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招标技术要求终版

道路招标技术要求终版

道路管理技术要求
一.工程范围
1、北区场内主要通行沥青道路找坡层、垫层、面层、路牙石的
原材采购及施工(范围具体详见招标附图);
2、按规范完成道路施工、资料整理,完成道路验收及移交;
3、道路施工期间对道路范围已完管线、管井、管沟等所有构筑
物的保护照管,直至道路移交;
4、道路范围所有井盖由井室施工单位提供道路施工方负责保管
及安装;
5、与总包、小市政、路灯、园林绿化等相关单位协调配合;
6、道路施工期间的成品保护,移交前不得受灰尘、油污等污染。

7、场区地面上停车位铺装也在本工程范围内,含挖填土方、基
础处理、垫层、找平层等所有措施和工序。

品牌要求采用唐山
晟和、鳯陶及同等档次的品牌,施工前样品需经甲方确认,工
程做法详见图纸。

二.技术标准
1、图中所注距离、标高、道路长度均以米为单位;
2、区域内道路横坡及人行道横坡均为1.5%,停车场及通道垂直方向的坡度为1.0%;
3、道路面层要求密实、牢固,采用AC10小粒径材料或SMA改性沥青混凝土分别报价,但均需采用优质沥青及骨料;
表面细致等因素,采用的主要是在粗骨料沥青混凝土基层上采用比较先进的SMA改性沥青混凝土做表层,为增加细致度增加细油稀浆封层。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即SMA)是一种以沥青、矿粉及纤维稳定剂组成的沥青玛蹄脂结合料,填充于间断级配的矿料骨架中,所形成的混合料。

其组成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含量较多的粗集料互相嵌锁组成高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强)的结构骨架;②细集料矿粉、沥青和纤维稳定剂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将骨架胶结一起,并填充骨架空隙,使混合料有较好的柔性及耐久性。

SMA-13在可再本项目参照使用。

SMA要使用改性沥青,要填加纤维稳定剂,一般使用本质素纤维,石料要求高,特别是在强度方面,一般都使用玄武岩。

摊铺过程中不能使用胶轮压路机碾压。

13是指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粒径。

AC-25使用的是普通基质沥青,标号由分区确定,南方经常使用70号,而北方常用90号。

稀浆封层是表面处置的一种方式,相同作用的还有沥青砂封层,热沥青封层等。

SMA的结构组成可概括为“三多一少,即:粗集料多、矿粉多、沥青多、细集料少”。

具体讲:①SMA是一种间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5mm以上的粗集料比例高达70%~80%,矿粉的用量达7%~13%,(“粉胶比”超出通常值1.2的限制)。

由此形成的间断级配,很少使用细集料;②为加入较多的沥青,一方面增加矿粉用量,同时使用纤维作为稳定剂;③沥青用量较多,高达6.5%~7%,粘结性要求高,
并希望选用针入度小、软化点高、温度稳定性好的沥青(最好采用改性沥青) 。

SMA的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是当前国际上公认(使用较多)的一种抗变形能力强,耐久性较好的沥青面层混合料。

由于粗集料的良好嵌挤,混合料有非常好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同时由于沥青玛蹄脂的粘结作用,低温变形性能和水稳定性也有较多的改善。

添加纤维稳定剂,使沥青结合料保持高粘度,其摊铺和压实效果较好。

间断级配在表面形成大孔隙,构造深度大,抗滑性能好。

同时混合料的空隙又很小,耐老化性能及耐久性都很好,从而全面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路面性能。

具体参照规范或图集:
本项目路面设计图纸;
SMA路面施工工艺标准(VIII121);
SMA路面设计与施工工艺控制人民交通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1月1日);
SMA 路面若干问题的探讨符冠华曹荣吉【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南京 210017】;
改性沥青与SMA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
其他国家及地方关于市政路面标准、图集、规定等。

具体需要中标单位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及材料配比方案,施工过程不断深化以满足SMA路面技术标准及要求。

4、本图中红线内路1、路3、路6、绿地间,路2与绿地间、路5与
路3、绿地间均采用预制C25混凝土成品立道牙,作法参见08BJ1-1-A11-4,路6与路3、绿地间均采用花岗石道牙,做法参见08BJ1-1-A11-8,其他均采用预制混凝土平道牙:其中车行道平道牙做法参见08BJ1-1-A11-5,人行道平道牙做法参见08BJ1-1-A11-6;
5、图中人行道与车行道相接处为立道牙时,交叉口及图中标示路缘坡道处均设置无障碍人行坡道,路缘坡道做法参见88J12-1,路口弯道范围内路缘坡道做法参见为:路缘石外露高度从10cm逐渐变化至2cm,并且与车行道相接处宽度大于等于1.2米;
6、道路中心线除个别位置外,均与建筑外墙或用地红线平行布置;
7、除图中标示的转弯半径外,其余转弯半径均为6米;
8、场地车行出入口处道路与市政道路顺接;
9、行车路垫层为200厚无机料(混合料)垫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