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报业的现状与发展

广东报业的现状与发展


报 、汕头日报 、韶关日报 , 及去年以来南方日报 、深圳特
区报等相继自办发行 , 大大提高了发行时效 , 发行量得 到显著增加 。南方日报 、羊城晚报 、深圳特区报和深圳 商报以及各市县报纸也纷纷增张扩版和采用彩色印刷 , 其他经济 、文化 、体育 、娱乐等专业性报纸也普遍扩版至 两大张以上 。如今南方日报每天出版 16 版 ,羊城晚报出 版 24 版至 40 版 ,广州日报出版 24 版 、周末 48 版 ,深圳 特区报出版 20 版 ,深圳商报出版 20 版 。与此同时 ,各种 报纸积极开展新闻改革 , 增强采编人员的社会责任感 , 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 , 丰富报道内容 , 提高了报纸的可读性 ,越来越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增张 扩版和彩色印刷又促使全省报业加快了采编技术和印 刷业现代化的进程 。全省报业有规模地采用计算机管 理和引进先进的印刷技术与设备 ,陆续实现采编现代化 和电脑照排 、电分制版 、胶版印刷和卫星传版 ,从此告别 了“铅”与“火”的落后设备和技术 ,实现了报纸采编技术 和印刷业的历史性变革 。羊城晚报 1995 年 11 月引进的 日本池贝高斯美特罗超高速胶印轮转机正式开始印刷 , 并于 1991 年 4 月将单机使用的电子照排系统改造成联 网的计算机网络电子出版系统 , 1992 年建成电子排版 系统 ; 1994 年开始建设新闻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工程 , 1996 年初主要版面实现采编流程组版 。南方日报 1989 年以来不断更新印刷 、照排设备 , 并逐渐在采编业务中 应用计算机 ,目前已基本实现采编现代化 。广州日报于 1988 年 5 月全部实现印刷胶版化 , 1991 年 6 月全部实 现激光照排 , 1998 年 7 月 1 日 , 建成具有亚洲一流水平 的印务中心 , 它具有在 2. 5 小时内印完每份 40 个对开 张 、1/ 3 彩色版的 100 万份报纸的能力 。
广东几个报业集团成立之后 ,在坚持新闻工作的党 性原则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坚持为党和政府工作大局 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的同时 , 加强内部管理机制 改革 , 在人事制度 、分配制度 、财务制度 、发行制度等
·16 ·
2000/ 2 新闻战线
探索中国报业集团发展之路
李洪波
目前 ,我国报业集团试点已有 15 家 。作为中央报业 集团的试点单位 , 我们经济日报报业集团自诞生之日 起 ,始终遵循积极稳妥 、求实创新的原则 ,努力探索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报业集团发展之路 ,并取得了一定的 进展 。
(本文作者是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新闻战线 2000/ 2
·17 ·

和汕头经济特区也先后办起 了珠海特区报和汕头特区 报 。当时全省的 19 个市中的

17 个市和 8 个县先后创办和 复办机关报 。随着经济文化事 业的发展 , 各种专业报和企业
报应运而生 , 南方周末 、粤港信息报 、信息时报 、亚太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济时报 、足球报 、广东公安报 、广东电视周报 、周末画报
等一批较有影响的报纸先后创刊 。1978 年 ,全省仅有报
业 的□

现子 彪
全国前列的必然结果 , 也是中 央有关部门正确指导和省委 正确领导 , 广大报业新闻工作 者共同奋斗的结果 。
改革开放以来 , 广东省报 业迈上了三个台阶 。
第一个台阶 : 改革开放之 初的 1978 年到 1986 年 , 各类
状 与
型各层次的报纸相继复刊或 创办 。羊城晚报于 1980 年 2 月 15 日复刊 。1982 年 5 月 24 日 , 全国第一家特区报深圳特区 报创刊 。不久 , 珠海经济特区
力 。一年多来 , 集团建设在以下几个方面成效比较明 显。
其一 ,管理体制上 ,我们注重求实创新 ,大胆进行改 革与尝试 ,已初步改变了各项工作全由编委会一抓到底 的原有格局 。经济日报编委会继续统揽全局 ,下设编务 办公会议 、经营办公会议 、行政办公会议 ,分别负责新闻 采编 、报业经营和行政管理三大系统的工作 , 以缩短管 理半径 , 加大管理力度 , 从而形成了“一轮导向 、双轮驱 动”这样一种具有三个支点的稳定的集团运行机制 。
一段历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办中央级党报的报业 集团 , 一无成功的先例可以依循 , 二无现成的模式可作 借鉴 ,我们感到难度是相当大的 。 面对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 ,经济日报编委会明确提 出 , 必须坚持“政治家办报”, 坚持以办好党报为主要任 务 。为此 ,我们围绕“四个两”,即遵循“两个规律”———新 闻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 ;实现“两个转变”———管理体制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 集约型转变 ; 达到“两个增强”———增强社会影响力 、增 强集团竞争力 ; 力求两个效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的统一 ,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中央级党报报业集团的管 理模式和发展路子 。目标就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 逐步形成以主报经济日报为核心 , 以若干子报子刊 、出 版社和一批经营性企业与单位为群体 ,以广告 、发行 、印 刷 、信息 、房地产开发等为支柱产业的报业集团结构 ;形 成以编委会为集团最高权力机构 ,经济日报各职能部门 为集团管理机构 , 各成员单位为独立核算 、自主经营的 经济实体 , 这样一个领导管理体系 , 不断壮大党报实
经过一段时间磨合 ,相应设置的二级管理机构也基 本上步入新的轨道 ,做到了分工明确 、职责明确 、目标明 确 。针对以往的薄弱环节 ,我们特别加强了经营系统的 管理力量 ,在社长领导下指派两位编委成员兼任报业经 营的主要负责人 , 综合考虑和运作全集团的经营业务 , 合理调配和利用各项要素资源 ,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 经过一段时间运作 , 总体效果 不错 。近两年来 ,我们在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上也进行 了卓有成效的配套改革 , 初步建立了能褒能贬 、能奖能 罚 、能上能下 、能这能那 、能进能出的新机制 , 并为进一 步优化结构 、减员增效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还抓紧建 章立制工作 ,先后推出了数十项适用于全集团的规章制 度 ,使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和管理程序的规范都有所依 循。
理 论

实 践
目前 , 全国 15 家报业集 团 , 其中 4 家在广东 。广东省 的报业现已进入前所未有的
广 东
繁荣时期 , 形成了一个以报业 集团为龙头 、以党委机关报为 核心 , 各个门类品种比较丰富 齐全 、能适应各阶层读者日益 增长的多方面精神需求的报

纸结构 。广东报业的发展壮 大 , 是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 步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在
其二 ,媒体布局上 ,我们力求积极稳妥 ,逐步进行
方面的改革上 ,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 各项事业发展又上 了新的台阶 。但是 , 在报业发展过程中 , 我们也看到还 有一些问题仍然阻碍着报业健康地迅速地发展 ,需要我 们认真研究和解决 。例如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建立报 业集团的指导思想 ,发挥报业集团正确领导舆论导向的 作用 ;如何既坚持以报业为主 ,着力把报纸办好 ,又遵循 市场经济规律 , 拓宽经营领域 ; 如何在报业集团内正确 处理母报与子报的关系 , 正确认识母报办子报的目的 , 既使母报对子报加强指导和管理 ,为其提供发展条件和 机遇 , 又使子报更好地补充母报在宣传舆论上的作用 , 并成为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此外 ,关于报业集团的领 导体制 ,也需要我们探索试验 。报业集团作为党和政府 喉舌和舆论阵地 , 不是一般的企业集团 , 应是“事业单 位 ,企业管理”。目前 ,对报业集团的性质还有不同的看 法 ,体制设计上也有差异 。一种设计是保持现有报社的 情况下 , 建立由报社作为出资者的集团公司 , 子报和下
理系列报纸 32 种 。
第二个台阶 :从 1987 年到 1995 年 ,体制改革 、版面
改革 、发行改革和经营改革等相继开始 , 报业由此获得
新的发展空间 。1987 年初 ,广州日报在全国省市报纸中
率先扩版 , 由对开 4 版扩为对开 8 版 , 后再扩为对开 12
版 、16 版 。1988 年以后 , 广州日报 、湛江日报 、茂名日
第三个台阶 : 从 1996 年开始 , 进入集约化 、规模化 经营阶段 ,广东报业在市场经济中愈益强大。1996 年 1 月 15 日广州日报成为我国首家报业集团 。1998 年 5 月 18 日 ,南方日报和羊城晚报同时成立报业集团 。1999 年 11 月 1 日 ,深圳特区报业集团挂牌 。每个报业集团除了 有 1 份主报之外 ,还有系列子报 、期刊 , 4 个报业集团共 有子报 22 种 、期刊 6 种 。到 1998 年底 ,南方日报期发行 85 万份 , 连续 13 年位于全国省市区党委机关报发行量 之首 ; 羊城晚报期发行量逾 120 万份 , 列全国报纸第 4 位 ;广州日报日发行量愈 90 万份 ;南方周末 、足球 、法制 画报等报纸期发量超百万份 。1998 年全国报业广告收 入 259 亿元 ,广东报业占 57 亿元 。可以说 ,经过改革开 放 20 多年的努力 ,广东已经发展成为报业大省 ,在全国 占有重要的地位 。
纸 11 家 , 而至 1989 年 , 全省有机关报 25 家 , 经济 、科
技 、教育 、法制 、侨务 、卫生 、青年 、老年等专业报纸 93
家 ;企业报 63 家 。全省报纸期发行量 830 多万份 。1997
年以来 ,广东省连续两次对报刊进行治理和调整结构之
后 , 现有公开发行报纸 100 种左右 , 另有校报等专门管
属经济实体作为子公司 ,集团公司 (母公司) 和子公司组 建成报业集团 。报社经国有资产委员会授权对集团公 司行使经营权 , 母 、子公司各有独立法人资格 。另一种 设计是成立事业集团 。理由是一家报社不可能既是事 业单位法人 , 又是集团公司 (企业) 法人 , 事业集团下属 实体不作为子公司存在 ,也不能享有独立法人资格 。这 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有矛盾 。因此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报业集团体制 , 无论采用哪种具体形式 , 都没有现 成模式 、经验可供借鉴 , 一定要解放思想 , 敢于试验 , 敢 于进行体制创新 。还有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是 ,如何建 立报业集团之间竞争的游戏规则 ,避免恶性竞争 。特别 是在一个报业集团比较多 、比较集中的地区 , 建立良性 竞争的机制 , 是避免造成不必要损失 , 推动报业健康发 展的重要工作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