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语言艺术PPT
课后复习
一、一般称谓讳 二、性格、个体忌讳 三、岁数、属相忌讳 四、凶祸词语忌讳 五、亵渎词语忌讳 六、服务词语忌讳 七、语调、语气忌讳
1、钟表----意为送终 2、梨----分离 3、伞----散的谐音 4、扇子---夏天用,冬天弃之,俗称“送伞无相 见” 5、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是凶灾之色,哀丧之 色。而红色,则是喜庆、祥和、欢庆的象征,受 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比如做生意的不说“舌头”,乘船的不说 “帆船”,过年时吃鱼表示年年有余,给亲 戚送糕点表示步步高升,打碎了碗盘是“大 发,还有关于“死”就有非常多的说法,一 般把死称作”谢世“逝世”“升天”“不在 了”鄂温克族称老人死为“成佛”小孩死 “少活”。回族忌讳说“死”要用“无 常”“殁(MO)”等代替。佛教中对和尚 死,称为“圆寂”“示寂”“示灭”等。
【注意称谓的准确性】
邱 校 头衔的称谓一定要注意
校长、邱老师
李副 林局 头儿
一般称谓讳
【注意称谓的准确性】
同志的称谓
男同志 女同志 老同志 年青同志
一般称谓讳
【注意称谓的准确性】
杨 致 远
所属籍的称谓
林 志 玲
美 籍 华 人
台 湾 同 胞 ( 台 胞 )
【注意称谓的特殊性】
在永嘉,称爸爸为“阿 叔”是一种特殊性的叫 法。 在东北喜称“二哥”忌 称“大哥”。
三是避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 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 的。比如孔夫子,名"孔丘",北宋朝廷下命令,凡是读书读到"丘"字 的时候,都应读成"某"字,同时还得用红笔在"丘"字上圈一个圈。清 朝尤甚:凡是天下姓"丘"的,从此以后,都要加个耳字旁,改姓"邱"字, 并且不许发音为"邱",要读成"七"字。于是,天下姓"丘"的,从此改 姓"邱"了。到了今天,有姓"丘"的,又有姓"邱"的,原因就是有的改 了,有的又改回原来的"丘"字了 四是避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与 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唐代诗人李贺之父 名晋,"晋"与"进"同音,故李贺一生不能举进士。《红楼梦》中林黛 玉之母叫贾敏,故林黛玉凡是遇到敏字都读成米或密。司马迁的父亲 叫"司马谈",所以《史记》里,把跟他父亲名字相同的人,一律改了 名。例如"张孟谈",改为"张孟同";"赵谈",改为"赵同"。后来《后汉 书》的作者范晔也是如此,因为范晔的父亲叫"范泰",所以在(后汉 书》里,叫"郭泰"的,竟人不知鬼不觉的变为"郭太"了;叫"郑秦"的, 也变为"郑太"了。
【语调的忌讳】
烦躁的语调 嘲讽的语调 傲慢的语调
七、语调、语气忌讳
【语气的忌讳】
反问语气
这是饭店,怎么没有饭吃
命令语气
不要乱动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一是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 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如在刘秀时期,秀才被改成茂 才;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 顺治帝福临之名。有时甚至还要避讳皇后之名,如吕后名 雉,臣子们遇到雉要改称野鸡。 二是讳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甚至 一些骄横的官员严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讳。陆游编著的 《老学庵笔记》记有一故事:一个叫田登的州官不准下属 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准写他的名字,到了正月十 五照例要放灯三天。写布告的小吏不敢写灯字,改为"本 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便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 点灯"的笑话。
禁忌和忌讳在一定 层面上时相同、想 通的、在主客观意 识方面则是有区别 的。禁所含“禁止” 意义较重。“忌” 所含“抑制”
二、一般称谓忌讳
【注意称谓的地区性】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鬼话
老头子 我你 女儿(小孩子) 温州 囡儿娒 上海 囡囡
入境问俗
一般称谓讳
【注意称谓的准确性】
击盏敲盅: 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因为这种行为被看作是 乞丐要饭。 执箸巡城: 手里拿着筷子,旁若无人,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 里巡找。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
迷箸刨坟: 手里拿着筷子像盗墓刨坟的一般在菜盘里不 住的扒拉。这种做法属于缺乏教养的做法 泪箸遗珠: 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将菜汤流落到 其他菜里或桌子上。这种做法被视为严重失 礼。 颠倒乾坤: 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正所谓饥不择食, 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使倒,这是绝 对不可以的。
服务语言艺术
第四单元 服务忌语 第一节 一般的语言忌讳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语言忌讳 2、熟记服务语言的一般忌讳 3、掌握涉外语言忌讳
这是什么知道不?
一、什么是忌讳
忌讳是指因风俗习 惯或个人理由,对 某些语言或举动有 所顾虑,积久成疾。 禁忌是人类社会存 在的文化现象,国 际学术界把这种现 象统称为 “塔布”。
定海神针: 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这被认为 是对同桌用餐人员的一种羞辱 当众上香: 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这会被人视为大 不敬,因为中国人的传统只有为死人上香时才这 样做。
摆十字: 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北京人认为在 饭桌上打叉子,是对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
中国人送礼忌讳什么
五、凶祸词语忌讳
18层说18楼 车牌:164、400、174 等 温州第四人民医院 有些酒店不设4楼,有 点忌讳
六、亵渎词语忌讳
盲人(瞎子) 出家人(驴、牛) 口头语:黄天呀 上帝呀
七、服务词语忌讳
在温州逛街的情趣 禁忌:不买看什么 你到底买不买 顾客是上帝
八、语调、语气忌讳
中国人用筷子的十二种忌讳
三长两短: 将长短不齐的筷子放在桌子上。因为人们习 惯将“三长两短”代表“死亡”。
仙人指路: 即用大姆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 而食指伸出。在北京人眼里这叫“骂大街”。
品箸留声: 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来回嘬,并不时的发出 丝丝声响。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种缺少家教的做 法。
性格、个体忌讳
【个体不同,但一视同仁】
对待年龄相 仿
对待老人
四、年龄、属相忌讳
女人的年龄是秘密 属蛇,所以不吃蛇
年龄和属相忌讳
女人的年龄是不可询问的禁区 不同地方存在不同的忌讳:中原地带的岁数 忌讳45、73、84、100等,河北忌讳45岁, 45实际上与遇险、假死等不吉之事有关,忌 言73、84是因为孔子和孟子是在73、84死 的,他们认为圣人都躲不过,何况自己。 所以在问73岁的老人一般说“明年74或者去年 72”
美女
女士
服务员
一、注意称谓的准确性
1、女子的称谓 一般已婚的女子用夫姓称太太 如果身份高称夫人 未婚女子称为小姐 称呼不明婚姻无论是20岁还是60岁都用“小 姐”
一般称谓讳
【注意称谓的准确性】
老师、师父
先生、阿公
男子称谓
一般用先生 一般在西方习俗习惯在先生前加姓氏
一般称谓讳
古人常需避讳,他们在小心谨慎之中总结了种种 避讳方法: 改字形。有的改用同(近)义字词来代替需要避 讳的字。例如汉武帝名彻,知名辩士蒯彻便改名 为通。唐高宗名治,天下人便用理字替代治字。 有时也可以通过增减笔画来避讳。例如邱姓先人 本姓丘,但是孔夫子名丘,为避讳便加了一个耳 朵。从宋代开始都要避丘字,写时往往要省去一 笔,有的写作□或空格不写。 改字音。例如,秦始皇名政,所以正月的正要读 作平生。有的以某字代读,读到应避讳的字时改 读某。
一般称谓讳
【注意称谓的礼貌性】
“长人、矮人、大胖” 是非常不礼貌的称谓。 忌用“喂”直呼。
在温州,“喂,菲亚特” (早期菲亚特是温州最早 的出租车) “老头儿”“老太婆”“肥 婆”瘦猴“这样的词语不 应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要区别对待】
亲爱的客人 尊敬的客人 亲的 区别对待不同 类型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