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集接收原理
机发射,基带跳频适合于发射机数量较多的高话
务量小区。二是射频跳频,又称合成器跳频,它
是话音信号使用固定的发射机,在一定跳频序列
的控制下,频率合成器合成不同的频率来进行发
射。
射频跳频比基带跳频有更高的性能改善和抗同
频干扰能力,但它只有当每个小区有4个以上频率
时效果比较明显,且所需用的合成器会引入一定的
3、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直接序列扩频(DSSS),(Direct seqcuence spread spectrdm)是直接利用具有 高码率的扩频码系列采用各种调制方式在发端与 扩展信号的频谱,而在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序 去进行解码,把扩展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的 信息。它是一种数字调制方法,具体说,就是将 信源与一定的PN码(伪噪声码)进行摸二加。 例如说在发射端将"1"用11000100110,而将 "0"用00110010110去代替,这个过程就实现了扩 频,而在接收机处只要把收到的序列是 11000100110就恢复成"1"是00110010110就恢复 成"0",这就是解扩。
RF 输出 869 MHz ~894 IF 带通 第一振荡器 IF 放大 和带通 A/D 转换器
1 相关器 2 相关器 3 相关器
合 并
第二振荡器
搜寻相关器器声码器 话音出维特比译码反交织
控制微处理器
图3-32 移动台接收机方框图
基本原理如下:
移动台RAKE接收部分主要由相关器1~ 3、搜寻相关器 和合并器等组成。
计独立的、携带同一信息的衰落信号; 二是集中处理, 即接收
机把收到的多个统计独立的衰落信号进行合并(包括选择与组合) 以降低衰落的影响。
2.1.1 分集技术的分类
从信号传输的方式来看,分集技术分为显分集 和隐分集两大类。其中显分集指利用多副天线接
收信号的分集,构成明显的分集信号的传输方式
;隐分集只需一副天线来接收信号的分集,分集
行纠检错处理,从而造成数据传输时延增大。所
以在设计交织编码阵列时,应该统筹考虑。
2、跳频技术
瑞利衰落与信号频率有关,不同频率的信号遭受
的衰落不同。当两个频率相距足够远时,可认为它们
的衰落是不相关的。通过跳频,信号的所有突发脉冲 不会被瑞利衰落以同一方式破坏,从而提高系统的抗
干扰能力。可见,调频相当于频率分集。
能量,以提高系统的接收性能。
为说明问题,下图给出了一种利用“选择式”合并法 进行分集的示意图。图中,A与B代表两个同一来源的 独立衰落信号。如果在任意时刻,接收机选用其中幅 度大的一个信号, 则可得到合成信号如图中C所示。 由于在任一瞬间,两个非相关的衰落信号同时处于深 度衰落的概率是极小的,因此合成信号C的衰落程度 会明显减小。不过,这里所说的“非相关”条件是必 不可少的,倘若两个衰落信号同步起伏, 那么这种 分集方法就不会有任何效果。
调频有慢跳频(SFH)和快调频(FFH)两种。
慢跳频的调频速率低于信息比特率,即连续几个信
息比特调频一次。GSM系统中,传输频率在一个完 整的突发脉冲传输期间保持不变,属于慢跳频。快 调频的跳频速率高于或等于信息比特率,即每个信 息比特跳频一次以上。
跳频的实现方式有两种,一是基带跳频,它
将话音信号随着时间的变换使用不同频率的发射
7.多径分集
移动台接收到的信号是一个多径衰落信号。通常
这一多径衰落信号的时延差很小且是随机的,对于窄
带系统(如模拟TACS、数字GSM系统),在同一地点,
到达的各路信号是相关的,无法分离。 只有特定设计的扩频信号才可以进行分离,分离 的手段是相关接收。因此多径分集也称为码分集它要 求直扩系统饿时间(T)与带宽(W)的积远大于1, 即TW≥1,
收端采用多副间隔距离d≥λ/2(一般情况下市区取
λ /2,郊区取0.8 λ )的天线接收,以保证接收
天线输出信号的衰落特性是相互独立的。经相应的 合并电路从中选出信号幅度较大、信噪比最佳的一 路,得到一个总的接收天线输出信号,从而降低了 信道衰落的影响,改善了传输的可靠性。 空间分集接收的优点是分集增益高,缺点是还 需另外单独的接收天线。
分集接收原理 学习内容
分集技术的分类 几种常用的显分集技术 几种常用的隐分集技术 分集合并技术
主讲人:陈家盛
分集接收技术是一项主要的抗衰落技术,它可 以大大提高多径衰落信道下的传输可靠性,其本
质就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方法接收同一
信号以克服衰落,其作用是在不增加发射机功率
或信道带宽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传输中的多径信号
隐含在传输信号之中,在接收端利用信号处理技
术来实现分集接收 。
分类图如下所示:
宏分集 显分集
空间分集 频率分集 时间分集 极化分集
微分集
分集技术
路径分集
场分量分集
角度分集
交织编码技术
隐分集
跳频技术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2.1.2 几种常用的显分集技术
在显分集技术中又分为宏分集与微分集两种 形式。
宏分集(也称为“多基站”分集)以减少由
来获得分集增益。 如果从合并所处的位置来看:合并可以在检测 器以前,即中频和射频上进行合并,且多半是在中 频上合并;也可以在检测器以后,即在基带上进行 合并。合并时采用的准则与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种 :最大比值合并、等增益合并和选择式合并。
假设M个输入信号电压为r1(t),r2(t),…,rM(t) ,则合并器输出电压r(t)为:
最大时,H波最小。在移动信道中。多个E波和H波 叠加结果表明Ez、Hz和Hy的分量是互不相关的,因 此,通过接收三个场分量,也可以获得分集的效果。
场分量分集不要求天线间有实体上的间隔,因此适
用于较低的工作频段(例如低于100MHz)。当工作 频率较高时(800~900MHz),空间分集在结构上容 易实现。
微分集是以抗快衰落为目的,同一天线场地使
用两个或多个天线的分集方式。理论和实践都表
明,在空间、频率、极化、场分量、角度及时间
等方面分离的无线信号,都呈现互相独立的衰落
特性,因此可采用空间分集、时间分集、频率分
集、极化分集、角度分集和多径分集等多种分集
技术。
1.空间分集
空间分集在发送端采用一副天线发射,而在接
2.时间分集
快衰落除了具有空间和频率独立性之外,还
具有时间独立性,即同一信号以大于相干时间的
时间间隔重复传输M次,只要各次发送的时间间 隔足够大,那么各次发送信号所出现的衰落将是 彼此独立的,即得到M条独立的分集支路。 时间分集与空间分集相比较,优点是减少了 接收天线及相应设备的数目,缺点是占用时隙资 源增大了开销,降低了传输效率。
后第二列ll01…。这样,当所传输的码序列连续错4个
码元时,对应的每个码字只错一个,已将连续错码分
散开来,即它将一个突发信道改造成一个随机独立差
错信道,通过分组码纠错技术、可以纠正少量的差错 ,从而纠正了突发性的连续差错。
交织阵列的行、列数越多,抗干扰能力越强。
但是,只有在接收端收到最后一个数据,才能进
这样信源速率就被提高了11倍,同时也使处 理增益达到10dB以上,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整机倍 噪比。 因此,直扩系统随着伪随机码字的加长,信 噪比也会相应的提高,但是要求的同步精度也就 高,因而同步时间就长。
2.1.4 分集合并技术
在分集接收中,在接收端从不同的N个独立信号
支路所获得的信号,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合并技术
3.频率分集
频率分集就是将信息分别在不同的载频上发射出去,
要求载频间的频率间隔要大于信道相关带宽,以保证
各频率分集信号在频域上的独立性,在接收端就可以
得到衰落特性不相干的信号.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可采 用信号载波频率跳变扩展频谱技术来达到频率分集的 目的。 和空间分集相比,频率分集的优点是减少了天线 数目,缺点是要占用更多的频谱资源,在发送端需要 多部发射机。
使用RAKE接收技术,利用伪随机码的相关性,对
各路信号分别进行相关接收,提出不同时延的相关峰,
然后进行适当的合并,再进行信息解调。从而既克服
了多径效应的问题,又等效增加了接收功率(或发射 功率)。 一般的分集技术把多径信号作为干扰来处理,而 RAKE接收机采取变害为利,即利用多径现象来增强信 号。现以三条路径为例简述RAKE接收机的工作原理, 如下图3-23所示。
于阴影效应而引起的大范围慢衰落为目的,它的
作法是把多个基站设置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不同
方向上,同时和小区内的一个移动台进行通信(
可以选用其中信号最好的一个基站进行通信)
。
显然,只要在各个方向上的信号传播不是同时受
到阴影效应或地形的影响而出现严重的慢衰落,
用这种方法就能保证通信不会中断。 分集数N越大,分集效果就越好,即分集增益正比 于分集的数量N,且分集增益的增加随着N的增 加而逐步减小。 工程上要在性能或复杂性间作一折衷,一般取N =2~4
衰落,减小覆盖范围。
GSM系统的跳频是在时—频域内的时隙和频
隙上同时进行的,即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不断地在不
同的频隙上跳变。为了保证在小区内的跳频信道之
间不发生干扰,采用正交跳频组网方式,即小区内
的跳频图案是相互正交的,从而不会使不同频率用
户的通信在同一个时-频隙内发生碰撞。由于使用了
跳频技术,从而提高了系统频谱利用率。
选择式分集合并示意图
基本思路是:
将接收到的多径信号分离成不相关的(独立的)多路信号,
即选取了一个信号的两个或多个独立的采样,这些样本的衰落是 互不相关的,这意味着所有样本同时低于一个给定电平的概率比 任何一个样本低于该值的概率要小得多;然后将这些信号的能量 按一定规则合并起来,使接收的有用信号能量最大。对数字系统 而言,使接收端的误码率最小,对模拟系统而言,提高接收端的 信噪比。 分集有两重含义: 一是分散传输, 使接收端能获得多个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