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博物馆基础课件4.1陈列研究与设计
博物馆基础课件4.1陈列研究与设计
并不明显,不强调观众循序参观;
❖ 科普教育陈列实质上是一种特别的示教工具,是按 照科学原理设计,用艺术的、技术的手段制作成的 一种装置,通常可以演示或让观众参与。
4、造型艺术类陈列
❖ 艺术类陈列就是以艺术作品,反映人类的艺 术实践和审美意识的发展,揭示美的本质, 给人以美的感受和教育。
❖ 陈列实物题材范围广,年代地域跨度大,对 展出环境要求高。
❖ 半复原
半复原是在陈列室局部地复原某一个现场。除了展出 的实物外,周围环境大多是人工制作的替代品。它本身 以原始环境为依据,但与原始环境并不相同。
❖ 象征性复原
象征性复原,即把展品置放在一系列精心安排的道具中, 道具并不要求与原物酷似,只求得精神上的一致性
遗址博物馆举例
❖ 西安半坡博物馆
/ 半坡展示一.mht 半坡陈列二.mht
资料卡:
1997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
鲁迅生平陈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近现代上海市发展历史陈列 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成就展览 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 战国中山国陈列 长沙三国吴简暨厉年出土文物精品展 六朝历史文化陈列 驰骋北方的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展 羊城文物珍藏展
资料卡:
1998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
❖ 周恩来百年诞辰纪念展览 ❖ 彭德怀生平业绩陈列 ❖ 基本陈列 ❖ 金上京历史陈列 ❖ 楚国青铜器艺术展 ❖ 中国历代书画展及其它 ❖ 古瓷真品仿品对比及重要窑址标本展 ❖ 闽台民俗文物展 ❖ 恐龙与海洋动物精品陈列
Patrick Poylan 《博物馆规划手册》
❖ 英国博物馆学家Patrick Poylan主编的《博物馆规划 手册》(Manual of Museum Planning)中按照陈 列方式和内容将它分为六种类型:
审美性陈列(艺术类陈列) 主题性陈列(社会历史类陈列和科学类陈列) 模拟性陈列(自然历史类陈列) 原状性陈列(社会历史类陈列) 体系性陈列(自然类陈列) 开放库房式陈列。
❖ 第五届“2001—2002年”度全国十大陈列展 览精品”评选活动,在北京揭晓。
❖ 第六届(2003年―2004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 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2005年 5月 17 在沈阳揭 晓。
资料卡:
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办法
❖ 奖项设置 : ❖ 共设十项标准,评出10个单项奖和10大精品奖。 ❖ 1、精品奖10名。 ❖ 2、单项奖10名 ❖ (1)最佳创意奖; ❖ (2)最佳内容设计奖; ❖ (3)最佳形式设计奖; ❖ (4)最佳制作奖; ❖ (5)最佳新技术、新材料运用奖; ❖ (6)最佳安全奖; ❖ (7)最佳宣传推广奖; ❖ (8)最佳服务奖; ❖ (9)最受观众欢迎奖; ❖ (10)最佳综合效益奖。 ❖ 3、提名奖若干。 ❖ 4、获得精品奖和提名奖者,也可同时获得单项奖。
陈列柜之一:立柜(靠墙)
❖鸦 片 战 争 博 物 馆
老式立柜
陈列柜之二:中心立柜
❖延 安 革 命 纪 念 馆
中心立柜
中心立柜
陈列柜之三:桌柜
❖西 安 八 路 军 办 事 处 纪 念 馆
桌柜
陈列柜改革
❖ 40年代改革:大通柜 。
出现了使用商业橱窗式大通柜的陈列,以满足个 别艺术博物馆展出面积大又极为珍贵的如古波斯 壁毯之类的藏品的需要。
设考古成果展》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峨眉山》
❖ “依托名山,突出精品意识”
❖ 博物馆虽然是一个县级馆,但是规模宏大,占地2 2公顷,主馆面积17000平方米,展厅面积5 200平方米,设有影视、地质、动植物、古蜀峨 眉、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书画7个陈列厅。共展 出文物4158件、活体标本50件,还有雕塑、 浮雕、巨画、展版等,自2001年5月开展以来, 已接待观众283万人次。
陈列精品的标准
❖ 《对博物馆陈列精品的思考》作者: 赵福山
1、精深的主题。 3、精细的制作。 5、精心的组织。 7、好的效益。
2、精美的设计。 4、精彩的讲解。 6、雅俗共赏。 8、特色是精品的核心。
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 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评选活动,始于1997年,现为两年一届。
资料卡:
2002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
❖ 特别奖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图片展
❖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峨眉山》(峨眉山博物馆)
❖ 《雪域藏珍———西藏文物精华展》(上海博物馆)
❖ 《宁静的辉煌———法门寺文化文物陈列展》(法门寺博物 馆)
❖ 《虢国墓地遗址与文物陈列》(三门峡虢国博物馆)
❖ 《瑷珲历史陈列》(黑龙江瑷珲历史陈列馆)
原状陈列是用实物原件按照原状布置的陈列,不 准现代人工制品进入原状陈列。凡是进入展区的 一切物品,其布置必须按照原来的位置摆放,不 能挪动位置和任意增删,
复原的概念
❖ 全复原
全复原是将真实的物品以原先使用时的状态布置在原 来的地点,由此将观众带入一个真实的现场中,使观众体 验到一种真切的历史感受。
中国民族服饰精品展》 ❖ 最佳新技术运用:大连博物馆《基本陈列》 ❖ 最佳安全:青岛消防博物馆《基本陈列》 ❖ 最佳宣传:中国革命博物馆《国旗国歌国徽展》 ❖ 最佳服务:长春市伪满皇宫博物院《伪满皇宫同德殿原状复
原陈列展》 ❖ 最受观众欢迎:中国科技馆《儿童科学乐园》 ❖ 最佳综合效益:郑州博物馆《郑州改革开放以来配合基本建
第四章 博物馆陈列与设计
博物馆陈列与设计
❖ 第一节 陈列研究与设计 ❖ 第二节 博物馆陈列艺术 ❖ 第三节 动态陈列和高新科技运用
第一节 陈列研究与设计
❖ 一、陈列设计概述 ❖ 二、陈列类型与特征 ❖ 三、组织陈列的基本原则 ❖ 四、组织陈列的基本程序 ❖ 五、总体研究和设计 ❖ 六、内容研究与设计
❖ 再现了峨眉山3200多种植物、2300多种动 物的生活、生态环境。
最佳形式设计: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基本陈列》
❖ 狭义的陈列设计专指陈列的形式设计即陈列的艺术 设计。
❖ 《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陈列设计“依据陈列主题 要求、对陈列内容进行构思、确定陈列风格、总体 要求,并运用各种艺术、科技手段有机地组合陈列 品的工作。”
2、陈列设计的历史沿革
❖ 陈列室产生:
18世纪中叶后现代意义上的欧美博物馆迅猛发展。随着 观众的日益增多,库房空间有限,需要另辟展示藏品, 陈列室产生。(库房展示→陈列室展示)
❖ 艺术设计中,安全设计特别重要。博物馆的 艺术收藏都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安全防盗 设计相当重要。
❖上 海 博 物 馆 亚 述 展
❖上 海 博 物 馆 亚 述 展
三、组织陈列的基本原则
❖ 1、先进的思想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 ❖ 2、先进的科学性和勇于创新精神 ❖ 3、坚持博物馆陈列的实物性 ❖ 4、独立性和创造性、艺术性和普及性的统一 ❖ 5、增强精品意识,创作精品意识
资料卡:
1999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
❖ 孙中山先生生平陈列 ❖ 内蒙古古代岩画陈列 ❖ 江汉平原楚汉文化展 ❖ 满城汉墓陈列 ❖ 洛阳文物精品陈列 ❖ 西夏历史文化陈列 ❖ 西藏历史文化陈列 ❖ 巴蜀寻根展 ❖ 清代宫廷包装艺术展 ❖ 艺术陈列馆陈列
资料卡:
2000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
❖ 百色风暴展 ❖ 新馆陈列 ❖ 敦煌艺术大展 ❖ 抗美援朝战争展 ❖ 中国当代文学史展 ❖ 自贡恐龙陈列 ❖ 太平天国历史陈列 ❖ 新四军在皖南陈列 ❖ 南阳汉画像石陈列 ❖ 浙江七千年陈列
❖ 《中国茶叶文化展》(中国茶叶博物馆)
❖ 《武汉古代历史陈列》(武汉博物馆)
❖ 《磁州窑陈列》(河北省邯郸市博物馆)
❖ 《中国吉林陨石雨展》(吉林市博物馆)
❖《
———吕梁汉画像石艺术》(山西吕
梁汉画像石博物馆)
资料卡:
“单项奖”
❖ 最佳创意: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诗圣著千秋》 ❖ 最佳内容设计:烟台博物馆《烟台开埠陈列》 ❖ 最佳形式设计: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基本陈列》 ❖ 最佳制作: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衣冠王国———
博物馆陈列相关概念
❖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博物馆的 陈列是在一定的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 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一定主题、序列 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和传播 信息的展品群体。”
陈列内容及种类
❖ 一、有比较稳定的主题、内容、展品和较完美的陈 列艺术形式,构成为陈列体系,为基本陈列;
❖ 文物中国史:
/gb/exhibition/art_history/i ndex.jsp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中国史.mht 中国国家博物馆 - 展览.mht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回顾.mht
相关概念
❖ 复原陈列法和原状陈列法
复原陈列指历史上存在过,现今已不存在的事物, 或者说虽然有遗存但不完整的事物,运用科学的 技术方法复原再现。
❖ 二、经常更换的陈列为临时展览,小型多样,陈列 内容结构和艺术形式相对灵活,例如博物馆各种流 动展览,交换展览、出国展览等。
❖ 陈列工作是陈列的具体实施,范围包括
陈列内容设计(内容编辑) 陈列形式设计(艺术设计) 施工制作。
陈列设计两种解释
❖ 广义的陈列设计包括:
陈列的总体设计; 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
❖ 三位一体:
18世纪后半叶,欧美一些大博物馆基本完成了陈列室从 库房分化的历程。这一时期的陈列不重视学科分类,侧 重表现藏品的丰富,陈列密度高。陈列柜具有收藏与陈 列的双重功能。陈列室除用于参观外,同时还是文物标 本的收藏室和学术研究的地方,即所谓“三位一体”。
陈列柜“标准化运动”
❖ 标准化的陈列柜:
二、陈列类型与特征
(二)特征
❖1、 社会历史类陈列 ❖2、 自然历史类陈列 ❖3、 科学技术类陈列 ❖4、 造型艺术类陈列
1、 社会历史陈列
❖ 特征: 首先,历史陈列的设计需要掌握时间与空间两大特点 , 需突出表现其系统性、顺序性的特点。 其次,展示人的活动是历史陈列的中心。 第三、事件是历史陈列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