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大附中被免职校长殷树凤到底干了什么

南大附中被免职校长殷树凤到底干了什么

南大附中被免职校长殷树凤到底干了什么2009年11月,南大附中百余名教师联名向南京市纪委举报校长殷树凤涉嫌违纪腐败等问题,12月7日调查组进驻学校调查,2010年1月27日晚殷树凤被免职。

一个“成功人士”的仕途被恰然终结。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是今天的结果,这也倒也应验了他说过的一句经典的话“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

殷树凤到南大附中前后两年半的时间,自他踏进学校的大门起,就注定了这样的结局在等待着他,在他身上暴露出太多的问题和缺点,有些甚至是极其致命的,这样的人做校长实乃教育的悲哀。

回顾两年多来南大附中所走过的不平凡的日子,每一位教职员工一定感慨万千,至今还有教师惊魂未定。

他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到底做了什么?又给人有哪些思考?改革改革这个名词并不新鲜,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历经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奋斗,现在的中国已是国富民强,人民幸福安康,老百姓无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享受着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的成果和实惠,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改革首先是要去除落后的、与当前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一项改革措施如不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这种改革注定是要失败的。

殷树凤一到校就把自己标榜为改革者,他非常崇拜原宿迁市的仇和,去江浦搞招生时还不忘专门带几本介绍仇和的书送给其他学校的校长,结果被人弃之一边。

他对改革存在着片面的理解,他认为的改革就是“变”,只要改变了,就是改革,不管符不符合政策法规,是否遵循科学规律,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为了施行他的所谓的改革,他用高压的手段来管理学校,强行推行他所制定的一些不合理的制度,还不允许出现质疑和反对声,美其名曰:不争论,先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

中国的改革开放都三十年了,如果现在还有人像当初说的那样“摸着石头过河”,未免显得太幼稚了。

教育改革不是今天的创举,经验教训太多,足以好好借鉴,可他非要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以为那才叫改革,实为“瞎折腾”。

最初轰轰烈烈的医疗改革,现在被证明了是失败的,教育看来如今也快走进了死胡同。

历代君王都知道一个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古到今世上的“狠官”有之,人家是治吏,凡是治民的那叫暴君,最终都将被推翻,民情、民意不可违。

教师不是什么“刁民”,教师的思想觉悟不比领导低,广大教师对教育改革是举双手赞成的。

殷树凤在学校施行的几个新政也看不出“新”不到哪儿去,搞什么坐班制、值周制、中高考的奖励制度等,这不能算改革吧。

坐班大家都在坐,到是实行朝九晚五肯定新颖;值周制,几十年前学校就有领导校园值班的做法,也是老黄历了。

中、高考奖励,教育真正回归,迟早要取消这项,到时候会设立教育奖。

倒是他在工作考勤上与众不同,力度之大,大到能不执行国家和政府的规定,教师该享受的政策不让享受,还讲政策在他这儿参照执行。

大到能违反劳动法,教师因正常的病、事假非但拿不到工资,还要倒扣数千、甚至上万元工资的。

再说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为什么普通教师和干部的标准执行起来会不一样?王子还与庶民同罪哪。

改革不是定几条制度,出台几项措施的事,要不然谁都成了改革家了。

殷树凤是打着改革的旗号,为自己谋取政治资本,猎取个人私利。

始终坚持德才兼备是干部任用的一个原则,德是首要的。

大到一个市,小到一个单位,一个干部的好坏,是不是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和拥护,将关系到党和政府在老百姓中的形象,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工作的开展。

救世主殷树凤除了以改革者自居外,俨然把自己当成了南大附中的救世主,全盘否定南大附中的过去,他不但把学校讲的一无是处,还对广大教师进行讽刺挖苦,极力贬低教师,否定以往广大教职员工为学校付出的辛勤和汗水,严重挫伤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作为一个校长,他始终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高高在上,为所欲为,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他不是想到如何去带领广大的教职员工共谋学校的发展,而是玩权术,谋私利。

他的权力欲望太强,其他校领导都成了摆设,工作上独断专行,搞一言堂,听不得任何意见和建议,大事小事一人说了算,什么组织纪律,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更本不放在眼里。

为了显示“江苏省第一附中”校长的地位,将原来学校的红旗牌汽车淘汰,专门配备了辆帕萨特,开始时上下班还专车接送。

他用最为简单的、原始的方法在管理学校,对教职员工不是指责就是“骂”,对学生训词加处罚,对学习一个字“死訄”。

他把企业的管理模式错误地用到了学校来,没有搞清楚企业和学校面对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对象,一个是物,一个是人,物是死的,人是活的。

其结果是严重伤害了广大教职员工的感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他试图用一种标准化的模式去管理学生,把学校当做了军营,忽视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所具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这只会培养出没有思想意识、一味服从的弱智型人才,这样的学生今后能做什么?殷树凤自到校后,校园里和谐氛围和宽松的人际关系荡然无存,一所好端端的百年老校,给他搞的乌烟瘴气,死气沉沉,干群关系极为紧张,人与人之间相互猜疑,由于他听信谗言,使得打小报告的文革遗风开始在校园盛行,老师连讲话都要小心翼翼的,深怕一句话不到位,反映到他那儿去,被他抓住把柄。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符合现阶段党的方针和国情,深得全体教职员工的赞同,可校园被他搞得到处充满着火药味,不小心一点就炸。

换班2007年夏鼓楼区对全区中学领导班子突然做了大调整,几乎所有学校的校长都换了,但基本是以副校长主持工作的身份上任的,干得好一年后转为正职,当然在此之前(每年的五月份左右)免不了区组织部要来人对这些副校长们进行考察。

能否转正,考察结果非常关键,考察过程中有一项常规工作就是对校级干部的测评,谁参加测评?结果好坏?就成了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要知道这个测评是背对背的无记名测评。

按以往的惯例,参加测评的人应该是中层、教研组长、民主党派负责人。

殷树凤为了能在测评中确保过关,突然决定提前撤换学校的中层。

促使殷树凤撤换学校中层始于08年1月9号他搞得全校教师对校级和中层干部的测评。

那次测评的结果让他坐立不安,因为测评数据显示他得了倒数第二,而恰恰绝大多数教师对中层的满意度很高。

1月11日他召开紧急会议,宣布所有中层就地卧倒,16日召开教师大会,宣布搞中层干部竞争上岗,21日起报名,26日进行面试。

这将意味着什么,分析一下不难看出以下几点:1.从工作的延续上看,学年中途换人本身就不正常,对教学和管理是不利的,但他顾不了哪么多,总不能到第二学期中途再换吧;2.测评结果对他极为不利,在无法确认中层和教研组长是否对他有利的情况下,在无法全部换掉的前提下,干脆先换中层。

3.撤换中层的真正目的在于要用他认为是他的人,而且是绝对服从和听话,不能有任何反对意见的人,这完全是出于他个人的仕途的需要。

4.原中层留用的两人,那实属无奈,是最终妥协的结果,那时他的权利还没有膨胀的极致,还要顾及点其他领导的面子。

再看所谓竞聘的虚假性。

21日报名截至日期到下午四点时实际只有三个人报名,后来他叫某人亲自按他钦点的名单一一做了通知,实际上中层的人选他早已安排好了。

之后的面试更是可笑,有人当时紧张的连话都讲不出来,回答的问题牛头不对马尾。

是一场根本不存在的中层公开竞聘,假的不能再假的所谓面试。

一年以后他又实施了第二个步骤,对教研组长做了大调整,一批有教学经验和管理能力,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的,讲真话的人再一次被撤换掉,实际上没有被换掉的或是新担任教研组长的人中有些他并不满意,只是没有更合适的人选罢了。

至此他完成了对学校所谓干部的大换班。

至于其他校级领导,殷树凤就没有办法换了,那是组织部门的事情,要是他有权利,一定也会换掉。

网络信息时代也可以叫作网络时代,快速便捷,人们通过网络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和咨询。

党和政府一向重视网络,尤其强调了网络监督和反腐的重要性。

自殷树凤担任校长以来,老师们对网络关注的热情有增无减,尤其是百度南大附中贴吧、西祠胡同的小学教师网络联盟,学校在全市中小学中名气越来越响,备受关注。

说来好笑,在此之前又有多少老师知道什么百度南大附中贴吧的,这还真亏得殷树凤本人。

记得在他到校后召开的第一次全校教师大会上他为了说南大附中老师的不是,讲:有一位老师打电话给他,向他反映学校和老师的情况,并叫他看看贴吧上的帖子,于是他就叫大家也去看看。

殷树凤叫老师看的帖子名为《南大附中的优缺点》,发帖时间是2007-8-29 22:20,作者叫xy77111977,这个用户名在前一段时间也曾再次出现过,应该是学校的一个青年教师。

这一切就像一个闹剧,是殷树凤本人和那位教师两个人事先安排好的自编自导的闹剧。

贴吧原本是学生的“聊天室”,现如今却成了南大附中的“论坛”,成了教师、家长、学生及关心学校现状和未来的场所,这本应是让人不能理解的,但透过这一看似可笑现象却说明一个无奈的问题,在南大附中广大教职员工与殷树凤之间已经没有了正常的沟通与交流的渠道,对学校的工作、对殷树凤本人的意见、建议、质疑、批评、揭露等只能通过匿名的形式出现在网上,因为谁都知道曾几时当面向他提意见或提出不同看法的结果是什么,这是一种多么可悲的现象,民主在南大附中已经倒退到了极致,可以想象要是没有网络,老师们难有话语权。

记得有位上级领导来学校同老师谈什么科学发展观时讲过这么一句话:网络的背后不知是人还是鬼。

看来这位领导大人的科学发展观没有学好,网络真是叫有人喜来有人忧,谁怕网络,是那些贪官污吏,是那些做了见不得人的事的人害怕网络,害怕老百姓揭露他们。

绩效工资南大附中绩效工资“风波”,因殷树凤违反国家政策,漠视广大教师的合法权益而起,实际上也是因为他长期在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和自身的致命缺点导致广大教职工对他极不信任的总爆发。

涉及到教师切身利益的绩效工资问题自然备受老师们的关注,国家拿出那么多钱下决心解决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问题,表明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关心,这也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这一点教师们是非常感激的。

可是这么好的一件事情在南大附中却给他办歪了,打心眼里他就反对实施绩效工资,他曾经也这么说过,因为对他来说实行绩效工资后他所能支配和使用的钱将大大减少,钱就意味着权利,成为掌控教师命运的一个砝码。

09年九月底,一份名为《南大附中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方案(上报稿)》成为网上热议的焦点,引起各方面的极大关注,沸沸扬扬的南大附中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教师实行绩效工资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对此他采用消极的态度,不做宣传,不向老师解读有关的政策和规定,70%基础性绩效工资发放到位时,很多教师实际上并不知道他们拿到手的工资的依据是什么?自己属于哪一档次的?工资制度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按照正常的做法,事先要告知调整的规定和办法,核对后的数额要与教师见面,并的到签字确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