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接工艺
课本、教案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组织教学
课前复习
新课导入
新
课
讲
授
组织教学,清点人数
1.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和上课准备情况。
2.准备上课物品。
3.强调课堂纪律。
二、知识复习
1.钢板-钢板之间铆接有哪些形式?
2.铆钉的直径、长度和长度怎么确定?
(二)拉铆
拉铆是利用手工或压缩空气作为动力,通过专用工具使特殊的铆钉变形,将铆接件铆合的一种铆接方法,,属于冷铆的一种。
拉铆用到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是抽芯铆钉和风动(或手动)拉铆枪。
拉铆操作的主要工艺过程是:首先根据铆钉芯棒直径选定铆枪头的孔径,并调整导管位置,用螺母锁紧,然后将铆钉穿入钉孔,套上拉铆枪,夹住铆钉芯棒,枪端顶住铆钉头部,开动铆枪,依靠压缩空气产生的向后拉力,使心棒的凸肩部分对铆钉形成压力,铆钉出项压缩变形并形成铆钉头,同时,芯棒由于缩颈处断裂而被拉出,铆接完成。
(一)冷铆 冷铆概念手工冷铆过程
(二)拉铆 拉铆概念拉铆操作的主要工艺过程
(三)热铆 热铆概念热铆接的基本操作
教学反思
教案批阅
三、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铆接基本知识,了解了铆接的概念、种类和形式,知道了铆钉的直径、长度和孔径的确定方法。本节课我们学习铆钉工艺。如何进行铆接呢,它的操作过程是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四、新课讲授
(一)冷铆
冷铆是指铆钉在常温状态下进行的铆接。若使用钢制铆钉,在冷铆前首先要进行退火处理,以提高铆钉的塑性。
拉铆特点是不需要顶钉操作,对于反面无法顶钉和结构复杂的构件是很方便的,但因铆钉为铝质,所以仅用于轻载的场合。
(三)热铆
热铆不是焊接,即通过提高温度将两种金属的连接部位变性乃至融化在一起。
将铆钉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进行的铆接。由于加热后铆钉的塑性提高、硬度降低,钉头成型容易,所以热铆时所需的外力比冷铆要小的多;另外,在铆钉冷却过程中,钉杆长度方向的收缩会增加板料间的正压力,当板料受力后可产生更大的摩擦阻力,提高了铆接强度。热铆常用在铆钉材质塑性较差、铆钉直径较大或铆力不足的情况下。
第十一周教案(2)
项目
项目七、铆接与机械膨胀
任务
任务2.铆接工艺
课题
铆接工艺
授课班级
13级汽修(1)、(2)班
授课日期
2014年月日第节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型
理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并熟悉铆接工艺。
能力目标
学会对工件进行铆接。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热铆。
教学难点
铆接操作方法。
教具
手工冷铆过程:手工冷铆时,先把铆钉从被铆接件的铆孔中穿入,用顶把顶住铆钉头并将被铆接件压紧,然后用手锤捶击伸出钉孔之外的铆钉杆端头,在钉杆被墩粗的同时形成伞状钉头,捶击时方向、力量要适当,且次数不宜过多,否则会使材质出现冷作硬化现象,使钉头产生裂纹。最后用窝头将钉头修理至理想形状。
冷铆时,铆钉直径不宜过大,手工冷铆时,铆钉直径一般不大于8mm;用铆钉枪冷铆时,直径不大于13mm;用铆接机冷铆时,直径不大于25mm。
六、作业布置
1.如何进行冷铆?
2.怎样进行热铆?
查看上课情况
教师随机抽查
教师设计教学情境
教师
引导
学生
学习
,指
出知
识点
教师
引导
学生
学习
,指
出知
识点
教师结合板书小结、布置作业
口头报告
学生回答
学生紧跟教师思维思考
学
生
按
教
师
指
导
学
习
学
生
按
教
师
指
导
学
习
学生补充,做作业
2〞
2〞
1〞
20〞
25〞
30〞
5〞
5〞
板书设计
③穿钉与顶钉:取出加热好的铆钉后,传递一定要注意安全,传接操作要做到准和稳;
④铆接:热铆时,为保证铆接质量,压缩空气的压力应不低于0.5Mpa,铆接时,还应注意各铆钉的先后顺序,宜先进行关键、对称位置的铆接,以使板件受力均匀。
五、课堂小结
教师按照板书进行小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关键性知识教师空出由学生补充。
进行热铆接时,铆钉的加热温度随铆钉的材质和施铆的方法不同,对于钢制铆钉,当用铆钉枪铆接时,加热温度为1000-1100℃;
用铆接机铆接时,加热温度为650℃-670℃。铆钉的终铆温度在450-600℃之间。
热铆接的基本操作:
①紧固被铆接件:铆接前,首先把各层板件的钉孔对齐,用适当规格的螺栓拧紧;
②加热铆钉:加热铆钉时,可用电炉或焦炭炉,炉位应尽量靠近操作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