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避免堆放材料超过模板设 计荷载和施工荷载对楼面板产生较大的撞击作 用。应避免过早拆除模板,拆模时间一定按照 规范规定。
1.1.6窗下墙、窗角“八字缝”
表现形式:在窗角出现“八字形”的斜裂缝,常 见于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填充墙窗台部位, 窗口的上部也时有发现。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一、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定义
顾名思义,所谓“通病”就是常见多发病。而建 筑工程治理通病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 生,由于疏于管理而难于彻底根治的工程质量 问题。此类问题如果不彻底根治,将会对建筑 物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造成很大隐患,严重 者可能给业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给国家和 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墙高小于3m时,应待砌体砌筑完毕至少间隔 7d后补砌。非承重墙体与混凝土交接处灰缝砂 浆要饱满密实,钢筋网片设置要到位。加强墙 体抹灰前“甩浆”的养护工作。
抹灰层开裂控制措施:加气砼砌块表面灰尘要 清理干净;在表面均匀涂刷或喷涂界面处理 剂;加气砼墙体抹灰分基层处理、过渡层抹灰 和面层抹灰,特别过渡层分层施工是确保抹灰 层不空鼓开裂的关键环节之一。每层抹灰厚度 不大于1CM。第二层抹灰须在前一层抹灰终凝 后方可进行,切忌连续作业和一次抹灰成型。
采用接线盒形式。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管线交 错叠放。必要时宜在管线处增设钢丝网等加强 措施。线管直径大于20mm时宜采用金属导管。 严格控制骨料含泥量和砂的粒径,不得采用细 砂、特细砂和含泥量超标的骨料拌制混凝土。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1.1.2模板通病及防治
表现形式:拼缝不严,造成砼振捣时出现漏 浆,砼表面不平整,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1.1.5现浇砼楼板裂缝
表现形式:楼板板顶裂缝、板底的贯通裂缝 以及阳角和转角处裂缝
治理措施:
设计阶段: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20mm,厨 房、厕浴间不宜小于90mm;楼板配筋宜选用 小直径、小间距配筋方式。受力钢筋间距不 宜大于150mm,板角处上部受力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某工程混凝土质量
砼漏振,导致 柱钢筋漏筋
混凝土未振捣,表面未进 行搓面处理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1.1.3混凝土通病
表现形式: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或漏振,模板拆 除后出现孔洞、漏筋、表面疏松、裂缝等
治理措施:加强管理人员的旁站意识,混凝土 浇筑时,监理、甲方必须现场全程监管,尤其 是一些关键部位,象高层建筑的基础、转换层 等部位。这些部位一旦出现问题,将会给结构 安全或使用功能造成巨大危害!
原因:由于地基反压力和砖砌体的温度收缩应 力共同作用所产生裂缝;砌筑砂浆标号太低, 墙体整体性不好,温度变化使墙体胀缩产生裂 缝。窗上口过梁模板拆除过早,过梁变形引起 窗角裂缝。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分布筋间距不宜 大于200mm。屋面及楼层阳角处设置双层双 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钢筋直 径不宜小于Ф8,大跨度楼层板钢筋宜采用双 层双向。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二、常见建筑工程质量通病表现
形式及防治措施
1.土建工程质量通病 1.1主体工程质量通病 1.1.1钢筋工程 表现形式:楼板小直径钢筋间距、位置难以保
证;负弯矩钢筋位置位移;梁、柱角部主筋保 护层厚度偏小;模板拆除后箍筋外漏。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某工程漏筋照片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某工程图片(梯板底部漏筋)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治理措施:现浇栏板的厚度应为80-100mm 厚,受力钢筋不小于Ф8,其间距不大于 150mm,分布钢筋Ф6的间距不大于 150mm,压顶钢筋不少于2Ф10通长设置; 钢筋绑扎好后,在钢筋网片两侧挂保护层垫 块防止钢筋振捣时位移;浇筑拦板用C20 砼,石子粒径为5-31.5mm砂为中砂。
增设足够强度的马凳支撑,在混凝土浇筑完 毕,抹面时用专用工具随时将钢筋上提至准确 位置,混凝土终凝前,严禁上人踩踏; 梁、柱主筋保护层防治措施 制作梁、柱箍筋时,应严格按照设计的截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在现浇板每个阳角和转角处增加5-7根Ф10的 放射筋,长度不小于1500mm,圈梁转角处, 增加2Ф12转角筋。
施工阶段。 楼板内敷设电线管宜避免交叉,必须交叉时宜
表现形式:阳台栏板拆除后,在栏板表面产 生竖向贯穿性裂缝。
产生原因:栏板钢筋设计不合理,受力钢筋 直径小,网眼过大;砼厚度不够,振捣砼 时,钢筋位置产生偏移;砼坍落度过大;拆 模过早受到外力的撞击。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钢筋混凝土成 品保护不好,混 凝土未有强度即 拆模,将混凝土 柱角破坏,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1.1.4非承重墙裂缝
表现形式:填充墙与混凝土结构的柱、墙、梁 之间出现裂缝;砌块墙体抹灰本身的裂缝。
楼板钢筋防治措施: 设计阶段,在满足结构安全和造价经济的前提
下,应优先选用小直径三级钢筋。因为三级钢 筋强度大于一级钢筋,在施工中不易踩踏。施 工阶段,浇筑砼时应采取措施,在模板上垫上 马凳,铺上架木板,施工人员在板上操作,不 要直接踩踏钢筋。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治理措施:模板在拼装完成后,由于现在大 部分工程均采用木模板,在接缝处粘贴一道 透明胶带是解决漏浆的较好方法,但往往在 钢筋绑扎时,由于钢筋的拖动,将粘贴的胶 带破坏,反而对混凝土造成不利。
而有效解决此类漏浆问题的最好材料还是在 模板拼缝之间采用双面胶棉,粘贴在板边, 这样基本会杜绝混凝土浇筑漏浆的通病。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有关规定合理 确定混凝土浇筑方案,保证混凝土密实,不得 随意留置施工缝。在按规定留置施工缝处,要 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密集结合。振捣混凝土 应避免过振,混凝土初凝前宜用木抹子搓平23遍。
楼(屋)面板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采取有效 的养护措施,保证混凝土处于潮湿和相对密闭 状态。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备足够的承载力、 刚度和稳定性。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 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堆载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治理措施:
材料选择:砌筑时,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 骨料混凝土小型砌块的龄期不得少于28d;优 先选用专用的砌筑砂浆。
组砌方法:非承重砌体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 高度不应超过1.5 m。应待前次砌筑砂浆终凝 后,再继续砌筑;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 非承重砌体顶部应预留空隙,再将其补砌顶紧。
要治理质量通病,必须分析产生质量通病的原 因,一般来说,和设计、材料、施工、使用、 维护等有关,有些通病是上述多种原因之一引 起的,也有的是几个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这里着重讲述治理措施。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建议顶层用高标号砂浆砌筑,增强顶层整体 的强度,避免砌体与砼屋面由于温差的变化 伸缩不同产生裂缝。
窗过梁拆模时,砼强度应达到80%,避免用 锤猛击模板拆模。
1.1.7阳台现浇拦板竖向裂缝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模板拼缝不严现象严重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前提是在混凝土施工前对施工单位提出此类要 求,而且严格执行,最好是在合同条款中约 定,否则很难得到贯彻。
/tech/detailprof798296TD.htm 全文共101页
因此,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应该对容易发生质 量通病的分部(子分部)、分项(子分项)工 程进行重点监管,从设计、施工方面着手,采 取预防措施,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管理,认 识到“通病”造成危害的严重性,我想建筑工程 质量通病问题一定会彻底解决!
治理措施:为了增强墙体的整体性,砖墙体 1-2层采用M10混合砂浆砌筑,砌筑时确保砂 浆的饱满度,竖缝也必须饱满。在1-2层砖墙 内每3皮砖放1层Ф4@60钢筋网片,网片钢 筋接头采用点焊,钢筋要伸入两边构柱内 200mm,砌筑时先铺好一层砂浆刮平放上网 片在刮一层砂浆,保证网片上下砂浆达到 4mm。 每个窗台都现浇60mm厚的现浇钢筋砼板 带,采用C20以上砼钢筋用3Ф10,分布筋 Ф6@200,钢筋伸入两侧的构造柱内,钢筋 接头应点焊增加强度。
面尺寸加工制作。尤其在箍筋的弯折部位,有 效折弯半径在规范允许的条件下,应通过现场 试验确定弯折半径,防止弯折过小,导致主筋 绑扎时不能紧靠箍筋,而使保护层过大(减小 构件截面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