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血相关制度及流程[1]

输血相关制度及流程[1]


3、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 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 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 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 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的医医 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 检查、治疗和抢救,并 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4、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 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汇 报上级医师,在积极配合治疗抢救的同时,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 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四)、新鲜液体血浆 主要用于补充多种凝血因子缺陷及严重肝 病患者。 (五)、普通冰冻血浆 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不伴有贫血 的烧伤早期以及某些内科,儿科疾病引起的血容 量减少,以丧失水分或血浆为主,要根据情况输 用晶体液,血浆,白蛋白.大面积烧伤,肝硬化,慢性 肾炎等低血浆蛋白血症的患者,当血浆总蛋白低 时,可输用.
(2)手术患者在血小板>50×109/L时,一般不会发 生出血增多.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司 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手 术类型和范围,出血速率,控制出血的能力,出血所 致后果的大小以及影响血小板功能的相关因素 (如体外循环,肾衰,严重肝病用药)等,都是决定是 否输血小板的指征.分娩妇女血小板可能会低于 50×109/L(妊娠性血小板减少)而不一定输血小 板.因输血小板后的峰值决定其效果,缓慢输人的 效果较差,所以输血小板时应快速输注,并一次性 足量使用。
5、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 旁再次对上述项目进行核对,同时让病人自诉 姓名及血型(包括Rh因子),有疑问时应再次查 对。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用符合标准的输 血器进行输血。
6、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 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 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用盐水。不 得自行储血。不得长时间放在温室中或置于无温 度监控的冰箱中。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能退回, 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 由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开或有任何现象应当报废。
输血相关制度及流程
主要内容



输血适应症 输血规范及制度 输血操作流程 输血反应及处理制度
输血适应症

(一)急性出血 急性出血为输血的主要适应症,特别是严重创伤和手术时出血。 一次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10%(500m1)时,临床上无血容量不足的 表现,可以不输血。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20%(500~800m1)时,应 根据有无血容量不足的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同时参考血红蛋白和血 细胞比容(HCT)的变化选择治疗方案。一般首选输注晶体液、胶体 液或少量血浆增量剂,不输全血或血浆。当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20% (1000m1)时,应及时输注适量全血。 (二)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常因慢性失血、红细胞破坏增加或清蛋白合成不足引起。手术前 如有贫血或低清蛋白血症,应予纠正。贫血而血容量正常的患者,原 则上应输注浓缩红细胞;低蛋白血症者可补充血浆或清蛋白液。
4、2名医护人员持受血者病历、交叉配血报告 单输血前由两、血袋共同核对:①血型检验报 告单上的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② 供血者和受血者的交叉配血结果;③血袋采血 日期、有效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封口 是否严密,有无破损;④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 的受、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及血量是否 相符。核对无误后,由两人在交叉配血报告单 上签全名。
(二)、血 小 板 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 向或表现的患者. (1)外科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注;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 出血或伤口溶血决定.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 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内科血小 板计数(10~50)×109/L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 考虑输注 。
4)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 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 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进行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 血液做细菌菌种检测; 6)遵医嘱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 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遵医嘱 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一:输血标本采集流程和输血前核对制度 (一)、 护理人员接到临床输血申请单后,必须核 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 号、诊断和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必须在采血管 上贴上条形码标签。
(二)、 抽取血型交叉配血试验标本时,必须有 二名护士(夜间一人当班时与值班医生)共同 到患者的床边,按照输血申请单共同核对床号、 姓名、住院号等后方可抽血。同时有二名以上 患者需备血时,必须严格遵守“一人一次一管” 的原则,应逐一分别采集血标本,严禁同时采 集二名患者的血标本。
7、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 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 一袋血继续输注。连续输血时,输血器12小时 更换一次。 8、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 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 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9、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 脉通路; 10、重新核对病历、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 叉配血实验记录; 11、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血库值班人员。
12.输血的时间限制: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储存条件 就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 (1)全血或红细胞 应该在离开冰箱后30分钟内开始 输注,一袋血要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室内温度过高 要适当缩短时间)。一袋血4小时内未输注完毕则应 废弃。 (2)浓缩血小板 收到后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 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每袋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注 完毕。 (3)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 融化后应尽快输注,要 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对成年患者来 说,200ml新鲜冰冻血浆应在20分钟内输完,一个单 位的冷沉淀应在10分钟内输完。
(三)、 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由医护人员或专职 人员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申请单与 血标本标签内容不符合时,退回申请单,重新采 集血标本,原标本留输血科保存,备查。 (四)、 配血合格后,由护理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五)、 取血和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的 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 血袋号、血液有效期、血液外观及交叉配血试验 结果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名后方可发出。
四、输血注意事项 1、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血前 将血液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 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 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液输完后, 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 续输注。





一次性输血器的操作流程 操作步骤如下: 1、检查每支产品小包装密封完好,核对产品型号, 静脉针规格符合要求。 2、撕开小包装,拔出插瓶针保护套,将插瓶针插 入经消毒过的输血瓶塞内。 3、倒挂输血袋,放松流量调节器,排尽导管内空 气后,关闭流量调节器。 4、把静脉针(注射针)按无菌操作方法刺入静脉血 管,并固定下来。 5、逐渐松开流量调节器,观察血滴情况,直至所 需的速度。
(八)、全 血 内科用于急性出血引起的血红蛋白和血容量 的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症状,血红蛋白<70g/L或 血细胞比容60g/L)的贫血不会影响组织氧合.急性 贫血患者,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可以被心排出量的 增加双氧高曲线右移而代偿;当然心肺功能不全和 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血红蛋白浓度100g/L以 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二、临床科室输血评价指标(即输血指征管理) (一)、红细胞悬液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 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 体液或胶体液应用.内科血红蛋白<60g/L或血细胞比 容<0.2时可考虑输注,ICU病人血红蛋白<90-100g/L, 红细胞压积<27%~30%可输注.对严重冠心病和肺 疾患患者,如出现供氧不足的情况Hct可突破30%. 外科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注,血红蛋白在70~ l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 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一:资中县人民医院输血前的检测规范(2014-6-16)
1、凡需申请输血者,必须做输血前检测,检验项目包 括ABO血型正反定型,RH血型,血感常规九项,及血 常规,检测报告单放于病历内,作为重要的法律依据, 以备日后信息反馈及资料核查。
2、将以上检测结果填写在输血申请单上,急 诊用血需在抽取交叉配血标本之前或同时抽取 血感常规及血常规标本送检,并于临床输血申 请单上注明:“已抽血感送检,结果未回”, 因抢救用血用交叉配血标本做血型鉴定。 3、常规首次备(用)血,必须先查病人血型, 再开输血申请单,输血科按规定拒收未填写血 型结果的常规输血申请,特别提醒护理站,首 次输血前血型检测标本不能与交叉配血标本同 时采集。
Biblioteka 输血适应症
(三)重症感染
全身严重感染或脓毒血症、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严重 骨髓抑制继发难治性感染者,可通过输血提供抗体和补体 ,以增加抗感染能力。 (四)凝血功能障碍 根据引起病人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发疾病,输注相关的 血液成分加以矫正,如血友病病人应输注凝血因子或抗血 友病因子,凝血因子Ⅰ缺乏症病人应补充凝血因子Ⅰ或冷 沉淀制剂,也可用新鲜全血或血浆替代。
注意事项: 1、本品无菌、无热源、仅供一次性使用,用后 销毁。 2、灭菌之日起,灭菌有效期3年,务必在有效期 内使用。 3、贮存在相对湿度不超过80%,无腐蚀气体、阴 凉、干燥、通风良好、清洁的环境内。 4、包装破损,保护套脱落,禁止使用。
输血过程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输血安全制度 1、接到输血医嘱后,两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 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 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 和诊断,采集血样。 2、由医院专门人员将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 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接到血库通知可以取血后,先测量患者体温, 体温正常者通知血库送血;高热者通知医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