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菜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补救措施

白菜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补救措施

白菜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补救措施
一、2.4-滴丁酯(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白菜对2.4-滴丁酯比较耐药,但进行茎叶处理比较敏感,误施或药液飘移到白菜植株上易造成药害。

(二)药害症状。

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不会影响出苗,但对幼苗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

用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根会水平生长、畸形、肿大,主根短,侧根和根毛少。

心叶短缩、肿胀、畸形、萎蔫,甚至全株死亡。

(三)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2.4-滴丁酯不能在苗后用于白菜田。

邻近地块施药,也应注意防止药液飘移至白菜田。

用过2.4-滴丁酯的器械需经彻底清洗后方可用于白菜田施药。

二、麦草畏(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用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白菜对麦草畏敏感,误施或药液飘移到白菜植株上造成药害。

(二)药害症状。

茎叶处理产生药害,根茎部肿大,侧根少。

叶柄弯曲、膨大,叶片翻卷、畸形。

轻的抑制生长,重的生长点枯萎、全株死亡。

(三)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麦草畏不能在苗后用于白菜田。

邻近地块施药,要留出足够距离的隔离带,注意施药时的风向和风力,防止药液飘移至白菜上。

用过麦草畏的器械应清洗干净后才能用于白菜田施药。

三、莠去津(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无论是用除草剂进
行土壤处理或是茎叶处理,白菜对莠去津均敏感,土壤中残留、误施或药液飘移到白菜植株上都会产生药害。

(二)药害症状。

土壤处理不影响出苗,但抑制幼苗生长。

出苗后子叶和真叶均会产生大面积退绿斑,先出现水渍状,后变为黄褐色、枯萎。

茎叶处理,叶片退绿,从叶片顶端或叶缘开始干枯。

(三)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莠去津不能用于白菜田。

前茬用过莠去津的地块,后茬不宜种植白菜。

邻近地块苗后施用莠去津,也要避免药液飘至白菜田。

一旦发生严重药害,应及时补种或毁种。

四、乙草胺(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白菜对乙草胺比较耐药,但施药量过大会产生药害。

遇内涝等不良条件也会产生药害。

(二)药害症状。

土壤处理不影响出苗,但出苗后心叶卷缩、畸形,生长抑制,以后长出的叶片正常。

(三)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乙草胺不宜在苗前混土施药,避免施药量过大或施药不均匀。

低洼易涝地块不宜施用乙草胺。

五、异丙草胺(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白菜对异丙草胺比较耐药,但施药量过大也会产生药害。

(二)药害症状。

土壤处理不会影响白菜出苗,出苗后心叶卷缩、畸形,生长受到抑制,以后长出的叶片正常。

(三)预防和缓解药害。

避免施药量过多或施药不均匀。

低洼易涝地不宜施用异丙草胺。

六、氯嘧磺隆(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无论是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还是进行茎叶处理,白菜对氯嘧磺隆均敏感,土壤残留和误施均可产生药害。

(二)药害症状。

土壤处理产生的药害,幼苗出土后叶片退绿、变黄,逐渐干枯,受害植株生长受到抑制。

茎叶处理产生的药害,叶片退绿、枯萎,生长点萎蔫,甚至全株枯死。

(三)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氯嘧磺隆不能用于白菜田。

前茬用过氯嘧磺隆的地块,后茬不宜种植白菜。

邻近地块施用氯嘧磺隆时避免药液飘移至白菜田。

一旦误施产生药害,应及时补苗、追肥,以减缓药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