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家谱族谱宗谱样本(唐氏家谱)07574
家谱族谱宗谱样本(唐氏家谱)07574
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六世孙,姓伊祁,名放勋,16岁接挚帝位,他最初被封于陶(故地在今山西永济北),后来迁于唐(故地在今山西临汾),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
构成汉族唐姓的来源主要有两支:祁姓、姬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
第一支出自祁姓。4000多年前的尧时代已有唐部落,也称陶唐氏,祁姓,尧为部落首领,生活在今河北唐县一带,尧的族人就以地方为姓,才世代姓唐的。以后,由于人口逐渐增多,自然居住地域也必然向外扩展,其中有一支迁到了古唐国(今山西翼城西),舜继承尧之帝位,封尧之子丹朱为唐侯,封地即在今山西翼城西。夏朝时丹朱的裔孙刘累迁于河南西部的鲁山。周武王灭商后,复封留于山西翼城的尧后裔为唐侯,不久唐侯叛乱,公元前1106年为周成王所灭,唐国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此也称晋唐。为了祭祀帝尧,周成王更封在河南鲁山的刘累子孙为唐侯,此唐侯的后代也有唐姓,此亦称豫唐。晋唐和豫唐也合称祁姓唐氏。
本次修谱在排版上采用最新格式,做到层次分明,一目了然,章节目录排列有序,并采用导航链接,阅读家谱时可以根据导航直接进入
具体位置,书本侧页也有引导提示,翻书者需要查询某先祖时,可根据世系总图第几世便能快速翻到对应位置,查看详细本源,抛弃了其他
家谱流水账的记录方式,解决了查询时无法定位的问题。特别是对记录谱系本源的内容结构进行了设计和完善,能详细记录所有的内容,书的后部分谱系本源预留空白页,方便后期子孙继续添加填写。
第4章家谱凡例9
4.1字辈谱传承规范9
4.2唐氏族人取名原则9
4.3续谱原则9
4.4本谱纪年原则9
4.5本谱入谱人员范围104.6本谱世系本源书写规104.7人物录及传记11
4.8修谱期限11
4.9其他11
第5章家风---家训家规13
5.1家规文化(十二条)13
5.2家训文化15
第6章传记及人物录19
在历史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家谱是一颗最为耀眼的明珠,在世界各国众多的民族中,没有那个民族能与中华民族相比,具有众多、完整、久远的族谱文化,族谱既利于后辈寻根问祖,缅怀先人,继承传统,又有凝聚人心,敦亲睦族、促进感情的作用。而且通过宗谱的传纪,先辈们开创基业的丰功伟绩,历经艰辛、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迎难而上的生活勇气,对子孙亦是一个良好教育,能激发后人从小励志,学习先辈的榜样。
2017-X-XX编者
第1章字辈谱3
1.1祖谱传下来的字辈谱(40字)3
1.2祖谱的字辈谱续写(增加20字)3
1.3唐氏其他版本字辈谱(仅供参阅)3
第2章世系总图4
第3章谱序5
3.1关于唐姓的起源与演变5
3.2关于唐姓迁徙分布5
3.3当代唐姓的情况6
3.4唐姓血型7
3.5唐姓的传统文化——郡望7
3.6唐姓的传统文化——堂号8
续修家谱既正本清源、缅怀先人、启迪后代,又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更能促进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族谱亦是全体族人的历史记录,应认真对待,古人云:“三世不续谱,视为不孝”,望后世族人们及时续写族谱,为延续我唐氏家族的谱牒做出自已的贡献。
同时,让我们铭记家族的历史,传承家族的文明,为家族的明天创造更大的辉煌。
序言
我是谁?我的血脉,我的祖根在哪里?每个人都会问相同的问题,茫茫宇宙,浩瀚乾坤,水有源,树有根,溯本思源,寻根问祖这正是修订编写家谱的目的。
尊祖敬宗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寻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修谱之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次修谱是在XXX先生的大力号召及组织下进行的,经唐氏族人的共同努力,终于得以圆满完成家谱修订,此举不仅是对先祖最好的慰藉,同时也是为子孙留下宝贵的财富。
6.1人物传——第四世19
《XX字辈》奋斗史19
6.2祖居录——XX屋基20
《XX屋基》由来及历史变迁20
6.3人物录22
第7章谱系本源23
7.1唐氏 族人的详细本源记录23
一、第一世23
二、第二世23
三、第三世24
四、第四世25
五、第五世28
六、第六世29
七、第七世30
八、第八世31
后记1
第1章字辈谱
我唐氏支系迄今为止,没有一本完整系统的族谱,前人记载,只有各分支流水部分,且传抄已久,残缺不全,世系混淆,错漏甚多,同支系之中亦不相通,或字辈又别,各行其是,或则弃辈取名,随心所欲,编修族谱是一项复杂、细致而艰巨的宗亲系统工程,需要搜集和整理大量的历史资料、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耗费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此次修订七世族人二百零三年的家族史,得到全族宗亲的积极支持,鼎力相助,收集家族资料,也充分体现了“血脉相连、心心相依”的宗族凝聚力及亲和力。
1.3唐氏其他版本字辈谱(仅供参阅)
根据唐氏七修族谱记载,我唐氏历代修谱,均列有字辈,在光绪十九年第五修时进行规范,曾制定(40字)字辈字。
朝官世文添,宗万年国选;
德立有志成,先训敏诗礼;
谋绍忠贤典,章垂后孝弟;
光前家声丕,振遗泽式延;
第2章世系总图
第3章谱序
3.1关于唐姓的起源与演变
《姓源》和《姓氏考略》等书,都明确指出了唐姓是“唐尧之后”。
1.1祖谱传下来的字辈谱(40字)
惠星照海全,萬里奉春軒;
宏發坤德盛,安邦定國賢;
家和祖太平,壽域永其昌;
開明朝先慶,福禄文光庭;
1.2祖谱的字辈谱续写(增加20字)
惠星照海全,萬里奉春軒;
宏發坤德盛,安邦定國賢;
家和祖太平,壽域永其昌;
開明朝先慶,福禄文光庭;
志高谋贵官,忠孝添声振;
睿智遗后泽,宗族旺世延;
祁姓唐氏和姬姓唐氏是组成当代唐姓群体的最主要成分。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汉晋和南北朝是中国北方地区民族大融合和中国历史上人群大迁移的重要时期。由于北方的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大批进入中原,唐姓随其他的华北原住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和发展。中原百姓中开始融入了大量的南北方民族的血液,唐姓中也流入了外族的基因。这包括汉朝的南蛮,三国时的羌人,元朝西域人的唐姓,清朝满洲八旗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等氏族。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随后逐渐被同化,成为当地唐姓汉族组成的一部分。
第二支源自姬姓。西周初周成王灭山西翼城西的唐,把古唐国之地封与其弟叔虞,史称唐叔虞。叔虞后改封为晋侯,唐叔虞的庶出子孙中也有唐氏,此为姬姓唐氏。唐叔虞的后裔燮父继承唐侯,别封于新的唐地,古城在今湖北随州西北唐县镇。公元前505年,楚昭王灭唐,唐国子孙也以国名为氏,此也为姬姓唐氏,也称楚唐。姬姓唐氏的历史至少也有3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