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各种肝病的最后结局

第六章:各种肝病的最后结局

第六章肝病的结局是什么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有可能引起肝脏炎症损害,都有可能引起各种各样的肝病。

但是这些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都有一个急性炎症损害的过程,部分致病原因还可以引起肝脏慢性炎症损害,或进展为其它的慢性肝病。

我们可以把各种各样的肝病,分为急性肝病和慢性肝病两大类型。

由于年龄、性别及性格的差异,劳累与休息的状态不同,以及遗传基因的不同,这样就导致同样的一种肝病,结局也往往有所不同,甚至存在有天壤之别。

第一节急性肝炎的结局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肝脏急性炎症,最后的转归一般都有三种可能,分别是肝炎的痊愈;肝炎的慢性病变;或者是肝脏功能衰竭,形成重型肝炎。

一、一般急性肝炎的转归①急性甲型肝炎:大多数患者在三个月内恢复健康,不转为慢性肝炎。

但有胆汁淤积型患者,病程较长,极少数患者可发展成为重型肝炎。

②急性乙型肝炎:大多数患者在三个月内恢复健康,有5%左右的患者转变为慢性肝炎。

如果急性炎症期间,过劳、饮酒、性生活过度、服用损肝的药物,或处于中晚期妊娠状态,都比较容易使病情急剧加重,演化为急性重型肝炎。

③急性丙型肝炎:大多数患者也可在三个月内恢复健康,但仍有40%左右的患者比较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炎。

黄疸型急性丙肝,比无黄疸型急性丙肝更易发展成为慢性肝炎。

极少数患者,仍有可能发展成为急性重型肝炎。

④急性戊型肝炎:急性戊型肝炎与急性甲型肝炎相似,为自愈性疾病,能彻底恢复而不形成慢性病例。

急性戊肝中有黄疸的比较多见,只有5%左右的急性黄疸型戊肝有可能性发展成为重型肝炎。

⑤急性酒精肝损害:急性酒精肝损害,一般首先表现为脂肪肝病。

正常人滥饮一定量的乙醇,10天后即可不同程度地出现脂肪肝病变。

但只要及时戒酒,急性酒精性脂肪肝可不留痕迹地获得痊愈。

如果患者不能很好地戒酒,甚至还过度饮酒,就有可能导致肝脏发生急性类症病变,也就是急性酒精性肝炎。

急性酒精性肝炎的转归,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是否持续饮酒有关。

急性酒精性肝炎,如果能够及时彻底戒酒,病变可在半年或一年内恢复正常,极少数患者有可能发展成为急性重型肝炎。

如果不能很好地戒酒,由于肝脏反复受到炎症伤害,就会转为慢性酒精性肝病。

⑥急性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只要及时停止服用损肝的药物,大多数患者可在三个月内恢复健康,只有极少数患者有可能发展成为急性重型肝炎。

但是药物性肝炎,只要及时停药,一般不会转化为慢性肝炎。

如果病情反复,肝脏组织病理检查提示有慢性肝炎的改变,这主要是因为反复使用损肝药物所造成的。

⑦急性脂肪肝病变:有两大类原因可引起脂肪肝病变,一类是进食过多,消耗过少,导致肝细胞内的脂肪合成超出了肝脏对脂肪的分解排泄能力,而形成脂肪肝;另一类是病毒、酒精、药物等致病原因破坏了肝脏对脂肪的分解代谢功能,而形成的脂肪肝。

酒精经过肝脏的分解后所产生的能量,可导致脂肪合成增加,同时酒精又可以损害肝脏对脂肪的分解排泄功能。

不管是哪种原因引起的脂肪肝病变,它都有一个急性病变的过程。

但只要及早发现脂肪肝的病变,又能尽快除去脂肪肝的致病原因,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可在半年之内获得痊愈。

但是,如果不能彻底除去乙肝病毒、肥胖、嗜酒等致病原因,急性脂肪肝病变就可以转化为慢性脂肪肝病变。

当肝脏发生了严重脂肪变性的患者,还有可能发展成为急性重型肝炎。

⑧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急性期,大约有30%的患者突然起病,其临床表现和生物化学检查类似于急性肝炎。

其余70%左右的患者发病较为隐蔽,但仍然有一个急性病变过程,只是病症较轻,不易察觉。

自身免疫性肝炎急性期,大多数患者的相关症状可在半年内消失,病情可以变得比较静止。

有少数患者有可能发展为急性重型肝炎。

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最大的特征就是反复发作,因而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程及预后变异极大。

二、肝脏功能急性衰竭的结局及其表现肝功能衰竭指的是,各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肝脏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

主要表现有:皮肤粘膜出血、瘀血和黄疸,还可以出现肝昏迷和腹水等阳性体征。

肝功能衰竭可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肝衰竭等,这些都是因为短时间内出现大量肝细胞炎症坏死所导致的。

另外还有慢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不是因为短时期内,大量肝细胞急性炎症坏死所导致。

慢性肝衰竭是因为肝硬化的进展程度较高,所剩下的正常肝细胞不能胜任机体的生理功能需要,肝脏功能处于一种失代偿状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肝硬化失代偿,或肝硬化晚期。

慢性肝衰竭将在以后的相关内容中进行讲解,这里主要讲的是肝脏炎症急性发作,并在短时期内导致大量肝细胞坏死所引起的一类肝衰竭。

①急性肝衰竭:急性肝衰竭又称急性重型肝炎,是急性肝炎进行性发展后所形成的一种最严重的肝损害。

几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肝炎,都有可能引起急性肝衰竭,也就是急性重型肝炎。

尤其是在乙肝病毒和戊肝病毒重叠感染的情况下、机体免疫功能亢进的情况下、妊娠期间、病毒发生了变异、以及过度疲劳、精神刺激、过量饮酒、服用损肝的药物、合并细菌感染、合并有甲亢或糖尿病等情况下,急性肝炎患者更容易发展成急性重型肝炎,导致肝脏功能急性衰竭。

急性重型肝炎的转归有:痊愈、死亡、大结节性肝硬化等几种可能。

急性重型肝炎病程较短,发病初肝脏无明显坏死,大约一周后肝脏呈现大块坏死。

坏死的肝细胞占整个肝脏的2/3以上,病死率极高。

患者如能度过两周的危险期,就有生存的希望。

由于急性重型肝炎时,机体免疫功能亢进,患者可将乙肝病毒彻底清除。

因此由乙肝病毒所引起的急性重型肝炎的幸存者,一般不形成慢性肝炎。

如果能幸存,可有肝组织愈合后的大结节性疤痕组织增生,或称为大结节性肝硬化。

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但病情发展迅猛,两周内出现极度乏力,有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

同时还可以表现出神智改变,而形成肝性昏迷。

肝脏进行性缩小,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有出血倾向。

由于毒血症状较重,可出现腹胀、急性肾功能衰竭,病程一般不超过三周,病死率高。

②亚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又称亚急性重型肝炎,病程较急性重型肝炎稍长,肝脏呈亚大块坏死,坏死面积要小于肝脏的1/2,死亡率较高。

患者如能度过两个月的危险期,就有生存希望。

几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肝炎,都有可能引起亚急性肝衰竭,也就是亚急性重型肝炎。

促使一般的急性肝炎发展成为亚急性重型肝炎的诱因,基本上与急性重型肝炎的诱发因素相同。

机体处于亚急性重型肝炎状态时,虽然免疫功能也处于亢进状态,但还不足以将乙肝病毒彻底清除。

因此,如果是因为乙肝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除了有可能出现痊愈、死亡、结节性肝硬化等几种可能外,还有可能转归为慢性肝炎。

由于病程较长,在亚急性重型炎症期间,可发生肝细胞再生现象,因而病程中肝脏可形成再生结节。

亚急性重型肝炎的患者生存率高于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肝脏可有愈合后的块状疤痕组织增生,形成结节性肝硬化。

如果是乙肝病毒所致的亚急性重型肝炎,部分患者有可能成为慢性肝炎,因为乙肝病毒并没有被这次免疫反应所彻底清除。

亚急性肝衰竭,又称亚急性重型肝炎或亚急性肝坏死。

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两周后出现极度乏力、食欲缺乏、频繁呕吐、腹部饱胀等中毒症状。

黄疸进行性加深,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有明显出血现象,可出现肝性脑病。

亚急性重型肝炎晚期,可出现脑水肿、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等难治性并发症。

病程常超出三周至数月,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死率较高。

③慢加急肝衰竭:慢加急肝衰竭又称慢性重型肝炎,是在原有慢性肝炎或早中期肝硬化病史的基础上,出现的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肝脏各种功能处于衰竭状态。

几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都有可能发展为慢加急肝衰竭。

我国主要以慢性乙型肝炎,或乙肝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加急肝衰竭较为多件。

慢加急肝衰竭的临床表现,与亚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表现相差无几。

主要表现为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变背景下,出现亚大块或大块状坏死,但病死率高于亚急性肝衰竭。

即使有幸存者活下来,仍然还是慢性肝病患者,而且肝脏疤痕组织都要进一步加重,出现结节性肝硬化。

第二节:慢性肝炎的结局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慢性肝炎主要有:慢性乙肝、慢性丙肝、脂肪肝、慢性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等。

慢性肝病的结局或转归有以下几种可能:分别是最终获得痊愈、发展为肝硬化病变、较少数患者可转化为慢性重型肝炎、或肝脏发生癌变。

一、几种常见的慢性肝炎及其转归①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机体后,如果半年后仍然不能被机体所清除,就称为乙肝病毒慢性感染。

目前人群中,大约有5%左右的人,属于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

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的人群中,每年约有80%左右的患者处于无症状携带状态,没有任何感觉,肝功能检测指标正常。

但这并不意味着肝脏没有问题,肝组织活检仍然发现不少病毒携带患者,存在有轻度的慢性炎症损害,甚至是肝纤维化改变。

每年大约有20%左右的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临床上可以明确诊断为程度不等的慢性肝炎。

极少数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还有可能发展成为慢性重型肝炎。

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的人群中,每年大约有5%左右的慢性感染者,发展成为有症状的肝硬化;每年大约都有1%左右的肝硬化患者,有可能发生肝细胞癌变。

②慢性丙型肝炎的转归:机体感染上丙肝病毒,持续半年未能被机体所清除,就称为慢性感染。

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人群中,40%左右的患者会发展成为慢性丙型肝炎。

临床上很难见到单纯的丙肝患者,形成慢性重型肝炎。

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20年后,肝硬化的发生率约为10—15%。

感染丙肝病毒30年后,大约2%的患者有可能发生肝细胞癌变。

③慢性酒精肝炎的转归:过量饮酒所形成的脂肪肝,在戒酒后三个月可以完全逆转。

如果继续嗜酒,酒精性脂肪肝可发展成为酒精性肝炎,肝功能检测指标显示异常。

酒精性肝炎患者如果还继续饮酒,病情会进行性发展形成慢性炎症损伤。

而停止饮酒后,肝脏炎症可以恢复到正常,肝脏只是呈现出轻度肝纤维化状态。

患者如果戒酒不成功,酒精性肝炎反反复复,可形成肝硬化腹水,严重者可转为重型肝炎,出现肝功能衰竭。

极少数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还可发生肝细胞癌变。

④慢性脂肪肝病的转归:脂肪及糖类的过量摄入、体力活动缺乏、身体肥胖、以及病毒感染、酒精中毒、糖尿病等,这些导致脂肪肝的致病原因,如果不能被彻底戒除,都可导致慢性脂肪肝病的形成。

与酒精性脂肪肝的结局一样,致病原因如果不能彻底戒除,脂肪肝病持续发展,可导致肝脏反复炎症。

病程中极少数严重患者,可发展成为慢性重型肝炎。

肝脏的反复炎症,可导致肝组织纤维化,最后形成脂肪性肝硬化病变。

⑤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期的转归: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最大特征就是反复发作。

由于免疫系统对自身的肝组织成分反复发起攻击,导致肝脏纤维组织反复增生,直至肝脏组织硬化和肝脏胆管的硬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