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锅炉使用说明书

锅炉使用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1:本锅炉使用说明书提供了锅炉设备使用的原则性要求和注意事项,用户和电力厂的要求和其他设备、DCS系统操作使用要求及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编写成完整的电厂操作运行规程。

2.锅炉机组启运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及有关规程制定符合设计、设备特点的启动试运行调整方案及措施。

第二章锅炉机组启动前的准备第一节启动前的检修和试验1.锅炉所有受压部件安装完毕后,按JB/T1612-94《锅炉水实验技术条件》进行水压试验,即以锅筒设计工作压力的1.25倍进行整体水压试验,水压试验用的水应为冷凝水或除盐水。

水压后,应对锅炉范围内汽水管道,蒸汽管道路进行冲管,以清楚管道内所残留的一切杂质,并对以水为工质的各承压部件表面进行化学清洗。

2.锅炉运行必需的温度、压力、流量、水位、氧量、壁温等测点应装设完好,各监视仪表经校验合格,显示清晰、准确。

3.送引风机经冷态试运行合格。

4.煤气系统各设备安装完毕,氮气吹扫准备就绪,煤气管道泄露试验合格,各快切阀、调节阀及其液压站电动执行机构,开关试验灵活,其开度、方向及位置指示正确。

消防设施具备齐全,CO测量仪表校验合格。

5.锅炉机组的烟风、汽水等系统检验合格(包括泄露试验),处于投入状态。

烟风、汽水系统内的所有阀门、挡板及执行机构,开关试验灵活,其开度、方向和位置指示正确。

6.锅炉本体各类门孔完整无缺、关闭严密。

燃烧器完好,与燃烧器相连的煤气、热风管道等安装完毕。

与燃烧器相连接的各风门转动灵活,各阀门及电动执行装置开关灵活,位置指示正确。

7.启动火炉煤气和点火装置,使之处于投入状态。

8.受热面及烟道的积灰、结焦、杂物清理干净。

9.锅炉的连锁保护、各程装置及各类电器设备经试合格,动作准确可靠,处于备用投入状态。

10.炉体外部各汽、水管道、支吊装置完好,管道膨胀无阻。

膨胀指示器焊接牢固,刻度清楚,并记录初始指示位置,在膨胀方向上应无阻碍。

11.各系统煤气安全设施齐全,并检验合格。

12.现场照明灯齐全,具有足够的亮度。

事故照明可靠,表盘照明充足,光线柔和。

第二节锅炉上水1.锅炉启动前的检查完毕后,可经DN50的给水旁路向锅炉上水,水质应满足GB/T12145-99标准,上水应缓慢平稳(水量准备约70吨). 上水时投入双色水位计,电接点水位计。

投入汽包的就地压力表及盘前压力表。

开启省煤器再循环阀门,炉顶全部空气阀。

关闭主汽阀及其旁路阀、过热器集箱的所有疏通阀、关闭加药阀、紧急放水阀、连续排污阀、定排总阀。

关闭省煤器放水阀、反冲洗阀、主给水阀。

2.上水温度与锅筒壁温差应不大于50℃,锅筒内从无水上至正常水位下75mm ,约2小时,当给水温度接近锅筒壁温时,可加快上水速度,若锅筒壁温很低或上水温度较高时,应适当延长上水时间。

3.上水至正常水位下75mm,应停止上水,并严密监视水位,如水位下降,应立即查明原因,予以消除后再补水。

4.上水期间应严密观察锅炉受热后的膨胀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查明原因并予以消除。

第三节安全阀的整定1.锅炉本体上共装置了三套安全装置,装置于锅筒和集汽集箱上。

整定压力如下:锅筒安全阀集汽集箱安全阀起做压力(表)MPa 4.58 起做压力(表)MPa3.97差压4~10%起做差压4~10%起做2.安全阀校验一般单独起动锅炉进行。

校验时锅炉蒸汽温度上升速度不大于1℃/分。

并严格监视过热器管壁不超温。

第三章锅炉的启动第一节锅炉点火1.投入高炉煤气系统,维持高炉煤气压力5000Pa。

2.投入锅炉连锁保护,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

3.在煤气系统总阀关闭的情况下,通入氮气吹气扫,待管道内各支管内空气被吹扫干净,经检验合格后,停止氮气吹扫,打开煤气总阀及水封装置,送煤气到各层液压快切阀前。

4.锅炉的所有设备具备点火启动条件后,启动引风机、送风机,全开煤气燃烧器的风门挡板对炉膛及各受热面进行吹扫,以清除炉膛可能积存的可燃物,吹扫风量不小于30%MCR风量,吹扫时间不应小于5分钟,将炉膛负压调整到20~40Pa,检测炉尾CO含量,若小于0.5%,认为吹扫合格。

若吹扫失败,待故障排除后重新吹扫,直至合格为止。

吹扫结婚后,维持炉膛出口处负压20~40Pa。

5.进行点火操作,此时点火用一次风门处于点火位置,开度一般为10%~20%。

通过各组点火器的按钮启动点火控制。

点火顺序是这样的,首先将下排高能点火枪及液化石油气枪推进到点火位置,由高能点火枪点燃液化石油气,每点燃一支液化石油气枪,高能点火枪后退350mm,并及时调整配风。

当下层3只燃烧器液化石油气枪点火成功,且燃烧稳定后,再引燃下层高炉煤气燃烧器,其顺序是这样的,先打开下层的煤气调节阀,开度为约10%(根据炉前煤气压力决定开度大小,煤气压力大,开度小,反之就大),二次风门的开度不大于5%,然后打开下层液压快切阀送煤气到炉膛,使该组的每个煤气燃烧器同时着火燃烧。

从打开快切阀开始至10秒钟后,如3个燃烧器中有2个探测不到火,应及时调整配风,当煤气量大时,应调小点火风量,增大二次风量,当下层煤气燃烧器燃烧稳定且负荷大于40%的锅炉额定负荷时,可投入上层煤气燃烧器。

投入上排燃烧器时,其煤气调节阀开度一般不小于30%,10秒钟后,如3个燃烧器中有2个探测不到火,应立即关闭该组煤气快切阀,查出原因消除后,再投煤气。

6.煤气燃烧器着火稳定后,根据锅炉气温、汽压上升速度要求,运行人员可开大各组煤气燃烧器调节阀,并及时调节配风和炉膛负压,使燃烧稳定,此时火焰呈浅兰色。

7.点火时炉前的煤气压力不得低于3000Pa。

点火时如非必须,禁止在炉门处停留,看火时身体侧向一边,严防火喷出伤人。

点火后必须对现场进行一次CO检漏,发现CO泄露应及时消除。

第二节锅炉升压1.锅炉自点火到并汽的时间一般为2.5~4小时。

2.在锅炉升压过程中,注意及时调整燃烧,合理适当排汽,使锅筒上、下壁温差不得超过50℃。

使各受热面均匀,膨胀均衡,对膨胀较大的水冷壁下集箱可用加大放水的方法处理。

3.锅炉正常点火升压时间分配如下:主汽压力MPa 时间(分钟)0—0.49 90—1200.49—1.47 30—601.47—2.45 15—302.45—3.82 15—30合计 2.5—4小时4.当压气升至0.15MPa左右,应关闭锅炉各放气阀,并开启过热器集汽集箱上的疏水阀,对空排汽阀,使过热器得到足够的冷却,严禁关小过热器集汽集箱的疏水阀,对空排汽阀赶上升压,以免过热器管壁温度急剧升高,注意监视各温度测点的变化,防止过热器壁温超限。

5.升压过程中,应将再循环阀在不进水时开启,进水时关闭。

6.当锅炉压力升到0.1~0.2MPa时,应冲洗锅筒水位计,并验证其指示的准确性。

7.汽轮机冲转前适时关闭热器集汽集箱上的疏水阀,对空排气阀,随着负荷的增加,及时切换给水管路,锅炉正常供水后应及时投入给水自动调节装置。

8.在升压过程中,应控制锅筒内饱和温度的上升速率,在保证锅炉使用寿命下,锅筒壁允许的升温速度为:冷态启动时的最大允许升温速度为:1.75℃/分。

温态启动时的最大允许升温速度为:2.06℃/分。

热态启动时的最大允许升温速度为:2.45℃/分。

9.锅炉向汽轮机供汽前,应对蒸汽管道进行暖管,冷态暖管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

10.锅炉向汽轮机供汽前,检查炉水,蒸汽品质,达不到要求应加强加药和排污,直至达到要求。

11.锅炉启动时应严格按机组启动曲线升温,升压。

12.锅炉开始供汽后,根据气温的上升情况投入减温器。

第三节锅炉并汽1.并汽条件:1.1 经过全面检查。

燃烧稳定,一切正常。

1.2 待主汽温度在420~440°C 。

1.3整齐品质合格。

1.4汽包水位较低位置。

2 并汽操作:2.1 在并汽条件满足时,开启主汽阀的旁路阀及其阀后疏水阀,并关闭对水空排气阀。

2.2开启主汽阀的旁路及其阀后输水阀,待主汽管道个疏水阀。

3 并汽过程中发现下列情况应停止并汽:3.1蒸汽管道水冲击或剧烈震动。

3.2水位剧烈波动,燃烧不稳,主汽温,主汽压波动,发现设备较大缺陷。

4. 并汽后正常带负荷速度为5~10吨/时/分,事故情况下可根据酌情增加。

5. 并汽后1~2小时对锅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记录膨胀指示器一次。

6. 锅炉负荷升到70%以上时,给水、减温水投入自动调节。

7. 锅炉负荷升到70%以上,热风及煤气参数达到设计值时,适当活动相关阀门。

检查活动相关阀门。

检查热态开关的灵活性。

第四章锅炉运行调整第一节锅炉运行调整任务1.调整锅炉的蒸发量,满足汽机的需要。

2.保证正常的汽压与温度。

3.均衡进水,并保证锅筒内的正常水位。

4.保证炉水品质和过热蒸汽品质合格。

5.调整燃烧达到良好状态,提高锅炉效率.6.防止炉内爆炸和设备事故,确保锅炉安全运行。

第二节正常运行中各项参数的控制序号项目单位设计值运行经验值最高最低1 蒸发量T/h 143 652 汽包压力Mpa 4.583 给水压力至少大于锅筒压力Mpa 0.54 锅筒水位mm +75 -755 过热器出口蒸汽压力Mpa 3.826 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460 4357 给水温度℃1048 炉膛负压pa -20 -10009 过热器后氧量% 6 210 高温过热器壁温℃56011 低温过热器壁温℃48012 炉膛出口烟气温度℃98013 过热器两侧烟温差不大于℃5014 尾部烟道两侧烟温℃50差不大于15 燃烧器前煤气压力pa 9600 300016 燃烧器前二次风压pa 3500 2500第三节水位的调整1.给水调整时保证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环节,在各种负荷下,都应连续向锅炉进水,保持锅筒内的水位在允许的范围内变化。

2.给水操纵台设D N50、D N50两条管路,D N150、D N50管路中均设有调节阀,D N50调节范围为0~50%B-MCR。

正常运行时使用D N150这条管路,调节范围为30~110%B-MCR,负荷变化时可由调节阀调节给水流量。

3.正常运行时,应投入给水自动调节。

在负荷变动,调节燃烧,定期排污和切换水泵等情况下,应密切注意锅筒水位的变化和调节。

4.锅筒水位以就地水位计的指示为基准,亦可用电接点水位计校核,视现场具体情况而定,就地水位计的显示应清晰,若发现水位呆滞和模糊时,应及时冲洗。

5.经常检查对照给水流量与蒸汽流量是否相对应,并尽量避免给水流量的猛增猛减。

6.锅炉正常水位位于锅筒中心线下100mm处,正常运行时,锅筒内的水位应控制在正常水位的+75mm范围内,若水位波动超过+75mm时,应立即检查校对各水位计是否正确,查找原因予以清除。

7.水位报警与保护(相对于正常水位)报警1:+80mm报警2:+100mm采取措施。

报警3:+200mm停炉保护。

第四节蒸汽压力的调整1.锅炉压力的调整,可通过增加减燃料等方法来进行,不允许用破坏燃烧等方式调整汽压,在非事故状况下,不应用对空排汽来进行降压2.若汽压达到安全阀动作值而安全阀拒绝动时,应立即关闭部分燃烧器,开启对空排汽阀进行降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