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无机化学(人卫版)第5章酸碱解离平衡2010-2011-1
无机化学(人卫版)第5章酸碱解离平衡2010-2011-1
H2O
+
HO 2
HO 3
+
OH-
简写为:
H2O
⇌
H+
+ OH-
质子自递反应:发生在同种溶剂分子之间的 质子传递作用,称之。
K w 的意义:
一定温度时,水溶液中 [H+]和[OH-]之积为一常数。 亦即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不论是酸性、中性还是碱 性,都是同时含有H+和OH-,只不过是它们的相对 含量不同而已,但在同一溶液中
酸 = 质子 + 碱
HAc = NH4+ = 两 性 物 质 H+ + AcH+ + NH3
共轭酸碱对
既可以给出质子作为 酸, 又可以接受质子 作为碱。 H2CO3 = H+ + HCO3HCO3- = H+ + CO32H2O = H+ + OHH3O+ = H+ + H2O
处于上述等式两边中的一对酸和碱,互称 为共轭酸碱。彼此通过一个H+(质子)联 系在一起的一对酸和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K w= [H+]· -] =10-14 [OH
4.溶液的酸碱性 影响因素:酸碱本身授受质子的能力 溶剂受授质子的能力 水溶液中,酸碱的强弱用其离解常数 Kaθ 或Kbθ 衡量。
θ [ (H )/ ][ c] c 3 c c )/ O θ (Ac θ K a θ c (HAc)/ c
以通过测量pH换算为c(H+)计算出来。
常见酸碱电离平衡常数
酸 HIO3 HSO4H3PO4 HNO2 HF HAc HClO NH4+ HCN HSKa pKa 碱 IO31.69×10-1 0.77 SO421.20×10-2 1.92 7.52×10-3 2.12 H2PO43.37 NO24.6×10-4 F3.53×10-4 3.45 Ac1.76×10-5 4.76 ClO2.95×10-8 7.53 NH3 5.64×10-10 9.25 CN4.93×10-10 9.31 S21.2×10-15 14.92 Kb 5.1×10-14 8.33×10-13 1.33×10-12 2.17×10-11 2.83×10-11 5.68×10-10 3.39×10-7 1.77×10-5 2.03×10-5 8.33 pKb 13.29 12.08 11.88 10.66 10.55 9.26 6.47 4.751 4.69 -0.92
2013-4-9
酸离解常数的定义 HOAO + A c2 H c 3 + + H
Inorganic & Analytical Chemistry
共轭酸碱对中Ka与Kb的关系
一元弱酸
Ka
[ H 3O ][ Ac ] [ HAc]
HAc + H2O
H2O + Ac
H3O+ + Ac
HAc + OH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转移。 【例】HF在水中的离解反应。
半反应
HF = F–
+ H+
H3O+
H+ + H2O = H3O+
总反应 HF + H2O = F– + H3O+
简写
HF
= F– +
H+
总
结
酸和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阳离子或阴 离子。 有的酸和碱在某对共轭酸碱中是碱,但在 另一对共轭酸碱对中是酸。物质的酸性或碱性 要通过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来体现。 质子论中不存在盐的概念,它们分别是质 子酸或质子碱。
• 共轭酸去掉一个质子变成共轭碱 • H2PO4的共轭酸是 H3PO4
• H2PO4• HCO3-
的共轭碱是 HPO42的共轭碱是 CO32-
酸碱反应的实质
H+ HCl 总结 + NH3 =
质子的传递
NH4+ + Cl-
强酸I + 强碱II = 弱酸II + 弱碱I 酸碱反应中,质子总是从强酸向强碱 转移,生成弱酸和弱碱。 在水中能大量存在的最强的质子酸 是 H3O+;在水中能大量存在的最强的 质子碱是 OH-。
溶液 牛奶
血液
海水
小苏打
pH值的测定方法
• 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甲基红,酚酞,溴甲酚蓝 • pH试纸:广泛pH试纸、精密pH试纸 • 酸度计
第三节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一、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酸 HF
NH4+
= 共轭碱 + 质子 = F+ H+ H+
H+ = NH3 +
H2PO4- = HPO42- +
c
标准浓度
KΘw 3O )0.13×10–14 1.0×10–14 离子的平衡浓度 ceq (H
二、水溶液的PH
pH pOH pK 14.00 W
[H+]· [OH-] =10-14
常见水溶液的pH
pH 1.0 2.2~2.4 柠檬汁 7.4 2.4~3.4 醋 7.0~8.3 3.9 汽水 8.4 4.0~4.5 啤酒 10.5 氢氧化镁 乳浊液 溶液 胃酸 pH 6.4
3、解离度的大小与溶剂有关。
一、酸碱电离理论
二、酸碱质子理论
复习中学定义
1923年丹麦的Brosted和英国的Lowry提出。 凡是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酸。
凡是能接收质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碱。 酸碱共轭关系
Brosted
,丹麦物理化学家。 人物简介:布朗斯特(1879-1947)
酸和碱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统一在对质 子的关系上。
三、酸碱电子理论
酸:能接受电子对(e- )或离域电子的物质。
碱:能给出电子对(e-)或离域电子的物质。
酸碱反应的本质 电子的授受关系 A + :B = A :B (A←B) 酸 + 碱 = 酸碱加合物(配合物)
lewis酸碱强度 可用配合物稳定性(稳定常数来衡量)
注意
•HNO3、HCl、H2CO3等不是Lewis酸。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电子理论
电离理论(ionization)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
•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物质是酸 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物质是碱
•完全电离———强电解质; 不完全电离——弱电解质
2013-4-9
Inorganic & Analytical Chemistry
理论上,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解离,如: NaCl → Na+ + Cl – HCl → H+ + Cl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解离,解离过程是可逆的。
哪些是酸,哪些是碱,哪些是两性 物质,哪些是共轭酸碱对?
• HCN,H3AsO4,NH3,HS—,HCOO—,[Fe(H2O)6]3+, CO32-,NH4+,CN—,H2O,H2PO4—,ClO4—, • HCO3—,NH2-NH2(联氨)HF [Zn(H2O)6]2+,PH 3, C2O42—,,HSO3—,H2SO3 H2S, • 答:酸:HCN, H3AsO4, [Fe(H2O)6]3+, NH4+, H2O, [Zn(H2O)6]2+, H2S, HF, H2SO3, HS—, H2PO4—, HCO3—, HSO3—,H2O • 碱:NH3, CO32—,CN—,ClO4—,NH2-NH2, PH3, C2O42—, HCOO—, HS—, H2PO4—, HCO3—, HSO3—,H2O • 两性:HS—, H2PO4—, HCO3—, HSO3—,H2O • 共轭酸碱对:NH3-NH4+, HCO3——CO32—, HSO3——H2SO3, HS——H2S, HCN-CN—
Lewis的电子理论有关酸、碱的划分 凡金属阳离子及缺电子的分子都是酸;凡 与金属离子结合的阴离子或中性分子都是碱。
Lewis的酸碱电子理论的优缺点 优点:一切化学反应都可概括为酸碱反应。 缺点:太笼统,不易掌握酸碱的特性。 无法判断酸碱性的强弱。
水的离解平衡(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
ceq (H 3O ) ceq (OH ) ln K KW K c c
温度 / K K
W
rH 1 1 R T1 T2
m
水的离子积 273
295
373 7.4×10–14
ceq (OH ) 离子的平衡浓度 55.84kJ mol 1 r Hm 水的电离过程吸热
Lewis酸 • 金属阳离子:Ni2+、Cu2+、Fe3+、Zn2+ • 缺电子化合物:BF3、AlCl3
Lewis碱 • 阴离子:F–、Cl–、Br– 、OH– 、CN– 、H– • 具有孤对电子的中性分子:CH3OH、NH3 • 含有C=C双键的分子:K[Pt(C2H4)Cl]
酸碱反应举例 AlCl3 + Cl– = AlCl4 – Cu2+ + 4NH3 = Cu2+4NH3
通式
HA = A– + H+
一元弱酸(碱)
cKө≥20Kwө 时,忽略水的电离 当α< 4.4% 或 c/Kө ≥500时 HA: B:
c K (H c a ) c
c K (OH b )c c 例: 分别计算0.10mol .L-1 HAc 和0.10 mol .L-1 NaAc 溶液的pH值。
HAc
+
H2O
H3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