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4月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0年4月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4.答案B
【解析】土地买卖和转让实际是对井田制的破坏,说明了周王室的权力和地位的下降,故选B;小农经济开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故A错误;C项“主流”无法体现;材料未体现诸侯争霸,故D错误。

25.答案C
【解析】两汉时期,谏官为君主服务并听命于君主,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C;谏官主要掌握监察权,故A项错误;B项“体系完备”无法体现;材料未提及谏官分割皇权,故D项错误。

26.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宋代书院兴起和科举考试密切相关,为朝廷选士服务,故选A项;材料中不能看出理学兴起与书院发展的关系,故B项错误;教育形成完整体系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且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成为学术研究中心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故D项错误。

27.答案D
【解析】海禁政策推行后,官方贸易受阻,大量中国陶瓷经由私人贸易销往国外,故选D 项;“朝贡贸易”输出海外陶瓷数量有限且明中后期后贸易受阻,故A错误;殖民扩张与明朝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C项中“西方”与材料中“东亚、东南亚一带”不符,故C 错误。

28.答案C
【解析】材料中红茶畅销海外,致使贸于本地的茶叶量少而价昂,进而导致巴陵人自己种植茶叶,故选C;材料未体现农业生产呈专业化特征,故A项错误;种茶不代表巴陵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故B项错误;材料未能看出当地其他出口商品的数据,所以不能认定茶叶成为主要出口商品,故D项错误。

29.答案D
【解析】维新派引进西方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倡导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思想的做法符合了时代的潮流,故选D项;A项“先河”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B项完整的体系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C项技术人才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

30.答案A
【解析】1938-1942年间,因受抗日战争形势的影响,国民政府把西南作为持续抗战的大后方,加大了西南交通建设,故选A项;西南建设对抗战进程不能起“主导”作用,故B 项错误;C项均衡发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D项“扭转”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31.答案D
【解析】国家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的就是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故D项正确;其他答案均不合史实。

32.答案A
【解析】材料中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同一的保护,禁止无限制的自由报复等,体现了《十二铜表法》理性的精神,故A项正确;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不能体现,故B 项错误;“日趋一致”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决定作用”表述绝对,故D项错误。

33.答案C
【解析】材料中反映了在重商主义政策影响下,17-18世纪英国对欧洲大陆进口的制成品减少,原材料增加,进而促进英国制造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工业革命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这一时期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因此英国对欧洲大陆的贸易依赖在减弱,故B项错误;D项“巨额利润”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