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沟煤矿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大沟煤矿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编号:AQ-BH-09549( 文档应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大沟煤矿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mine safety quality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in Dagou coalmine大沟煤矿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说明:实施方案是指对某项工作,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文体。

根据富源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工作要求及县煤炭工业局2012年总体工作思路,为认真落实本矿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完善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及辅助安全生产系统,改进采煤方法和工艺,强化矿井瓦斯治理工作,力争在2012年内达到省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从根本上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杜绝和减少矿井重大安全隐患,增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结合本矿实际,编制本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煤矿基本情况(一)交通位置。

大沟煤矿位于富源县城东南部平距20公里,距县城公路里程50公里,属富源县大河镇恩乐村委会管辖,富源县城每天班车往返大河、恩乐直达矿区,矿区有简易公路15公里至贵州-火铺-富源(320国道)距曲靖85公里,北西有贵昆铁路支线,交通较为方便。

(二)矿井范围。

矿井开采范围处于扒弓矿区中段南部,走向长约0.98Km,倾向宽约0.8Km,开采面积0.7443Km2。

(三)开采煤层及储量。

矿井设计可采煤层六层,即C7、C9、C13、C15、C16、C19煤层,经国土资源部门核实资源总量328.89万吨,计算工业储量328.89万吨、可采储量244.19万吨。

(四)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核定生产能力。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6万吨/年。

(五)矿井建设情况。

大沟煤矿于1997年3月开工建设,1998年6月通过验收投产。

矿井通风、供电、排水、提升运输、安全监控、通讯及瓦斯抽放等系统基本完善,运行正常。

(六)组织机构。

煤矿设法人1人、矿长1人;设安全副矿长、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技术副矿长各1人,均经云南省安培中心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配有采矿、通风、机电、地测技术人员各1人;配有瓦斯检查员、安全员、放炮员等特殊工种人员48人。

(七)开采技术条件。

1、煤层赋存情况。

大沟煤矿设计可采煤层6层,各煤层特征简述如下:C7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P2l2)顶部。

煤层厚度1.40~2.30m,代表性结构为1.22(0.03)1.05m,为黑色块状、粉状半暗~半亮型煤,属全区稳定可采煤层。

夹矸为棕灰色细晶质高岭石泥岩。

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夹似层状菱铁岩,底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伪底为0.18m泥岩。

C9煤层:上距C7煤层26.76m,煤层厚度1.60~2.73m,代表性煤层结构为0.70(0.03)1.02m,为黑色粉状、鳞片状、碎块状半亮型煤,夹矸为褐色高岭石泥岩,全区稳定可采煤层。

顶板为厚3.46m灰色细砂岩夹多量似层状菱铁岩,伪底1.06m为灰色泥岩。

C13煤层:上距C9煤层27.84m,煤层结构0.50(0.03)0.60m,为黑色粉状、鳞片状半暗-半光亮型煤,夹矸为灰色泥岩,全区可采稳定煤层。

顶板为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底板为灰色泥岩夹似层状菱铁矿。

C15煤层:上距C13煤层9.28m,煤层厚度2.47~2.83m,煤层结构一般为1.24(0.03)1.55m,为黑色粉状、鳞片状半亮型煤,裂隙发育,易碎裂。

煤层顶板为泥岩粉砂岩,夹薄层状菱铁岩,底板为深灰色泥岩,遇水易碎裂。

C16煤层:上距C15煤层6.83m,煤层厚度1.64~1.37m,代表性煤层结构为0.67(0.03)0.79m,为黑色粉状、块状半暗-半亮型煤,夹矸为泥岩,煤层顶板为灰褐色泥岩,底板为层状砂岩。

C19煤层:上距C16煤层12.67m,煤层厚度0.96~1.28m,代表性煤层结构为0.47(0.04)0.63m,为块状半暗-半亮型煤,裂隙发育,易碎裂,煤层顶板为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底板为中厚层状泥岩。

2、煤层顶底条件。

本矿区可采煤层顶、底板属软弱岩层,硬度低,稳固性差,易发生冒顶、片帮。

3、水文地质。

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断层的透水性略大于围岩。

地层的富水性较弱,大气降水是本矿井的主要充水来源,浅部因小窑开采后采空区积水多年未排放,可成为目前矿井的常年补给源。

经矿山多年开采情况分析,矿井正常涌水量30m3/h,雨季涌水量为50m3/h。

4、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杨梅山-小达村南北向断层与北西向次级断层夹持的三角断块中,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在矿区内发现断层5条,即F1 、F2、F3、F4、F5,其中F1、F2、F3为正断层,F4、F5为逆断层。

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一)断层。

F1正断层:位于矿区中部,区内走向长度大于840m,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70°,断距110m,在地表断层下盘C7 煤层与断层上盘(T1K)中下部地层呈断层接触。

F2正断层:位于矿区中部,区内走向长度大于640m,南北向贯穿整个矿区,断层走向近似南北向,倾向西,倾角76°,落差40左右。

F3正断层:位于矿区中部,区内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65°,断层落差15m,区内走向长度大于600m,南端被F4走向逆断层所切断,关有一定位移。

F4逆断层:位于矿区东南部,断层走向近似东西向,倾向北,倾角48°,断层落差20m,在地表C7下部地层重复约20m,将F3、F5断层切割并发生位移,对C13煤层影响较大。

F5逆断层:位于矿区东部,断层走向近似南北向,倾向西,倾角46°,断层落差8m,断层影响深度P2c至C13煤层,往下逐渐变小。

综上所述,核实区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5、瓦斯、煤尘、煤层自燃倾向性、地温。

①据200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矿井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11.35m3/t,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1.05m3/min;最大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6.78m3/t,最大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0.63m3/min,本矿为高瓦斯矿井。

②煤层爆炸性与自燃倾向性:根据我矿委托江西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2005年8月31日对矿井煤样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和《煤层自燃倾向性报告》,煤层煤尘有爆炸性危险,C7 煤层属于容易自燃煤层。

③地温:根据邻近矿区硐山普查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区内每百米地温递增率在0.33-0.5℃/100m,平均0.34℃/100m,矿区内未见地温异常点,属地温正常区,无热害。

(八)开拓开采现状。

1、生产情况。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现有三个合法井筒,有关参数如下:主斜井:X=2826061.87,y=35440036.65,z=1968.16,α=184°,β=25°。

副斜井:X=2826103.09,y=35440026.46,z=1963.82,α=210°,β=22°。

回风井:X=2826106.00,y=354400054.00,z=1965.01,α=270°,β=15°。

主斜井担负全矿井煤矸提升运输,兼作进风井。

副斜井担负材料设备的提升运输、人员升降,兼作进风井。

风井担负全矿井回风。

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开采,水平为+1840m水平。

一水平划分为2个采区,即东翼采区、西翼采区。

现开采东翼采区C13 煤层111301工作面。

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式采煤法,手镐落煤,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支护,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2、专用回风井建设。

专用回风井建设项目于2008年4月由曲靖市煤炭行业主管部门批准,2008年12月委托曲靖市煤炭设计研究院完成成单项设计,2009年6月开工建设。

设计改造利用原有的副斜井作主井,利用原主斜井作副井,新建专用风井。

设计水平和采区划分不变,矿井移交投产时,井巷工程量780m,建设工期6个月,至2009年12月底完成。

(九)现有生产系统。

1、提升运输系统。

主斜井井筒断面为4.8m2,采用砌碹支护,装备一台JT1600/1224型绞车,电机功率为110KW,采用串车提升。

副斜井井筒断面为4.8m2,上段采用砌碹支护,下段采用矿用工字钢梯形棚支护,装备一台JT1200型绞车,电机功率为75KW,采用串车提升。

1840水平集中运输大巷采用U型棚加锚喷支护,断面为4.8m2,长200米,采用2.5吨电机车(0.7吨小矿车)运输。

采区运输巷采用工字钢支护,断面为4.6m2,采用刮板运输机进行运输。

运煤:C13煤层回采工作面运输巷→C13运输上山→一采区运输石门→1840运输巷到主井底车场→由主斜井绞车提升至地面。

运料:井下所用材料经副斜井下放至副井底1925水平车场,人力搬运到工作面。

运矸:掘进工作面所出矸石,经刮板运输机运至溜煤眼,电机车经1840运输巷到主井底车场,由主斜井绞车提升至地面。

2、供电系统。

煤矿实现双回路供电,一回路来自大河变电站煤矿专用线,电压等级为10KV;一路来自大河变电站农网线,电压等级为10KV。

现已安装四台变压器,两台供地面,型号为SZ9-400/10,两台供井下,型号分别为KS9-400/10、KS9-400/10。

自备柴油发电机HDV500-E一台。

井下所有电器设备实现三大保护,矿井设备均采用矿隔爆型电器设备,井下各用电设备供电均采用MA型矿用阻燃电缆,实现了“三专”和“两闭锁”。

地面供电等级为380V和220V,井下供电等级660V。

矿井总负荷为1500KW,其中:地面950KW,井下550KW。

3、通风系统。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机械抽出式通风。

安装2台FBCDZN015型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电机功率2×55KW,电机型号YBFe280M-6,风量1398-3102m3/min,风压617-234Pa,转速为980rPm。

通风设施和通风构筑物完好,主扇能保证正常连续运转,矿井漏风率不超设计要求,反风装置完善。

矿井实际供风量为2100m3 /min,能满足生产需要。

回风井采用梯形矿工钢支护,断面为4.2m2,C7、C9煤层总回风巷采用梯形矿工钢支护,断面为4.2m2 。

4、排水系统。

大沟煤矿采用斜井开拓,井下各地点水经水沟自流→1840水平集中运输巷→沉淀池→水仓→水泵→地面。

5、矿井监控系统:安装KJ90NA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重庆煤科院院),设4个分站,型号为KJ9016,甲烷传感器30台,一氧化碳传感器4台,风速传感器8台,温度传感器4台,液位传感器2台,负压传感器2台,远程瓦斯断电仪二台(采面一台,掘进一台),瓦斯监控系统能有效准确的反应井下瓦斯、通风等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