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炼乳的加工
淡炼乳需经高温灭菌,故维生素 B 、 C 受到损失, 如果加以补充,则其营养价值几乎与新鲜乳相同。 而且由于经高温处理,使其成为软凝乳块。又因 经过均质处理,使脂肪球微细化,因而容易消化 吸收,是很好的育儿乳制品。 淡炼乳的加工方法与甜炼乳比较,主要有三点区 别:一不加糖;二进行均质处理;三进行灭菌和 添加稳定剂。
二加糖炼乳的缺陷及防止方法
(一)发酵产生气体 加糖炼乳在保存期间有发生膨胀的现象,其原因为: 1、由于酵母的作用使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发酵。 2、贮藏于温度较高的场所时,因嫌气性酪酸菌的繁殖而 产生气体。 3、炼乳中残留的乳酸菌产生乳酸,与锡作用后生成锡氢 化合物。 (二)变稠 1、细菌学的变稠:主要是由于芽孢菌、连锁状球菌、 葡萄球菌及乳酸杆菌等的作用而产生乳酸、蚁酸、 醋酸、酪酸、琥珀酸等有机酸以及凝乳酶等,致使 炼乳凝固。 防止方法:防止细菌的混入和保持一定的蔗糖浓度。 蔗糖的防腐作用是由于蔗糖的浓厚溶液所产生的渗 透压的作用。
2预热的温度 通常自63℃30分开始至120℃甚至148℃瞬时为止。 美国82--100℃10—20分钟。日本80℃10—15分钟。 3预热对变稠的影响 (1)60—75℃的预热温度,成品粘度低,减少变稠倾向。 特别是65℃以下时,粘度较低有招致脂肪分离的危险。此 外,乳糖的晶粒在10um以上者会发生沉淀。此预热温度, 不适于制造小罐炼乳。 (2)80—100℃的预热温度有使产品变稠的倾向。80℃ 时,其影响较小。但85℃很明显。在95—100℃范围更 明显。 (3)预热温度在沸点以上,则减少变稠的趋势。在 110—120℃的温度,如乳质不稳定的时期(晚春到初 夏)有调节变稠现象。若温度进一步提高,则成品有 变稀的趋势。
② 由于牛乳沸点的降低,提高了加热蒸汽和牛乳的 温差。
③ 由于沸点降低,在加热壁上结焦现象也大为 减少,便于清洗,利于提高传热效率。
④ 浓缩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避免了外界的污染, 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2) 浓缩条件 ① ② 不断供给热量 迅速排除二次蒸汽
2真空浓缩设备
分类:
盘管式 : 单效浓缩
a film of milk travels downwards through a series of tubes (which are heated by steam) propelled by gravity and pressure difference.
一层牛奶膜在重力和压力差 的驱动下,通过一系列被蒸气 加热的管道向下移动. 返回
3添加稳定剂的方法和数量 以浓缩后添加为佳。 一般对原料乳 100 克的添加量,磷酸氢二钠、柠檬酸钠 为10—15克。 (三)预热杀菌 目的:1为了杀菌和破坏酶类。 2使酪蛋白的稳定性增强,防止灭菌时凝固。 3赋予制品适当的粘度。 杀菌条件:95—100℃10—15分钟或120℃15秒。 (四)浓缩 (五)均质 作用:粉碎脂肪球,适当增加产品的粘度,从而防止脂 肪分离。 参数:第一段压力: 150—170kg/cm2 ;第二段 50kg/cm2 。 温度50—60℃。
例:总干固物质为 28%,蔗糖为 45%的炼乳。其蔗糖比为 多少? 45 蔗糖比(%)= 100-28 ×100 = 62.5%
4加糖的方法 (1)将蔗糖直接加于原料乳中,经预热后吸入浓缩罐 中。 (2)将原料乳与蔗糖的浓厚溶液分别进行预热,然后 混合吸入浓缩罐。 (3)先将牛乳单独预热并真空浓缩,在浓缩将近结束, 比重达1.25左右时,将浓度为65%的蔗糖溶液(预先 以80℃以上的温度杀菌10—15分钟,并冷却至65— 70℃)吸入真空浓缩罐中。 牛乳中的酶类及微生物,往往由于加糖而增加其 对热的抵抗力,同时乳蛋白会由于糖的存在而引起变 稠和棕色化。 为了充分杀菌和防止变稠等现象,以采 用第三种方法最好。 返回
(4)用蒸汽直接预热时,增加过热的倾向,则制品不 稳定,结果加强了变稠倾向。
结论表明: 1、100℃附近的温度最不利, 2、110—120℃瞬间加热或75℃10分钟左右 的保持加热比较适当 3、具体情况按具体实验确定。
4预热的方法 LTLT(Low Temperature Long Time) HTST(High Temperature Short Time) UHT(Ultra High Temperature) (二)加糖 1、加糖的目的:为了抑制炼乳中细菌的繁殖和增加制 品的保存性。添加砂糖的数量为原料乳的15—16%。 2、糖的种类:以品质优良的结晶蔗糖或甜菜糖为最 佳。纯糖不应少于99.6%,还原糖不应多于0.1%。
2、胶体化学的变稠:是由于蛋白质胶体状态的变化而引 起的。这与贮藏温度、预热温度、牛乳蛋白质、牛乳的酸 度、盐类的平衡、浓缩程度以及浓缩温度等有关。 贮藏温度对产生变稠有很大影响。良质制品在10℃以下保 存 4 个月不致产生变稠现象。 20℃则有所增加, 30℃以上 则显著增加。 预热温度对变稠也有显著影响。用63℃30分钟预热时变稠 的倾向较少,但易引起脂肪分离,同时因成品中留有解脂 酶,致使产品脂肪分解,所以不采用。80℃的预热比较适 宜。85—100℃的预热能使产品很快变稠,110--120℃时, 反而使产品趋于稳定,但加热温度过高有损制品的颜色。 牛乳的酸度过高时,由于酪蛋白产生不稳定现象,制品容 易产生凝固。 盐类方面,钙、磷之间有一定的比例,过高过低蛋白质都 不稳定。 浓缩程度高,干物质相应增加,粘度就高,变稠倾向增加。 浓缩温度比标准温度高时,粘度增加变稠的倾向也增加。
淡炼乳的生产工艺
工艺流程: 原料验收 保存试验 → 包装 ↓ ↑ 标准化 震荡 ↓ ↑ 预热杀菌 灭菌 ↓ ↑ 浓缩 装罐 ↓ ↑ 均质化 小样试验 ↓ ↑ 冷却 → -- → 再标准化
返回
(一)原料乳的验收与标准化 生产淡炼乳时,原料乳的要求比甜炼乳严格,因为生产 过程中要进行高温灭菌,原料乳的稳定性要高。 验收项目:1采用72%的酒精试验 2热稳定性实验(如磷酸酶试验) (二)加稳定剂 1目的:增加原料乳的稳定性,防止在灭酶处理时发生蛋 白凝固。。 2稳定剂的作用:影响乳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乳的酸度、 乳清蛋白含量及乳中盐类的平衡。乳清蛋白属热凝固蛋 白,特别是在乳的酸度高时加热更易凝固。根据盐类平 衡学说,乳中的钙、镁与磷酸、柠檬酸之间保持适当的 平衡,故乳蛋白质稳定性高。钙、镁阳离子等含量过多 或过少都会使酪蛋白的稳定性降低。通常牛乳中钙、镁 离子过剩,这时加入柠檬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 钠,则生成钙、镁的磷酸盐与柠檬酸盐,使可溶性钙、 镁减少,因而增强了酪蛋白的热稳定性。
原因: 1、使用质量低劣的蔗糖时,因其中含有多量的转化糖, 易引起发酵产酸,影响炼乳的质量。 2、葡萄糖比蔗糖的成本低,甜味柔和,不易结晶,但易 褐变。
3加糖量:蔗糖比为62.5—64.5%。
注:蔗糖比低则不能有效抑制细菌的繁殖,高则有析 出蔗糖晶体的倾向。但此比例可抑制细菌的繁殖但不 能防止炼乳因酵母的污染而变质。 蔗糖 蔗糖比(%)= 100—乳固体 ×100% = 蔗糖+水 蔗糖 ×100%
单效外加热式蒸发器 升膜式 (外加热) 真空浓缩设备 直管式 降膜式 双效降膜式蒸发器 板式单效蒸发器 双效外加热式蒸发器 单效降膜式蒸发器
翻页
Falling Film Evaporators (降 膜式)
Designed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rising film evaporators. 此设计为了克服升膜蒸 发器的一些缺点 Principle:原理
(五)褐变 (六)盐类沉淀 炼乳冲调后,有时在杯底发现白色细小盐类沉淀,俗称 “小白点”。此为柠檬酸钙。 防止方法:在炼乳结晶的过程中,在40℃下,向炼乳中 添加 15—20ppm 的柠檬酸钙粉末,这样可使此缺陷大大 减少,但不能完全根除。
第二节淡炼乳的加工
淡炼乳的生产工艺
淡炼乳的缺陷及防止办法
(四)调整浓度及防止变稠 1过热处理 2添加一部分前批的成品 3均质处理
4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稳定剂或缓冲剂
(五)冷却及乳糖结晶 1冷却目的:不仅达到冷却的目的,同时尽量时 过饱和的乳糖呈微细的结晶析出。 2结晶方法:迅速冷却至结晶温度,加入微细的 晶种及搅拌。
(六)罐装及包装
装罐前,通常静置12小时左右,使炼乳中含有 的大量气泡排除。 (七)贮藏 温度不高于15℃,空气湿度不高于85%。
第八章炼乳的加工
第一节甜炼乳的加工 第二节淡炼乳的加工
本章节的重点
工艺过程中的主要操作过程的原理及参 数——预热杀菌、真空浓缩、冷却结晶。
本章节的难点
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对炼乳制品产生中出现 的问题进行分析。
本章待讨论的问题
成品炼乳会出现变稠现象,生产厂家询问在座 的各位工程师是何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怎样 解决?
第一节甜炼乳的加工
甜炼乳的生产工艺 加糖炼乳的缺陷及防止方法
一、甜炼乳的生产工艺
工艺流程: 原料乳验收 ↓ 标准化 蔗糖 ↓ ↓ 预热杀菌 糖液 ↓ ↓ 加糖 ← 杀菌 ↓
浓缩
↓
冷却结晶→装罐及封罐 ←空罐灭菌
↓ 包装
注:在装罐及封罐之后不再灭菌,依靠足够浓度的蔗糖 所造成的渗透压抑制乳中残留微生物的繁殖,防止产品 变质。(淡炼乳则不同)
工艺要点 (一)预热及杀菌 1预热的目的
(1)杀死从原料乳带来的病原菌,并破坏对成品质 量有害的细菌、酵母、霉菌及酶等使其合乎食品卫生 的要求。 (2)满足真空浓缩过程的要求。原料乳吸入真空浓 缩锅前必须超过浓缩锅中的温度,这样才能使沸腾 不中断,确保蒸发的最大速度,使热的利用经济。
(3)纠正变稠现象。使蛋白质适度变性,以延缓成 品的浓厚化。 (4)如用第一法加糖时,可使蔗糖容易溶解,以免 在真空锅内产生焦化。 (5)抑制酶的活性,以免成品产生脂肪水解,酶促褐 变等不良现象。
(三)浓缩 就是用加热的方法,使牛乳中的一部分水汽化, 并不断的除去,从而使牛乳中的干物质含量提高。为 了使牛乳中的营养成分减少损失,一般都在减压下蒸 发,即所谓“真空浓缩”。 目前,各乳品厂浓缩控制条件为:温度45—60℃, 真空度620—720mmHg,加热蒸汽压力为0.5—2kg/cm2。 1真空浓缩的特点及浓缩条件 (1) 特点 ① 在减压情况下,牛乳的沸点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