合、处理和生发信息”。

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了英语教学中的重头戏。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能力呢?
一、找出兴趣点,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标也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列为基础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

在学生阅读前, 教师应通过各种巧妙的教学设计以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样学生在内在动力驱使下, 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 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在教学中,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图片引入法。

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和文章有关的图片作为引例, 举出人物和一些关键词, 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介绍中故意留一些悬念让学生自己到文章中去查找结果, 学生在任务和兴趣的双重驱使下进行阅读, 必然受到良好的效果。

如我在教授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上第九单元reading “Have you been to Singapore?”中, 首先通过电脑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张有关新加坡的人文,地理,美食的图片, 同时引入文章中的相关词汇。

学生们都对新加坡的一些标志性建筑,语言和美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这时让学生们打开课文带着问题去阅读, 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2.谈话引入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说明文, 议论文等等, 在阅读前引导学生从他们现有知识和生活经历出发, 讨论和文章有关的话题, 同时教授部分文中的重点词汇。

例如, 在教授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上第九单元reading “If I am an athlete, will I be happy?”中, 我先录制一段短的VCR,由三个学生分别扮演父母和儿子,讨论是否要成为一个运动员。

围绕If I am an athlete, will I be happy? 这个主题, 首先问同学们是否想成为一名运动员,接着就让他们讨论成为一个运动的advantages 和disadvantages, 引导学生就成为运动员工作的两面性展开讨论, 让学生们各抒己见, 从而通过讨论的内容引入到课文。

在英语阅读课上, 教师应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 在引导设计上, 力求简洁明了, 切入主题; 在
课堂节奏上坚持: 低起点, 小台阶, 快节奏。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水平。

二、阅读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仅仅激发他们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还应该在阅读过程中给与阅读方法和技巧方面给与指导, 并提供充足的机会让他们去实践摸索。

1, 略读
( skimming) 。

通过对主题的引导, 教师再向学生提出一个指导性问题, 该问题应涉及课文主题或重要事实, 学生带着这一问题快速阅读全文, 力求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答案。

通过这一步骤主要是让学生能快速获取文章大意和中心思想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速度。

2.细读( scanning) 。

在把握了文章大意后, 可让学生进行第二遍阅读, 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细节,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的阅读, 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查找, 如以who, what, when, where, why 开头的问句。

如在教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上第九单元reading “If I am an athlete, will I be happy?”中, 通过VCR引入主题, 然后问学生: What is the advantage of being an athlete? What is the disadvantage of being an athlete? 让学生们快速的略读,他们带着问题再细读一边全文,并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答题质量中了解到他们对该文章的理解程度, 做到心中有数。

3.限时阅读。

所谓限时阅读即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阅读部分并达到老师规定的阅读目标。

目前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 阅读理解的分值在全卷中占有较大比例, 而且阅读量也比较大, 这就对学生的阅读速度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在平时的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快速阅读, 提高阅读速度。

限时阅读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如前面提到的略读和细读都应向学生规定具体的完成时间, 如三分钟, 五分钟等等。

这样学生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会大大提高阅读速度, 而且长此以往还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读后的巩固
在阅读课教学中,“阅”是信息的输入, 而“读”是信息的处理和输出。

只有信息的输入而没有信息的输出不能说是一节完整的阅读课,更不能实现新课标规定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目标。

因此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读”出意思来。

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如: 给学生提出一个紧扣主题的拓展性问题,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话题进行讨论, 然后每组派一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也可以通过这一单元的教授到达一种情感教育, 例如我在教人教版《Go for it》七年级下第五单元reading “Why do you like pandas” Section3部分, 在拓展延伸( 阅读后) 环节中就设计了一个言语交际的练习, 提出问题“Why elephants are in danger?”, “what other animals do you know are in danger”, 展示几幅图片有关稀缺动物和人类
屠杀动物的图片,最后以广告“没有杀戮就没有买卖”结尾,让学生的感情再一次的得到升华,并且让学生愿意就这一话题去讨论。

在讨论中学生们不仅复习巩固了刚刚在文章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 在自然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知识, 提高了言语技能, 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口头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 再进行笔头练习, 如: 短文填空, 句子翻译等。

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创造性运用本课掌握的语言形式, 这一环节做得好, 不仅巩固了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 还会使他们感到学了就能用, 从而焕发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每位英语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篇阅读课文, 精心设计, 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 努力提高每位学生的阅读能力, 最终实现新课标中听、说、读、写的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