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归纳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2、技能方面:
(1)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3、情感态度方面:
(1)在独立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2)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形成爱护植被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
2、难点: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三、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1、教法:启发法、演示法、讲授法
2、学法:对比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进一步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得从光合作用的发现说起。
【导入新课】空气中氧气所占的比例仅为21%左右,而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都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
二、自主学习,认知体验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的增重完全来自于土壤,因此植物增重多少,土壤就减轻多少。
你同意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吗?
【海尔蒙特的否定】
海尔蒙特质疑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因此设计了著名的“柳树实验”。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21页“想一想,议一议”分析:
1.实验前后柳树苗和土壤的重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海尔蒙特是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的?
3.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呢?
17世纪后叶,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发现了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因而认为,正是由于这些气孔,植物与外界进行了气体交换。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后来在1773年,普里斯特利又做了一个经典实验。
请同学们观看课本122页,图3-33普里斯特利实验分析:
1.该实验装置中玻璃罩有什么作用?
2.有几组对照实验?实验现象分别是什么?
3.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空气的成分,直到1785年,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这一结果。
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消耗二氧化碳。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看似简单,但后人做得实验很多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英格豪斯】通过多次实验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成功。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过渡】那么,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吗?
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检验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
先思考以下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怎么保证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提示:1.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2.可以借鉴普里斯特利实验中控制空气流动的方法。
)
2.实验前需要进行怎样的处理?(提示:可以借鉴上节课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3.如何检验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提示:可以借鉴上节课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看一下。
该视频说明了二氧化碳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必要原料。
我们接下来再通过一个实验来真切看到光合作用确实产生了氧气(提示:氧气的验证方法: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23页的演示实验。
思考:
1.为什么选择金鱼藻做实验材料?
2.该实验是怎样收集气体的?
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看一下。
该视频说明了光合作用确实产生了氧气。
四、点评解惑,归纳反思
我们跟随着科学家的足迹又配合以一定的实验探究,深入了解了光合作用。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
你知道光合作用在农业上有哪些应用吗?
你知道光合作用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吗?请同学们分析125页的技能训练:
1.金鱼藻和光源的距离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
2.随着光源距离的变化,本质是谁在发生改变?
3.气泡数目的变化体现了什么的变化?
4.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5.如果将这个试管放在黑暗中,你能预测出实验结果吗?
五、当堂训练,巩固提升:本节课深入学习了光合作用下面大家来做几个随堂习题,巩固一下所学的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原料:水、二氧化碳
产物:有机物(淀粉)、氧气
场所:叶绿体
条件:光能
2. 光能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叶绿体
七年级生物(上)教案
【课题】: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学习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4、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揭示目标
导入: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够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从而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那绿色植物是如何制造有机物呢?通过本节的学习,将达到以下的学习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4、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二、布置自学思考题
认真阅读教材仔细观察教材中的每一幅图,对照学习目标及自学思考题在教材中划出重点,要求15分钟后,能独立完成自学思考题,比比看那一组的同学学习效果最好。
自学提纲: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步骤。
2.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场所、能量变化、意义。
3、解释普利斯特利实验各实验步骤的原因
4、光合作用的公式?
5、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三、先学阶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抽背有关同学的学习情况)同时可采用讨论的形式学习。
四、检测自学效果
师: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步骤
生:
1、把植物放在黑夜中处理一个晚上。
原因: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消耗。
2、用黑纸片把叶子一部分遮盖。
(为什么:对照实验)
3、摘叶去纸放于酒精中加热,使叶绿素溶解。
(为什么是酒精而不是水:酒精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
4、清水漂洗,把叶片放在培养皿中,滴碘液,现象:叶子中有黑纸遮盖过的地方没有蓝色出现,而没有被遮盖过的地方,变成蓝色。
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得出什么结论?遮光处没有变蓝色,证明叶内没有淀粉生成。
不遮出处变蓝色,证明叶内有淀粉生成
师: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场所、能量变化、意义
生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等有机物
条件:光照
场所:叶绿体
能量变化: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意义:1、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不仅为自己,还为生物圈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师:解释普利斯特利实验各实验步骤的原因
生:
1、蜡烛和兔子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
2、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气供蜡烛。
3、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气供兔子。
师:光合作用的公式:
生: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师: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生: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应用。
五、当堂检测书P 121 131。
【修正区】
【教后感】我采用先把理论知识说完,把实验原理说清楚,把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所以需要掌握的要点全部讲清楚,然后再让学生做实验。
这样的安排时间上比较容易掌握,而且学生对于实验所应该得到的实验结果比较容易估算到,对于失败的原因学生也能自己分析。
所以,向这样教学,发现这样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