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成功学概论讲课提纲(第四次课)-1第四次课第五讲以积极的心态去思考一、几个故事1、‘牛仔大王’李维斯西部发迹史中的一段传奇--当年李维斯像许多年轻人一样,带着梦想前往西部追赶淘金热潮。
一日,他发现有一条大河挡住了他前往西部的路。
苦等数日,被阻隔的行人越来越多,但都无法过河。
于是陆续有人奔上游、下游绕道而行,也有人打道回府,更多的则是怨声一片。
而心情慢慢平静下来的李维斯想起了曾有人传授给自己的一个“思考制胜”的法宝,那是一段话:“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
”于是,他来到大河边,非常“兴奋”地不断重复着对自己大声说:“太棒了!大河居然挡住我的去路,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
”果然,随后他真的有了一个绝妙的创业主意——摆渡。
没有人因为吝啬一点小钱而不坐他的渡船过河,因此,他人生的第一笔财富居然因大河挡道而获得。
一段时间后,摆渡生意开始清淡。
他决定放弃,并继续前往西部淘金。
来到西部,四处是人,他找到了一块合适的空地,买了工具便开始淘起金来。
没过多久,没想到,有几个恶汉围住他,叫他滚开,别侵犯他们的地盘。
他刚想理论几句,那伙人便失去耐心,给了他一顿拳脚。
无奈之下,他只好灰溜溜地离开。
好容易找到另一处合适地方,没多久,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他又被人轰了出来。
在他刚到西部的那段时间,多次受到同样的欺辱。
最后一次被人打完后,看着那些人扬长而去的背影,他终于又一次想起他的“制胜法宝”: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
他真切地兴奋地反复说着,终于,他又想出了另一个绝妙的创业主意——卖水。
西部黄金不缺,但自己似乎无力与人争雄;西部缺水,可似乎没什么人能想到它。
不久他卖水的生意便红红火火。
慢慢地,也有人参与了他的新行业,再后来,同行的人已越来越多。
终于有一天,在他旁边卖水的一个壮汉对他发出通牒:“小个子,以后你别来卖水了,从明天早上开始,这个卖水的地盘归我了。
”他以为那人是在开玩笑,第二天依然来了,没想到那家伙立即走上来,不由分说,便对他一顿暴打,最后还将他的水车也一起拆烂。
在当时“没有法律,只有武力”的西部,李维斯不得不再次无奈地接受现实。
然而当这家伙扬长而去时,他却立即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情,再次强行让自己兴奋起来,不断对自己大声说:“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
”他开始再次调整自己注意的焦点。
他发现西部的人衣服极易磨破,同时又发现西部到处都有废弃的帐篷,于是他又有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把那些废弃的帐篷收集起来,洗洗干净,就这样,他缝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用帐篷做的裤——牛仔裤!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牛仔大王”。
“在失败面前,成功者永远找方法,只有失败者才会千方百计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
”“生活中,如果你真的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该怎么办?该怎样对自己说?比如:坐车时,丢了钱包;出门时,遇到了坏天气;找工作时,被赶了出来;见上司时,被臭骂了一顿;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夜之间付诸东流;突然遭受失恋的打击……对待挫折、失意、失败,快速自我调节心态最佳的办法就是,当它们来临时,请立即忘我地大声对自己的潜意识说一句:大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2、第二个故事‘还有一个苹果’--一场突然而至的沙暴,让一位独自穿行大漠的旅者迷失了方向,更可怕的是装干粮和水的背包都不见了。
翻遍所有的衣袋,他只找到一个泛青的苹果。
“哦,我还有一个苹果。
”他惊喜地喊道。
他攥着那个苹果,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大漠里寻找着出路。
整整一个昼夜过去了,他仍未走出空旷的大漠,饥饿、干渴、疲惫却一起涌上来,望着茫茫无际的沙海,有好几次他都觉得自己快要支撑不住了,可是看一眼手里的苹果,他抿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又添了些许力量。
顶着炎炎烈日,他又继续艰难地跋涉。
已数不清摔了多少跟头了,只是每一次他都挣扎着爬起来,踉跄着一点点地往前挪,他心中不停地默念着:“我还有一个苹果,我还有一个苹果……”两天以后,他终于走出了大漠。
那个他始终未曾咬过一口的青苹果,已干巴得不成样子。
他还宝贝似的擎在手中,久久地凝视着。
“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挫折和失败,会身陷某些意料之外的困境。
这时,不要轻易地说自己什么都没了。
其实只要心头不熄灭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地去找,总会找到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的那‘一个苹果’,握紧它,就没有穿不过的风雨、涉不过的险途。
如果自己对自己说:我失败了,放弃吧。
那么你真的会躺下起不来。
如果你说:我还能坚持。
那么你果真就会有接着走下去的力量。
人可以自己打败自己,也可以自己成全自己。
”3、第三个故事‘杰瑞的选择’--杰瑞是个不同寻常的人。
他的心情总是很好,而且对事物总是有正面的看法。
当有人问他近况如何时,他会答:“我快乐无比。
”他是个饭店经理,却是个独特的经理。
因为他换过几个饭店,而有几个饭店侍应生都跟着他跳槽。
他天生就是个鼓舞者。
如果哪个雇员心情不好,杰瑞就会告诉他怎么去看事物的正面。
这样的生活态度实在让他的朋友亨利好奇,终于有一天亨利对杰瑞说,这很难办到!一个人不可能总是看事情的光明面。
“你是怎么做到的?”亨利问道。
杰瑞答道:“每天早上我一醒来就对自己说,杰瑞,你今天有两种选择,你可以选择心情愉快,也可以选择心情不好。
我选择心情愉快。
每次有坏事发生时,我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受害者,也可以选择从中学些东西。
我选择从中学习。
每次有人跑到我面前诉苦或抱怨,我可以选择接受他们的抱怨,也可以选择指出事情的正面。
我选择后者。
”“是!对!可是没有那么容易吧。
”亨利立刻声明。
“就是那么容易。
”杰瑞答道,“人生就是选择。
当你把无聊的东西都剔除后,每一种处境就是面临一个选择。
你选择如何去面对各种处境。
你选择别人的态度如何影响你的情绪。
你选择心情舒畅还是糟糕透顶。
归根结底,你自选择如何面对人生。
”不多久,亨利也去开创自己的事业,他们失去了联系。
几年后,亨利听说杰瑞出事了:有一天早上,他忘记了关后门,被三个持枪的强盗拦住了。
强盗因为紧张而受了惊吓,对他开了枪。
幸运的是,杰瑞被发现较早,被送进了急诊室。
经过18个小时的抢救和几个星期的精心照料,杰瑞出院了,只是仍有小部分弹片留在他的体内。
事情发生后6个月,亨利见到了杰瑞。
亨利问杰瑞近况如何,他答道:“我快乐无比。
想不想看看我的伤疤?”亨利探身看了看他的伤疤,又问他当强盗来时,他想些什么?“第一件在我脑海中浮现的事是,我应该关后门。
”杰瑞答道,“当我躺在地上时,我对自己说有两个选择:一是死,一是活。
我选择了活。
”“你不害怕吗?你有没有失去知觉?”亨利问道。
杰瑞继续说:“医护人员都很好。
他们不断告诉我,我会好的。
但当他们把我推进急诊室后,我看到他们的脸,知道我需要采取一些行动了。
”“你采取了什么行动?”“有个身强力壮的护士大声问我问题,她问我有没有什么东西过敏。
我马上答,有的。
这时,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停下来等着我说下去。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大声吼道:‘子弹!’在一片大笑声中,我又说道:‘我选择活下来,请把我当活人来医,而不是死人。
”’杰瑞活了下来,一方面要感谢医术高明的医生,另一方面得感谢他那惊人的生活态度。
“生活充满了选择。
我们要向杰瑞一样以积极的心态选择正面。
”4、第四个故事‘秀才与棺材’。
”--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
看到那一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个秀才心里立即“咯登”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
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登”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噢! 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
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的好灵。
“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有一个著名的‘ABC情绪理论’。
他认为,人的情绪主要根源于自己的信念以及他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的不同。
即事情的前因(Antecedent),透过当事者对该事情的评价与解释,以及对该事情的信念(Belief)这个桥梁,最终才决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Consequence)。
第一个秀才之所以落得个名落孙山的结果(C1),是因为他考场上文思枯竭,而文思枯竭是因为情绪不好,情绪不好又是因为他看到令他感到“触霉头”(B1)的棺材(A)。
另一个秀才之所以金榜题名(C2),是因为他考场上文思泉涌,而文思泉涌是因为情绪高涨,情绪高涨又是因为看到令他感到“好兆头”(B2)的棺材(A)。
”“现实生活中,有人会因为失败而跳楼,也有人会因为战胜失败而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有人会因为对手强大而畏惧,也有人会因为挑战巨人而使自己快速成为巨人;有人会因为产品卖不出去而抱怨产品,抱怨公司,抱怨顾客,也有人因为产品卖不出去而创新出大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与新服务;有人会因为受不了上司的严厉而每每跳槽走人,也有人会因为‘严师出高徒’而使自己能胜任更复杂的工作,最后不断晋升到高位。
所有的一切皆验证了艾利斯的理论,也正如叔本华所言: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对某—客观事物,你是如何思考的,你就有什么样的看法你有什么看法,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对事物的看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
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而每个人都必定要为自己的看法承担最后的结果。
“消极思维者,对事物永远都会找到消极的解释,并且总能为自己找到抱怨的借口,最终得到了消极的结果。
接下来,消极的结果又会逆向强化他消极的情绪,从而又使他成为更加消极的思维者。
“典型的消极思维如美国法学家墨菲著名的‘墨菲定律’:任何事情都不会像它看上去那么容易;办任何事情所要花的时间比你想像的都长;问题往往出在你认为最不会出问题的地方。
墨菲认为任何事情,只要能往坏的方向发展,就一定往那个方向发展。
这就像考试,你没有复习到、最怕出问题的章节往往最容易出问题。
”消极思维者的特征:*总是在关键时刻怀疑自己,散布疑云。
*会尽量将自己的消极情绪传染给他人。
*永远悲观失望,抱怨他人与环境。
*因为自己行为消极,最终会让仅有的希望彻底泯灭。
*常常自我设限,让自己本身无限的潜能无法发挥。
*整天生活在负面情绪当中,使人不能享受人生固有的乐趣。
“其实,并非事事如墨菲所言,秀才的故事以及艾利斯理论告诉我们:真正决定事物结果的根源并非该事物的本身,而是我们自己对该事物的信念、评价与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