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工业在区域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浅析——防城港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分析之八区域经济在当前经济关系中比较引人注目。
区域经济深入发展,使一些区域新兴增长极迅速崛起,新的区域发展格局将在合作与竞争中成型。
200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做出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准实施,使得这一区域备受世人和经济界的关注。
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
经过几年的发展,防城港市的区域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当前区域合作不断深入发展,区域竞争不断激烈的情况下,认识防城港市自身发展的成效和不足,提出符合防城港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是当下的重点。
本文从防城港市第三次经济普查资料入手,与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作比较,对这一问题做一肤浅分析。
一、防城港工业发展的成效防城港市自成立市以来,通过加强区域合作、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防城港市的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大力引进项目,区域经济竞争力明显提升自从200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构建北部湾经济圈的总体思路以来,防城港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坚持以港兴市、以工业强市、以区位优势旺市,积极推进工业化的口号,并形成了良好的协作机制,造就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在深化区域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和提升合作层次,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008年,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0.00亿元;到“三经普”年(2013年),工业投资项目为180项,投资项目个数比2011年下降25.9% ,2013年完成工业投资188.54亿元,比2008年增长21.3%。
2013年与2011年相比,尽管工业投资项目个数有所下降,但投资规模更大,完成投资总量增速依然强劲,为工业的快速增长打下基础。
2、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防城港市以钢铁、核电、铜镍三大“天字号工程”为引领,规划发展和做大做强做优钢铁、有色金属、能源、粮油加工、装备制造、修造船、化纤和纺织等七大临港工业基地,发展壮大化工、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农产品加工、医药制造等五大传统优势工业,加快推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海洋产业。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与第二次经济普查相比,增速是246.1%,比全区高38.4个百分点;第三次经济普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第二次经济普查相比,增速是186.0%,比全区高54.9个百分点。
防城港市工业已成为广西工业发展的第一梯队,是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三经普与二经普北部湾经济区各市比较情况见表1。
表1 2013年与2008年防城港市在北部湾经济区情况比较表3、产业结构和布局渐趋合理、规模不断增大(1)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自2006年以来,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工业起到强劲的拉动作用。
从2013年三次产业的比重来看,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是12.7:55.7:31.6,已经处于“二三一”阶段,表明防城港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从轻重工业的比重来看,2013年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重为49.08:50.91,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2)总体处于稳步快速增长状态,规模以上工业份额不断增大。
2009年至2013年,防城港市规上工业产值每年以28.2%的速度在增长,比全区的平均速度高3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其所占份额由2008年的84.6%上升到2013年的97.5%;户均产值达到59219万元,比2008年增长174.1%。
产值超亿元企业107家,比2008年增加71家,实现产值935.56亿元,占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97.5%,比2008年提高7.8个百分点。
(3)主导产业初见雏形。
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看,产值超10亿元的行业由2008年的5个发展到2013年的13个,共实现工业产值924.53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6.4%。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用植物油加工等行业高速发展,2013年防城港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食用植物油加工业总产值合计是470.4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9.0%。
防城港市主要行业发展情况见表2。
(4)产业的集聚和布局趋加合理。
2013年,防城港市共有3个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1个临港产业园区,建成面积21.87平方公里,入园工业企业143家,已投产规上工业企业96家,实现工业产值776.03亿元,其中产值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共8个。
各园区情况见表3。
表32013年主要园区基本情况各工业园区已经形成的各自主导产业有。
企沙工业园区主要发展钢铁、有色金属、能源;大西南临港工业区主要布局钢结构加工、特种设备、集装箱制造等装备制造业,磷化工和合金冶炼等;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重点发展边境进出口加工业,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国际加工制造基地;防城工业园区分为茅岭组团、滩营组团,主要发展建材业和无污染、低能耗的配套加工业,集聚上下游配套项目,建成钢铁、有色金属配套基地和建材供应基地。
(5)科技投入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企业科技活动水平明显提升。
R&D指“研究与试验性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知识的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企业的R&D水平,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几年的科技投入,防城港市工业企业的科技活动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3年与2008年防城港市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动情况比较见表4。
表4 2013年与2008年防城港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主要指标比较表二、防城港市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防城港的工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如经济总量小,单位个数少,行业覆盖面窄,企业和产业规模小等,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1、经济发展的总量小,单位个数和行业覆盖面少,区域差异较大。
一方面,同全区相比较,2013年,全部工业总产值1000.5亿元,占全区全部工业总产值19269.6亿元的5.2%,在全区排位第9位,在北部湾经济区4市中排倒数第一,201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63.5亿元,占全区全部工业增加值5749.0亿元的4.6%,在全区排第8位,在北部湾经济区4市中排名第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168个,占全区的3.1%,在全区排倒数第二位,在北部湾经济区4市中排倒数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59.35亿元,占全区全部工业总产值18197.67亿元的5.3%,在全区排位是第9位,在北部湾经济区4市中排倒数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7.0亿元,占全区全部工业增加值5318.2亿元的4.6%,在全区排第8位,在北部湾经济区4市中排名第3。
另一方面,防城港市各县(市、区)的工业发展水平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港口区相对发达,而防城区、上思县和东兴市则较为落后。
各区县的工业状况见表5。
表5 2013年与2008年防城港市各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数和工业总产值比较在国家统计局颁布的41个工业企业行业大类标准中,2013年防城港市的工业行业大类有26个,比全区的工业行业大类少14个,行业覆盖面(占全部行业大类的比重)为63.4%,覆盖面比全区的少34.2个百分点。
在北部湾经济区各市中,南宁市规模以上工业行业覆盖面最广达85.4%,防城港市最低,比南宁低22.0个百分点。
行业覆盖面低,容易因部分行业的经济下滑而引起全局形势的波动。
2013年与2008年防城港市与全区及北部湾经济区各市规模以上工业行业大类比较见表6。
表6 2013与2008年防城港市与全区及北部湾经济区各市规模以上工业行业大类比较2、企业规模和产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尚待进一步加强从企业和产业来看,重工化趋势明显,节能降耗及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增大。
除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制糖业和水泥制造等主导产业的企业外,其余工业企业总体上仍是“散、小、弱”,大部分企业规模仍然不大。
另外,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配套协作关系脆弱;作为产业发展支撑的市场不健全,除了制糖业、水泥制造业、木材加工业等少数行业外,其余的行业赖以生存的原、辅材料,零配件及产品、技术、信息等要从市外或国外的市场采购或进口,经营成本高,效率低,效益相对较差。
在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和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工业格局以制造业为主,根据经济学中的“微笑曲线”,处于“微笑曲线”中间的加工业附加值低,相关行业的工业增加值率普遍偏低,尤其2013年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4%的支柱行业之一的植物油加工业增加值率只是19.4%,比全市平均增加值率低4.6个百分点。
3、交通运输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2013年,防城港市货物运输量14690万吨,其中,铁路货物运输量3222万吨,公路货物运输量10164万吨,体现出货物的运输仍是以公路为主,铁路运输仍是一个瓶颈问题,运输成本仍不同程度地制约着防城港工业原料的购入和工业产品的外销,如果不加快区域一体化建设,不升级提升铁路的运营能力,就容易被“边缘化”。
4、工业企业科技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的主要指标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开展科技活动的工业企业个数偏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2013年,防城港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个数仅15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仅为8.9%;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企业个数只有9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是5.4%。
三、加快防城港市工业发展的思考在新的历史时期,防城港面临着跨越发展的艰巨任务。
因此,防城港的工业发展必须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进一步缩小地区经济和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1、充分认识和发挥区位优势。
防城港市受自然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工业资源相对匮乏,主要是依赖外购和进口,因此要充分发挥大港口支持工业的作用,充分发挥铁路和水路运输成本低的优点,为工业生产所依赖的原材料进入和工业产品的运出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2、制定适合的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的需要。
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来看,必须充分认识和发挥防城港相对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地区发展战略,这是当务之急。
最大的实际事实证明,一个地区要获得长期稳定快速地发展,除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需要上级的政策支持外,还必须要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思路。
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
当前经济运行中区域间的利益关系越来越呈现错综复杂的格局,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也表现出多样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