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佛山顺德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策略分析

2佛山顺德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策略分析

佛山顺德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策略分析
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全球化的影响日渐深刻,国家统计局有一组数据“中国的经济已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之中。

1978年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9.8%,1990年突破30%,2004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11547.9亿美元,同比增长35.7%,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额为1534.8亿美元,同比增长33.4%。

2010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达到6450.3亿美元。

同比增长23.2%,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额达到861.9亿美元,同比增长19%。

”【1】经济全球化进程在我国的体现之一就是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在我国设立办事处、或者入股中资银行或者是设立分行和支行,伴随着中国金融领域和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的逐渐开放,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一、经济全球化和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影响和机遇
尽管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外资银行伴随着跨国公司和信息技术的兴起尤其是网上银行业务的拓展,我国的金融业务受到外资银行的影响正在呈现出挑战和机遇并存的现象。

首先是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多半具有百年以上的经营历史,因此经营理念独到及经验丰富,具有金融从业的悠久历史,对金融发展具有巨大影响,因此对我国金融业而言,具有无形的压力,其次是这些外资金融机构由于具有较长时间的经营历史,因此其信誉对于中资机构而言,具有较大的优势,而对于金融业而言,信誉就是生。

再次就是外资金融机构都具有较强的资本实力,资本充足率较高,相对中资金融机构而言,实力较强。

虽然外资银行对中资金融机构具有较大的威胁,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我们也能看到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对中国的金融机构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首先,外资银行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理念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中国的金融机构长期在国有经营体制之下,治理结构陈旧不适合开放型经济的运营,经营理念陈旧,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以后,我国的中资金融机构可以近距离的学习外资银行的治理结构,感受其经营理念,这对于中资机构而言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其次是学习外资银行关于风险控制和产品创新的学习,毋庸置疑外资银行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对于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有较深的研究和体验,通过学习外资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及相关的结构,对中资银行而言是好机会,而关于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服务,则是中资银行急需提升的地方。

二、佛山顺德农村商业银行概述
佛山顺德农村商业银行前身为顺德农村信用合作社,成立于1952年,并于2009年成功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截至2011年末,顺德农商银行总资产达1369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063.3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09.93亿元,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是15.71%和14.08%,不良贷款比例低至0.48%,2011年实现经营利润28.22亿元。

”【2】
“顺德农商银行一直坚持服务社会、发展经济的经营思路,并且多年来不断为客户开创崭新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凭借丰富的业务组合、完善的营销网络和先进的技术平台,向广大客户提供各种公司及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推出的许多如借记卡、贷记卡,网上银行服务、手机银行、“精英理财”系列产品、小企业“成功之路”系列产品和金融顾问服务等。

”【2】从上述介绍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没有清晰的经营定位和独特的经营理念。

虽然顺德农商行坚持服务社会,发展经济的经营理念,但其毕竟是从农村信用社发展而来,经营理念没有独到之处,所谓服务社会发展经济务虚的成分偏大,而且关于经营定位的把握不准,既然是农商行,推出的金融和产品和一般的城市商业银行或者股份制银行没有太大的区别,定位不准知其后续发展动力不足。

(二)产品创新力度不够,我们从农行的推出的金融产品分析,不难看出其金融产品都是比如借记卡、贷记卡,网上银行服务、手机银行、“精英理财”系列产品、产品等传统等金融产品,唯一的所谓小企业“成功之路”系列产品也还是处于推广阶段,在其产品结构中的份额占据很小,因此,顺德农商行没有形成自己的拳头金融产品,因此没有自身的特色。

(三)沿袭以前的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控制结构,虽然实现了改制,但农商行没有形成自身独有的抗风险控制体系,风险评估仍然使用原有的风险排查系统,虽然近几年来坏账率有所下降,基于的基础是规避中小企业金融业务,而不是控制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风险所为,没有形成自称特色的风险控制结构和治理结构知其在后续发展动力不足。

三、顺德农商行应对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对策
虽然顺德和佛山的经济发展尚不如广东和深圳,但伴随着金融全球化的袭来,如不早作安排,提早应对,当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到本地之时,难免应对仓促,因此经过上文对顺德农商行的目前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的简明分析,笔者认为,顺德农商行有必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应对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

(一)关于本行的定位问题,笔者认为既然定位于农商行,而不是城商行或者一般意义上的股份制银行,就应该具有本行清晰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理念,而且针对服务对象深挖其金融需求,虽然针对郊区和农村地区的客户,其资金实力不如城市客户,但由于其地广而且原有的网点优势所在,深挖郊区即农户的金融需求,为其连身定做的提供金融产品却是作为农商行发展的必然之路。

(二)关于金融产品的创新,针对郊区和农村地区的广大客户的独特金融需求,开展诸如农信通,农户担保贷款等适合农村地区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是农商行取得成功的着力点所在,而且上面说到定位问题也是这个方面,只有真正把握到郊区和农村地区客户的金融需求,创新金融产品为其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才是农商行做大做强的根本所在。

(三)关于风险控制体系的研究,农商行沿袭以前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体制和风险控制体制,客观的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太注重风险控制的研究,市场经济之后,银行过分要求风险控制而有意规避部分客户的金融需求,比如中小企业,这在农村地区占有很大比重,也是农商行的重点客户所在,但过分强调控制坏账率的做法就是规避掉这些中小企业金融需求,这无论对于我国实体经济还是对于农商行的业务拓展都是极端不利的,不是说风险控制就是规避掉风险,而是研究风险控制,如何能够控制住风险才是银行的存在根本,所以说切实研究中小企业的金融风险控制所在是农商行发展壮大的不二法门。

(四)关于人才的选用问题,农商行作为传统的国有金融机构,同各大国有银行一样,人员的更新换代及人才引进极度缓慢,我们不否认原有体制金融人才的作用,但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原有的金融体制下,无论是金融产品的创新还是作为银行核心治理结构中的风险控制体系的创新都极度缓慢,还有就是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银行业务和科技创新的融合正在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态势,这一切都需要人才,需要我们打破原有体制,大力吸引具有金融创新背景和科技背景的高端人才进入到银行序列,为业务的拓展、产品的创新和系统的升级做出贡献,这都需要我们打破原有体制,大力引进先进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有振、侯西鸿,《金融开放:创新与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