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学经验交流
20XX年7月8日
春华秋实,经过三年的辛勤耕耘,20XX届高考迎来了丰收的喜悦。
现就这一届的高三地理教学复习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算是抛砖引玉吧。
一、夯实基础,构建以主干知识为框架的知识体系
1、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
要重视复习基础知识,准确、全面掌握考点基础知识。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基础知识,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要准确理解每一个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含义和限定条件,认真研读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不以个人喜好来决定知识的取舍,更不能为了盲目地赶进度而放弃对某些知识点的复习。
地理试题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非常注重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查,要求学生能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强化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高考强调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考试内容均在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内,题目容量大,知识覆盖面广,主干知识非常突出。
所以,在复习中,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以主干知识为线,按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把凌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形成知识框架。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
二、重视地理能力的培养
1.地理计算能力。
用数字说明地理、描述地理,可增加地理的精确度,运用数字是研究地理不可或缺的手段。
因此,学习地理要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如时间、日期、太阳高度、比例尺、海拔、气温、气压、人口增长、经济数据的统计等,都涉及到计算问题。
地理计算实质是地理与数学的综合,是在地理原理指导下的数学运算过程,其中掌握地理原理是培养地理计算的关键。
2.读图分析和空间思维能力。
以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对考生运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考察一直是高考的重点。
在地理试题中,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日照图、模式图 ( 如地球的公转轨道图 ) 、等值线图、地理数据统计图 ( 表 )和区域地图 ( 有时还会出现景观图和逻辑框图 ) 等等。
在复习时要求学生围绕地图展开,学会读图和用图,将相关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注重图文转换训练,从枯燥无味的图表中找出规律,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
如人口增长、城市人口的比重,城市化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气温、降水的图、表、分析气候类型;主要国家工业地带的分布与海洋运输;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城市工业的发展与分布等。
(读图、用图主要掌握五点:①明了各类地图的构成和表达方法;②会从图中读出相关信息;③会用地图表达相关信息;④会判断地理区位;⑤会运用地图的直观性,解答抽象的地理问题。
)
3、知识迁移能力和地理表述能力。
地理学科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地理学科注重对规律、原理的实践运用。
在复习中,对于规律、原理不仅要加深理解,更要学会灵活地迁移应用。
表述不准确也是高考中失分较多的一个因素,教学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尽量使用地理术语。
三、二轮复习阶段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1、回归教材。
通过回想教材内容,理清思路,适应高考。
可以让学生从某一知识点出发,尽可能多地回想以前复习的内容,形成知识块。
如从"降水"出发,想到其成因、影响因素及该因素对天气、气候、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还要想一些相关的练习,这种方法虽然零乱,但往往对应着考题,实用性强。
2、善于记录,"看"与"想"相结合
要善于记录、整理错题和典型题目,并经常翻阅过去整理的错题集及做过的练习。
"看"要结合回"想"进行,重点看达不到考试说明要求的内容。
要有针对性地看看学习过程中的错误类型,以及近年高考试题的错解分析等,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可以增强防范意识,避免重蹈覆辙。
3、加强课堂限时训练,重视审题和解题技巧的训练
(1)限时训练:习题训练时,要注意在精选试题的基础上限定答题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课堂上及时反馈,让学生学会读懂各种图表资料,巩固主干知识,掌握解题技巧。
高三考试较多,试题一定要精选,既要检测成绩,又要考出学生自信。
(2)做好解题方法的训练:选择题主要方法有比较法、排除法、图解法、计算法、分析法、联想法;综合题注重语言的组织方式,回答条理的清晰。
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
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图形、图文之间可以不断变化,如太阳高度角可以有旗杆影子、窗户光线、楼房间距、地球经纬网、太阳能热水器、变化曲线坐标图等多种题型;晨昏线问题更是变化多端,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局部图等。
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
解题中注重加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如给出一组等值线图,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变换条件,进行思维训练:①假定为等高线图,判断山脊、山谷;②假定为等压线图,判断高压脊、低压槽;③假定为等温线图,判断是何种洋流影响所致,或是何种地形影响所致;④假定为等降水量线图、等震线图等等。
)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具体做法有:慢审题,快答题。
就是让学生一字一句地读懂文本材料和题意要求,一个图例一个注记地看清图幅内容,然后提取有效信息,并根据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进行整合,形成答案,最后较迅速地规范书写。
慢审题有两个作用,一是找出"题眼",即解题钥匙,二是找出最有效的信息。
总之,高三地理复习中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紧扣考纲,立足基础,切实落实双基,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答题的策略意识,形成良好的考试心。
在平时的训练中,让学生多想、多思,在想、思的基础上,
加强看和练的针对性,体现"平时是高考,高考是平时"的训练思维,把学生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对答题速度、答题规范做出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适应高考,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