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总复习小学奥数知识点众多,可分为6大类,数论、行程问题和分数应用是重点也是难点。
计算能力速算巧算、分数百分数、循环小数、分数拆分、四则混合运算等等基础知识和差倍、年龄、植树、周期、鸡兔同笼、方阵、逻辑、容斥、排列组合等图形问题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几何图形、周长面积、表面积计算、阴影部分等等数论问题整除、余数、奇数偶数、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平方数、进制等行程问题行程、相遇、追及、流水、过桥过山洞、时钟、圆周、发车间隔等分数应用巧设单位一、折扣、浓度、比和比列、按比例分配等第一部分计算能力1. 运算顺序第一级:括号:()→[]→{ }第二级:×÷:同一级运算可以交换运算次序第三级:+-:同一级运算可以交换运算次序注意:同一级运算交换运算次序时,要带着前面的符号进行交换,然后运算。
2. 去括号:① a+(b+c)=a+b+c a+(b-c)=a+b-c② a-(b+c)=a-b-c a-(b-c)=a-b+c③ a×(b×c)=a×b×c a×(b÷c)=a×b÷c④ a÷(b×c)=a÷b÷c a÷(b÷c)=a÷b×c3. 分配率乘法:a×(b+c)=a×b+a×c a×(b-c)=a×b-a×c除法:(a+b)÷c=a÷c+b÷c(a-b)÷c=a÷b-b÷c4. 两个必须掌握的性质两数之和一定,则两数越接近,乘积越大,两数相等时,乘积最大;两数乘积一定,则两数越接近,和越小,两数相等时,和最小。
5. 速算与巧算常用基本方法:凑整法、改变运算次序法、基准法、分组法、拆分法、倒置相加法、错位相减法、构造法等。
6. 几个常用计算公式:等差数列:和= 公差=首项= 末项=项数=平方差公式:a2-b2=(a+b)(a-b)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a-b)2=a2-2ab+b27. 拆分列项公式(主要运用于分数的简便运算)我教:【例一】:393+404+397+398+405+401+400+399+391+402=400-7+400+4+400-3+400-2+400+5+400+1+400+400-1+400-9+400+2=400×10-7+4-3-2+5+1-1-9+2=4000-10=3990【例三】:100+99+98-97-96-95+…+10+9+8-7-6-5+4+3+2-1 =(100-97)+(99-96)+(98-95)+(94-91)+…(10-7)+(9-6)+(8-5)+(4-1)+3+2==150+2=152巩固练习1. 376+385+391+381+377+389+383+374+366+3783. 2010÷2010【例四】:比较下面A,B两数的大小:A=2011×2011,B=2010×2012法一:2011+2011=2010+2012=4024根据两数之和一定,两数越接近,两数成绩越大,得:A>B法二:A=20112B=(2011-1)(2011+1)=20112-1所以,A>B2. 1÷50+2÷50+3÷50+…+50÷504. 2010÷20103. 1000减去它的一半,再减去余下的三分之一,再减去余下的四分之一,依此下去,直到余下的五百分之一,最后剩下第二部分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点列表:序号知识点名称序号知识点名称序号知识点名称1 归一归总 7 盈亏问题 13 逻辑问题2 和差问题 8 周期问题 14 数字谜3 和倍问题 9 鸡兔同笼问题 15 一笔画4 差倍问题 10 方阵问题 16 加法乘法原理5 植树问题 11 抽屉问题 17 排列组合6 年龄问题 12 容斥问题 18 牛吃草问题基础知识这一块总体来说比较简单,但他蕴含了小学奥数的思维基础,大部分题目都是以这些基础知识点为基础展开的,因此,希望大家在轻松之余体验小学奥数的精髓,寻找解题的灵感,为后面的重点学习做准备。
我教: 你学:一、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单一量单一量×所占份数=所求份数的量另一总量÷单一量=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先求出单一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求所需量。
【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先求出单一量:0.6÷5=0.12(元)(2)再求另一总量: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1.92(元)答:需要1.92元钱。
二、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单一量×份数=总量总量÷单一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单一量【解题思路】:先求出总量,再根据题目要求求所需量。
【例2】: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
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解:(1)先求出总量:3.2×791=2531.2(米)(2)再求另一份数:2531.2÷2.8=904(套)列成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三、和差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解题思路】:根据题目信息找出其中的和差关系,利用公式解答。
【例3】: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解:甲班人数:(98+6)÷2=52(人)乙班人数:(98-6)÷2=46(人)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四、和倍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即他们的倍数关系(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总和÷(倍数+1)=小数总和-小数=大数小数×倍数=大数【解题思路】:根据题目信息找出其中的和倍关系,利用公式解答。
【例4】: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248棵,桃树的棵树是杏树的3倍,求杏树、桃树各是多少棵?解:杏树:248÷(3+1)=62(棵)桃树:62×3=186(棵)答:杏树有62棵,桃树有186棵。
五、差倍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差即他们的倍数关系(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差倍问题。
【数量关系】:差÷(倍数-1)=小数差+小数=大数小数×倍数=大数【解题思路】:根据题目信息找出其中的差倍关系,利用公式解答。
【例5】:果园里桃树的棵树是杏树的3倍,且桃树比杏树多124。
求杏树、桃树各是多少棵?解:杏树:124÷(3-1)=62(棵)桃树:62×3=186(棵)答:杏树有62棵,桃树有186棵。
六、植树问题【含义】:在直线或者曲线上等距离植树(或设路灯、插彩旗等),求棵树的一类问题,叫植树问题。
【数量关系】:①、在直线上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棵距(段长)×段数=总长②、在直线上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棵距(段长)×段数=总长③、在封闭曲线上植树,两端只取其中一端,基本公式:棵数=段数;棵距(段长)×段数=总长【解题思路】:具体分析题意,确定题目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树与段数的关系。
【例6】:一条河堤长136米,每隔2米栽一棵垂柳,头尾都栽,共栽多少棵垂柳?解:136÷2+1=69(棵)答:一共要栽69棵垂柳。
七、年龄问题【含义】:这类问题是根据题目的内容而得名,它的主要特点是两人的年龄差不变,但是,两人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发生变化。
【数量关系】:年龄问题往往与和差、和倍、差倍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尤其与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要紧紧抓住“年龄差不变”这个特点。
【解题思路】:抓住“年龄差不变”这个特点解题。
年龄总和则是几个人每年就增长几岁。
【例7】:爸爸今年35岁,亮亮今年5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几倍?明年呢?解:35÷5=7(倍)(35+1)÷(5+1)=6(倍)答:今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7倍,明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6倍。
八、盈亏问题【含义】:根据一定的人数,分配一定的物品,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盈),一次不足(亏),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求人数或物品数,这类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
【数量关系】:一般都说,在两次分配中:一盈一亏:总人数=(盈+亏)÷分配差双盈:总人数=(大盈-小盈)÷分配差双亏:总人数=(大亏-小亏)÷分配差【解题思路】:先确定盈亏情况,再进行计算。
【例8】:给幼儿园小朋友分苹果,若每人分3个就余11个;若每人分4个就少1个。
问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个苹果?解:(11+1)÷(4-3)=12(人)3×12+11=47(个)答:有12个小朋友,有47个苹果。
九、周期问题【含义】:事物在变化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的循环出现,成为周期现象,重复出现的部分称为周期部分。
【解题思路】:仔细审题,找出其中规律,利用除法算式求余数,根据余数得到在周期中的位置,确定答案。
如果除得没有余数,则是周期中的最后一个。
【例9】:甲、乙、丙三名学生,每天早晨轮流为李奶奶取牛奶,甲第一次取牛奶是星期一,那么他第100次取牛奶是星期几?解:21天内,每人取牛奶7次,甲第8次取牛奶又是星期一,因此将21天(甲取牛奶7次)看做一个周期:100÷7=14……2(第二次是星期四)答:他第100次取牛奶是星期四。
十、鸡兔同笼【含义】:这是古典的算术问题,已知笼子里鸡、兔共有多少只和共有多少只脚,求鸡、兔各有多少只的问题,叫做第一鸡兔同笼问题,已知鸡兔的总数和鸡脚与兔脚的差,求鸡、兔各是多少只的问题叫做第二鸡兔同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