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概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从基础条件、干部思路、村级债务、政策配套等方面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关键词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对策近年来,宝应县高度重视发展村集体经济,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规范管理,创新发展思路,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由于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差,一些地方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差距较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

1 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1.1 村集体自主创收收入对资源的依赖性过强,收入不稳定2010年村级集体自主创收收入4 986万元,村平均收入19.50万元,而2009年村级集体自主创收收入仅为2 985万元,村平均收入11.66万元。

2010年较2009年村平均收入增加近8万元。

由于2010年村级集体资源续包处于高峰期,集体经营性收入相对较多;2009年村级集体资源续包相对稳定,集体经营性收入相对较少。

有的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合同一定多年,合同签订当年有收入,其他年度无收入,造成村集体经济不能持续稳定增长。

1.2 受地理、区位和资源条件限制,大部分村几乎没有收入临近城镇、集镇近郊的村,其区位优势明显,二、三产业发展较好,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地处腰部、沿运地区的村,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有的还是“空壳”村。

地处东荡西湖的村集体水面、“四荒”等自然资源丰富,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发包的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反之,则比较薄弱。

1.3 村集体资产逐年增加,但自我发展增加份额不大2009年全县村级集体资产总额71 652万元,2010年达86 252.49万元。

虽然村级集体资产呈上升的趋势,但从增加的资产看,上级投资的“通达”公路建设、村公益事业建设、泵站建设、桥梁闸洞建设等非经营性资产占的份额较大,而给村级集体带来收益的经营性资产增加较少。

2 存在的主要问题2.1 基础条件薄弱,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在农村税费改革、企业改制等一系列改革进程中,部分村历年积累的集体资产基本拆分殆尽,村办企业全部进行改制,集体资产大多已处置。

为了化解村级债务,不少村将集体的林木、经营性资产等能卖则卖,村级集体统一经营近乎空白,特别是地处沿运腰部地区,自然资源匮乏,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又无人才资金等基础条件,发展集体经济尤为困难,大部分村完全依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来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根本谈不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从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来看,全县没有一家集体统一经营的龙头企业,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出租集体资产、发包资源来获取一定的租金、承包金,不能将集体资源转化为资本。

部分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村经济运行主要依赖“四靠”,即村级运转靠“补”、债务偿还靠“拖”、公益事业靠“捐”、基础设施建设靠“要”。

2010年全县村级各项赞助性收入481万元,超过集体资产租赁收入,成为村级集体经济新的支撑点[1]。

2.2 干部思路不宽,阻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2.2.1 “难”字当头。

有些村干部对集体经济的理解比较片面和滞后,缺乏创新发展意识。

感到事事都难,无从下手,无法下手。

有些村干部只怪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好政策,只抱怨农村工作难做,干部难当,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路不清,“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对于如何发展集体经济束手无策。

2.2.2 “怕”字作怪。

由于村级换届任期偏短,一届任期只有3年,大多数人在任时只求平稳过渡,怕搞砸了受埋怨,怕搞垮了受连累,怕背上新的债务,思想上顾虑重重。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村干部的报酬和村级运转有了基本保障,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村干部尤其是主要干部的惰性,缺乏创新发展的精神,发展观念滞后,发展经济的思路少,积极性不高,导致村级集体经济一直不能取得创新和发展。

2.2.3 “事”字缠身。

凡是牵涉到农业农村方面的工作,都要靠村干部去执行。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全面创建小康、计划生育、征兵、农业政策性保险和新农合资金的收取等,事务多、突击多;加之宝应县组级干部全部精简,村干部大部分时间忙于事务,根本没有精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2.3 村级债务多,阻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县村级债务总额38 387万元,村平均149.37万元。

债务过100万元的村就有114个。

沉重的村级债务,严重制约村级经济的发展,也牵制村干部相当大的精力,部分村级班子很大部分的精力用于应付偿还债务,难以集中精力投入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2.4 政策不配套,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税费改革虽然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也使村级集体收入锐减,原先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运转还能由“三提”来解决,现在只能靠上级转移支付支撑,村里资金运转困难,村干部待遇偏低,而现在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来优化村级发展环境,拓展村级发展空间,促进增收。

许多惠农项目需要村级配套资金,更加重了村集体负担,形成新的债务。

加之宝应县的区域因素,许多惠农政策享受不全[2]。

3 发展对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也是建设现代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3.1 拓宽思路,挖掘增收潜力3.1.1 抢抓机遇。

鼓励村集体结合土地复垦、低产田改造、中心村庄建设等相关政策,争取各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配套扶持资金。

以项目建设代替传统的资金扶持,变“输血”帮扶为“造血”帮扶,集中力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3.1.2 利用特色资源。

鼓励村集体依托特水种植、特水养殖、高效农业、规模饲养等农业资源优势,采取入股、租赁等形式,带动农户或联动企业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现代农业。

鼓励村集体依托水乡特色的资源优势,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和生态观光农业,实现旅游业与农业、文化有效对接,延伸产业链,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3.1.3 发挥区位优势[3-4]。

鼓励城、镇周边村用足用好留用地政策,发挥征地补偿费资金优势,依托城镇及工业集中区兴办标准厂房、仓储、市场等二、三产业载体,吸引外来投资,开展物业租赁经营,发展现代服务业。

3.1.4 推动服务创收。

依托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这个载体,积极鼓励村集体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为农户提供生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商标使用、信息提供等服务中获取收益。

鼓励村集体以土地经营权、资产、资金等参股由能人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合作社的分配中获取收益。

3.1.5 发展镇脉经济。

鼓励村集体加强与本村外出工作的国家、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密切联系,共同谋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蓝图,破解发展难题。

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引导农村外出经商能人带资金、带项目、带经验回村创办、领办集体经济实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3.2 盘活要素,培植发展后劲3.2.1 整活存量资产。

对于闲置的村部、学校、设备等集体资产,要积极整合,以公开招标形式实行买断、租赁经营,或以投资入股形式参与企业经营,提高闲置存量资产的利用率。

3.2.2 加大开发“四荒”资源。

对于村集体统管或农户承包的荒水、荒地、荒滩、荒堤等资源,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或采取合股经营的形式进行开发。

村集体也可以对“四荒”资源进行改造,发展“小五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3.2.3 不断提高经营性资产效益。

通过不断完善资产有偿使用制度,确保村集体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要依托镇农村集体资产招投标中心这一平台,通过公开招投标,提高标价,增加资产收益。

3.3 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3.3.1 按照村民组织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与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职能相分离、村企分开的原则,以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民专业合作为重点,创新集体经济组织[5]。

努力把发展农村“三大合作”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逐步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成为“产权明晰股份化、权力分散民主化、经营管理公司化、以人为本合作化”的社区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

3.3.2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

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逐步推行“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保值增值。

3.3.3 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创新。

在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清理、确权发证和建立“三资”管理台账的基础上。

依托各镇农经管理服务中心,健全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建立“三资”监管网络,加强对村级集体“三资”的服务和动态监管。

3.4 落实政策,加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3.4.1 强化项目支撑。

县国土、农业、财政、发改、交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要将涉农资金和项目向村级集体经济倾斜,并向上级部门争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奖励资金。

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延伸农村服务链条,创新服务方式,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力度。

3.4.2 鼓励结对帮扶。

结合扬州市新一轮结对帮扶活动,加大县直部门、企业的帮扶力度。

推进村企共建,鼓励村企自愿结对,实现双赢,企业可与结对村合作开发,兴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其他配套设施。

3.4.3 支持存量盘活。

对因招商引资、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征用土地,村集体留用部分的补偿费、协调费优先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对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办理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证,允许其依法按规划使用土地开展生产和经营,促使集体土地资产获取更大收益。

村集体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耕地,要归村集体管理使用。

村庄整理、建设用地复垦节约的土地调剂为建设用地和获得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要优先用于该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设。

征用城镇规划范围内集体土地,按一定比例将批准的建设用地留给村集体按城镇规划依法发展非农生产和经营。

3.5 规范管理,完善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机制3.5.1 不断强化村级民主管理。

按照“四议二公开”的要求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规范集体资产租赁和资源开发。

村集体以“三资”入股的,要把好折股量化关、制定章程关、收益分配方案关、集体“三资”监管关。

集体统一经营的项目,要明确经营者的经济责任,要规范签订各类经济合同,并严格兑现合同,确保集体收益权。

3.5.2 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建立村企分开的财务管理体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以村级集体名义建立的各种服务组织要独立建账、独立核算,防止新增村级债务。

村级集体领办的专业合作社要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建账建制。

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下属经济实体的财务要推行“村账镇管”制度,坚持持证上岗,进一步完善村级资金财务“双代管”制度,规范“双代管”操作程序,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

坚持村级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及时、准确、真实地公开财务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