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急救中得应用
1、利多卡因
a、适应证:室性心律失常。
为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频发室性早搏(多源性或连续3次以上室性早搏)首选药物,属Ib类抗心律失常药oﻭb。
剂量:每次lmg/kg静脉注射,静注后15-30秒即起效,5分钟达高峰,维持10—30分钟。
如无效,可每5一10min重复1次至有效,总剂量不超过3—5mg/kg 根据病ﻭ情,可用7—10天、如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则静滴:20-50ug/(kg•min)、气道内滴入剂量:1mg/kg。
口服无效、
c、副作用:窦性停搏、传导阻滞、嗜睡、眩晕、感觉异常。
注意事项:①药液准备;利多卡因120mg(2%利多卡因6m1)用5%葡萄糖液稀释至100ml,l-2、5ml/(kg•h)得滴速等于20-50ug/(kg•min);②患儿有低心徘出量时需减慢滴注速度、剂量大可导致心肌收缩抑制、低血压、中枢兴奋甚至惊厥;③如果经气管插管内给药,给药后用生ﻭ理盐水或等张液1—5m1冲洗。
ﻭd.禁忌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旁路传导引起得宽大复合波性心动过速,心源性休克,严重肝脏疾患及对利多卡因过敏者忌用、ﻭ2。
心律平(普罗帕酮)ﻭa.适应证: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室上性与室性早搏。
经全国儿科心律失常协作组26个单位对国产心律平治疗小儿各类室上性与室性心律失常进行系统观
察与研究,包括应用片剂治疗1003例,针剂治疗466例,认为疗效较好,副作用少,复发率低,可作为治疗小儿各类快速型异位心律得首选药物。
b.剂量:①静脉注射,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每次1—2mg/kg,加入5—10%葡萄糖液10—20m1,5min内缓慢推注。
若不见效,则每10—15min重复给药1次,直至有效(但
连续用药不得超过3次,总量不得超过6mg/kg)、有效后立即改为片剂口服,以维持疗效.②片剂口服:每次5mg/kg,每6-8h用1次、ﻭc。
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主要为抑制心肌传导系统,使P—R间期、QRS时间及QT间期延长。
少数患儿可出现头晕、出汗、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少数可出现惊劂。
ﻭ第9/11页
心律平有负性肌力作用,使左室收缩力减弱,多发生于大剂量用药时,故心律平不能用于心力衰竭患儿。
若与地高辛合用可减轻抑制心肌收缩力得作用,使地高辛浓度增高,ﻭ因此地高辛用量宜减少。
另外抗心律失常药也会加剧或诱发心律失常,心律平也不例外。
ﻭd.禁忌证: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ﻭ3。
胺碘酮(乙胺碘肤酮)ﻭa、适应证:适用于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上性及室性快速型异位心律,如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等。
我们临床上主要用于一些顽固性ﻭ早搏及阵发性室上速患儿,尤其用于心律平等治疗无效或疗效较差者、
b.剂量:静脉注射为每次1mg/kg,5%葡萄糖稀释后缓慢推注,每10min 一次,共10次。
静滴剂量为5-10ug/kg,用5%葡萄糖100-250m1稀释后静脉滴注,于30min内
静滴完毕。
注射剂应避光,口服剂量每天10mg/kg,分2次口服,7-10天后减为每天5mg/kg,Qd口服,然后维持治疗,每周服5天,停2天。
c.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心动过缓、皮疹、恶心、呕吐、共济失调、低血压、肝损害等;可提高地高辛、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得血浓度,可致血清甲状腺素升高,可引起甲亢或甲减,故甲亢或甲状腺肿者禁用,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T3、T4、TSH及心电图。
长期大量应用可发生肺纤维化。
但我们认为本药副作用较小,较轻,如甲状腺功能紊乱ﻭ在儿科并不常见,肺纤维化在儿科更属少见。
由于本药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及选择性冠状动脉扩张作用,故可用于伴有充血性心衰得心律失常.
d.禁忌证: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及碘过敏者禁用。
ﻭ4、异搏定(异搏停、戊脉安、维拉帕米)ﻭa、适应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房颠、房扑、房性或交界性早博。
b. 剂量:静脉注射每次0、1—0、2mg/kg,用5%一10%葡萄糖稀释成0.5g/L,在心电监护下,以1ml/min速度推注。
1—2min起效,维持15—20min。
c、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可致急性血管扩张与心脏收缩力减弱,在新生儿与3个月以下小婴儿使用易致血压下降、休克与心
脏停博,国内有死亡病例报道、故不宜选用,但6个月以上婴儿可作为首选。
本药不宜与ß—受体阻滞剂合用、因能提高地高辛浓度,故合用时,应减少地高辛剂量。
支气管哮喘者慎用、本药中毒时可用异丙肾上腺素、
钙剂或阿托品等药物解救。
d。
禁忌证:低血压、心力衰竭、传导阻滞与心源性休克者禁用
5、普鲁卡因酰胺ﻭa、适应证:宽大复合波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
b、剂量:每次3-6mg/kg,静脉注射,注射时间大于5分钟,总剂量不超过100mg,最大负荷量15mg/kg.维持量:20-80ug/(kg•min),最大剂量24小时2g. c.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厌食、恶心及腹泻,血压下降,休克,偶然出现严重心律失常,长期使用可发生粒细胞减少。
用负荷量时,QRS波增宽或出现低血压,应立即停止注入剩余药
液。
维持量应在这些症状消失后才能应用. d.禁忌证:严重心力衰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肝肾功能减退及低血压者忌用.ﻭ6。
异丙肾上腺素a。
适应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房室传导阻滞、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 p)伴心率缓慢及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LQTS)者.b、剂量:0.1mg加入10ml生理盐水静脉缓推,必要时重复,继以0.05—2ug/(kg、min)静脉滴注,使窦率增快以抑制室
速,使心率维持在90一120/min、 c. 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恶心、头痛、眩晕、震颤等,也可出现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心悸.剂量过大或反复应用可致血压骤降(因舒张压下降过多),也可致新得心律失常或由室速转为室颤,有人认为对肾上腺素依赖型Tdp不宜首选异肾上腺素,但可使用、也有人认为先天性Q—T间朗延长综合证(LQTS)应避免应用异丙肾上腺素,但如LQTSﻭ伴Tdp发作,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无效,又无心脏起博条件时,在纠正电解质紊乱情况下,可慎用异丙肾上腺素以观疗效。
ﻭd。
禁忌证:心肌炎、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甲亢者禁用。
,肾病患者慎用.
7. 三磷酸腺苷(ATP)。
ﻭa、适应证:室上性心动过速(SVT)o目前认为ATP治疗小儿SVT安全有效,已成为终止小儿SVT发作得一线药物。
但对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LART)与自主性房性心动过速(AAT)ﻭ治疗无效,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逆传型不能应用,否则易使心室率加快,甚至发生心室颤动、
b。
剂量:首剂0。
1mg/kg在3—5s内快速静脉推入,若无效,3分钟后可注射第2剂,每次按照0、5—0、1mg/kg 递增,直至最大量0.25—0。
3mg/kg或SVT终止。
注射部位宜在上肢或接近心脏得血管内注入,否则易失败或需大剂量,随剂量增大(最大剂量为12mg则幅作用也增多.注射后若出现严重心动过缓,可用氨茶碱解救,剂量5—6mg/kgﻭ推注5
分钟以上,禁用阿托品解救。
ﻭ第10/11页
c。
副作用及注意事项:面部潮红、激发哮喘发作、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呼吸与心博骤停及血压下降。
疗效不仅有赖于ATP得剂量及给药速度,且与给药进针处与心脏ﻭ间距、迷走神经及肾上腺素,能得张力有关。
本药终止PSVT有效率为86%~100%,但由于半衰期短,复发率也高,可达13%-28%、ﻭd。
禁忌证:哮喘患儿及对ATP过敏者忌用。
8。
地高辛
a、适应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非洋地黄中毒所致房颤及房扑。
但不能用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逆传型。
由于PSvT90%由折返引起,对地高辛有效,我
们临床上对新生儿与婴幼儿PSVT,多首选地高辛,尤其对合并心衰患者.
b。
剂量:静注地高辛饱与量:新生儿O、04mg/kg,婴儿0。
05mg/kg,儿童0。
03mg/kg,先以半量静注,6-8h后余量分两次静注,在12h内完成饱与量。
地高辛单独或与心得安或异搏定联合应用可控制80-90%PSVT。
对合并心衰者尤为适用。
主要缺点为复律时间较长,平均为用药后6min、西地兰剂量及用法同地高辛。
但较后者起效快。
毒毛旋花子
甙K因毒性大,且无法测定血药浓度,故目前多不主张应用。
我们常用西地兰静注,控制后改用地高辛口服维持。
c、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恶心、呕吐、头痛、眩晕、心律失常,
严重者可惊厥、休克、昏迷、死亡、心肌炎及低血钾患儿易发生洋地黄中毒.PSVT并发心源性休克,已伴有血流动力学变化者,地高辛见效太慢,可加用多巴胺。
有条件时宜采用同步直流电击复律。
地高辛与心得安、心律平、胺碘酮、奎尼丁等合用时,需减少地高辛用量。
ﻭd.禁忌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肥厚型心肌病、预激综合征并发房扑、房颤与Kent束有效不应期(ERP)<220ms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