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蔡师生情谊的见证
费不足, 松坡图书馆两馆合并。1949年5月松 坡图书馆与北平图书馆合并, 继续开放了几 年之后关闭。其后曾作为书库和家属院。1987 年交还给北海公园,蔡锷遗物移交到国博。
1945年秋,被蒋介石剥夺军权,派任北平 行营主任的李宗仁来到松坡图书馆。 我父亲 正带着我和妹妹与梁家在京后人一道, 站在 该馆东侧门前的山坡上,只见个子不高的他, 两眼有神,身披礼服呢军斗篷,缓慢走进松坡 图书馆。 李宗仁早年就读于广西陆军速成学 校,1910年入同盟会,1913年任广西将校讲 习所教官, 此期间正是蔡锷在西南各省建立 新军之际。 估计他是在蔡的忌日来表示悼念 和敬仰。如今的快雪堂已变成了书法博物馆, 难寻松坡图书馆痕迹,但每每经过此处,总能 想起梁蔡二人爱国爱民的生死情谊。
bjwbrw@
21 人文印记
2013-08-10 周六
责编 / 吴 勇 设计 / 王金辉 校对 / 高小俐
史·迹
松坡图书馆
梁蔡师生情谊的见证
梁思萃
在北海公园湖泊北岸,坐落着 一个幽静的院落名快雪堂,上世纪 二十年代初, 它是松坡图书馆原 址。松坡图书馆的建立见证了梁启 超与蔡锷深厚的师生情谊,笔杆子 和枪杆子共同倒袁的悲壮历史。
4月6日广东龙济光宣布独立, 梁启超与 陆荣廷赴粤。途中得知4月12日发生“海珠惨 案”,与梁情同骨肉的挚友汤觉顿等三人先遣 队被枪杀,梁不为所惧,发表了激昂慷慨的演 说,终于说服广东各派,稳定了局势。事后有 人对梁说,你演说时声如打雷,手拍桌子震得 桌上玻璃杯叮当响。之后,4月至5月,浙江、陕 西、四川、湖南相继独立。6月6日袁世凯病故。 6月29日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宣布恢复《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护国战争取得胜利。
据当时云南陆军讲武堂学员朱德回忆,蔡 锷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体弱面白,瘦瘦的脸上 两眼相距甚宽,双颊略像女性,但口角却显得 严峻、刚毅。蔡锷人沉静,态度庄重,对待自己 及所有学员都要求很严。时间证明这个瘦弱的 人乃是当时最出色, 最富有潜力的领导人之 一。他拥有与生俱来的组织和行政才能。
蔡锷每晚办公到深夜,正在滇军任职的朱 德有时去看他, 谈些有关自己进修的问题。他 的办公室里四周堆满了中文和日文书籍,有些 书朱德可以借出去看。蔡锷还订有报纸,有些 是共和派的秘密报纸; 有些来自香港和东京。 这些报纸大声疾呼猛烈攻击各式各样的帝制 派,主张武力推翻清廷。蔡锷虽准许朱德在他 的办公室里阅读这些报纸,却从不表露自己的 意见,对清廷也从不表露不满之意。他同其他 教官不同, 在任何讲义中从不注入革命思想。 他白天像个驱策苦工的人,使自己和学员忙碌 不堪,其他时间便过着与人隔绝的生活。
1915年12月25日起义前,蔡锷病得很 厉害。朱德回忆道:见到蔡时吃惊得说不出 话来,只见他瘦得像鬼,两颊下陷,整个脸 上只有两个眼睛还闪闪发光。 当他向我走 来时,我低头流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 虽命在旦夕,思想却一如既往,锋利得像把 宝剑。蔡锷将起义计划报告完毕,朱德对他 说:“可是你不能带队去啊, 你有病要送命 的!” 蔡看了看朱德以后把眼光移到别处 说:“别无办法,反正我的日子也不多了,我 要把全部生命献给民国。”
玻璃橱内陈列着蔡锷的军服、军刀、望远镜 等遗物。 第二馆于1923年6月1日开馆,第 一个月即接待读者456人。 第一馆于1925 年10月开馆。由于设在公园内,进门须购 门票,所以读者不多,但也因此吸引了一些 喜好幽静的学者,来此从事研究和写作。
梁启超每周都要来第一馆住三天从事 写作。他生前一直为该馆募捐基金。清华大 学国学研究院助教蒋善国记载:“梁在研究 室起草《中国文化史讲义》,每日三千言,并 指导研究生一切功课。 此外每日为松坡图 书馆鬻书捐助基金,挥毫不辍,其病纯由于 劳累过度所致。当时名医肖龙友为之诊治, 曾谓余曰:‘梁先生不能静养,执笔不辍,如 能百日不看书,余定保其痊愈也’”。梁启超 为松坡图书馆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他与蔡锷 的生死情谊。1929年初梁启超病故。由于经
决定以快雪堂为第一馆, 专藏本国图 书;石虎胡同7号为第二馆,专藏外文图书。 快雪堂前二进作为书库和阅览室, 后一进 为蔡公祠,内挂蔡锷及护国之役先烈相片,
14日袁派人则躲在名妓小凤仙家里,以品茶 奏曲为乐,借以迷惑袁世凯。此后又以患喉 疾为由,多次请假赴津医治,并于12月2日 离津赴日本转道越南回到昆明。
头脑中充满智慧的蔡锷当时深得云贵总 督 李 经 羲 的 信 任 。1911 年 10 月 30 日 云 南 起 义 前夕,有人将起义消息密告给李经羲,李经羲 立即给蔡锷打电话询问,蔡答一切平静,各指 挥官和参谋都吃饭去了。其实这些军官和参谋 早已被蔡锷抓起来了。李经羲下令要蔡锷把新 军里的革命派嫌疑分子一网打尽。 铐起来见 他,蔡答“一个钟头内全部抓住带到”。李深信 不疑。
“上自高堂,下逮儿女,我一身任之,君但为国 死,毋反顾也。”以前梁出门时夫人从不送别, 这回是凌晨三点钟,却送他到大门口,很像是 一种可能后会无期的感觉。
梁启超到上海发觉有人跟踪, 朋友带着 他每走三四条马路就换一次车, 换了七次才 在友人家住下。过了几天又发现有人跟踪,梁 于是在英租界租了一所房子, 王夫人带着两 个年幼的儿女陪住掩护。 本不想让英捕房知 晓,但情况危急,不得不通知他们请派遣两名 巡捕来,日夜轮流看门。1916年3月4日,梁启 超在日本友人帮助下, 乘横滨丸号船偷渡到 香港, 不敢上岸, 从海上坐运煤船到越南海 防。在船上白天躲在锅炉旁的小屋内,闷热难 耐,深夜才能到甲板上透气。经海防4月4日终 到南宁。 而陆荣廷已于3月15日宣布广西独 立。此前梁派人给陆送去他写的《广西致北京 最后通牒电》和《广西致各省通电》促其独立。
1915年初,袁世凯之子袁克定宴请梁 启超,隐露变更国体,复辟帝制,求梁赞同。 “语既格格不入,梁知祸之将至,遂移家至 天津意租界。”同年8月14日,旨在恢复帝 制的筹安会成立。次日蔡锷来天津,与梁启 超同到汤觉顿家商议一夜,决心共同讨袁, 梁即草拟《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袁 世凯得知后托人以二十万元贿梁请勿发 表,遭婉拒后,袁派人来威胁:“君亡命已十 余年,此中况味亦既饱尝,何必自苦”。此后 梁被侦探日夜包围。
(作者为梁启超弟弟梁启雄之女)
1913年12月,有人警告袁世凯,说是 有个名叫蔡锷的“危险的天才” 还远在云 南,最好调到北京来严加看管。袁随后电令 蔡锷入京,出任经界督办和将军府将军。
在是否进京这个问题上, 云南的所有 共和派开了无数次会议进行讨论。 蔡锷明 白,如果拒绝,将给袁世凯以口实,自己今 后也只能在被暗杀或逃亡之间选择一条路 了。 而此时蔡的老师梁启超在北京政府任 司法总长,也许能保住他。蔡锷的目的是只 要能维持住云南的革命政权, 把全省置于 国民党控制下,共和派今后便能重整旗鼓, 因此他不顾个人安危,动身北上。
1916 年11 月8 日 ,蔡 锷 病 逝 于 日 本 富 冈 医 院 。 为 纪 念 蔡 锷,梁启超发起成立“松坡图书馆”。这是梁启超在上海致函 徐世昌,介绍图书馆的筹备状况。
与梁启超的师生之谊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后改名“锷”。1882 年出生于湖南邵阳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1897 年梁启超任湖南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时,蔡是 向梁执弟子礼的学生, 那时他就显得才华出 众。1899年他与时务学堂的一些同学东渡日本 留学, 住在梁家约一年多继续向梁学习。1901 年12月经梁启超等人多方设法,蔡锷获得湖广 总督张之洞资助,作为自费生进入日本成城学 校学军;1903年又获得湖南抚院奖励, 转为江 南官费生,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骑兵 科深造;1904年10月以优异成绩毕业。 回国后 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云南建立新军,开办 陆军学堂。
蔡锷回京后,伪装拥护帝制,对人说: “我的先生是书呆子,不识时务”。但同时他 给云贵旧部发了数十封密电为起义做准 备。 这些电报引起了袁世凯的警觉。10月
梁启超倡议建立松坡图书馆
残酷的战争摧毁了蔡锷的健康, 他患 了喉结核病,日益严重,最后已无法说话。 1916年9月初赴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 年仅34岁。噩耗传来,梁启超万分悲恸。12 月3日向17位督军和省长致电, 发起在上 海创办松坡图书馆,以纪念蔡锷,获各省响 应,并公推他为筹办主任,随即在上海成立 “松社”,但因“时事多艰,集资不易,久而未 成”。1920年春梁赴欧洲游历返国,松社同 仁认为图书馆应予筹办, 并认为此图书馆 以设于首善之区北京为宜。1922年梁上书 总统黎元洪, 获准将北海公园快雪堂及石 虎胡同7号官房为馆址。
当晚蔡锷和其他同盟会的领导到起义士 兵集合点,坐上最高指挥官席位,朱德吃了一 惊。蔡用他那特有的冷静,高亢的声音,发表简 短的演说, 说明他已被同盟会推举为总督,新 军要立即推翻清朝在云南的统治,同宣布脱离 北京而与独立的13个省站在一起。其后的战斗 证明蔡锷不愧为辛亥革命杰出的领导人之一。
蔡梁联手共同倒袁
起义后宣布云南独立后, 蔡锷以一省 之力搏一国之力,战斗异常艰苦。他拖着病 体,坐在担架上指挥战斗,近四个月平均每 日睡不到三小时。 而除贵州于1916年1月 27日宣布独立外,其他西南各省暂持观望 态度。蔡处境危急,曾数度急电向老师梁启 超求援。 为了联络东南各省和争取国际支 援,梁启超在蔡锷离津14天后(1915年12 月16日)赴上海。临走前一小时去和李夫 人告别,把事情大概告她。夫人说:“我早就 看出来了, 因为你不说我当然也不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