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师在教案撰写时所体现出的思想观点、内容知识以及传授方法都应当是准确的、科学的、富有效益的。
为保证科学性,教师对教材应经历懂、深、融的进程。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X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X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1一、学情分析:《质数和合数》这一课内容比较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教学,学生知道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另外,到本节课为止,已经显现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有些概念学生容易混淆,如学生常常把质数和奇数,合数和偶数的概念弄混,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辨析这些概念。
二、教学目标:1、知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2、能熟练判定质数与合数,能够找出100之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的意识;体验从特别到一样的认识发展进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掌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质数、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快速地判定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难点:能运用一定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判定、感悟质数合数。
四、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
找出1~20各数的因数。
你发觉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1只有1个因数,其余的数都有2个以上因数;2,3,5,7,11,13,17,19这些数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本身;……)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有关。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写1~20各数因数的特点,通过视察学生虽然没有质数与合数的概念,但对这些数已经有了自己的分类与认识,为之后的分类与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授探究一:认识质数和合数师:请同学们依照因数的个数,将这些数分分类。
(学生可能回答:将1,2,3,5,7,11,13,17,19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都是1和它自己本身,其余的数分为一类;将1,4,9,16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奇数个,其余的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偶数个;……)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请打开课本翻到第14页,请你依照它的方法分一分。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
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数是质数(素数)?为何?(学生可能回答:2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2;3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3;2,3,5,7,11,13,17,19都是质数,它们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们本身;……。
)师:1是质数吗?(学生回答:1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1不是质数,1的因数只有1个,质数有2个因数;……)师: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
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数是合数?为何?(学生可能回答:4是合数,除了1和4以外,2也是4的因数;6是合数,除了1和6以外,6的因数还有2和3;……)师:1是合数吗?(学生可能回答:1不是合数,它只有1个因数1。
)小结: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你还能找出其他的质数和合数吗?(学生举例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说明: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可以教师直接给出,也能够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这里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知道定义,根据定义判定一个数(除了1)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生在一开始可能会将1归为质数,这时要提示学生仔细知道定义中“两个因数”的含义。
在小结和板书中也要强调,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探究二:找出100之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课本P14例1。
)(媒体出示图表)师: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回答:先把偶数去掉,它们除了1和本身外,一定还有因数2(教师提示2是质数,不能去掉);除了5以外,个位是5,0的数先去掉;……) 师:利用我们之前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先将2,3,5的倍数划掉(不包括2,3,5)。
一直可以划到几的倍数?(学生可能回答:50的倍数,51的2倍是102,超过100了。
)(学生制作100之内的质数表。
)[设计意图说明:由于小学用到的质数比较少,所以教材中只要求学生找出100之内的质数。
这些质数不必要求学生都背熟,但是熟悉20之内的质数还是有必要的。
]五、练习(课本P16∕练习四第一、二题。
)六、小结: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
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
3、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02X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知道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定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之内的质数,熟悉20之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摸索、合作交换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
【重点难点】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进程:【复习导入】1、什么叫因数?2、自然数分几类? ( 奇数和偶数)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讲授】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 ~20各数的因数。
(学生动手完成)点四位学生上黑板写,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板书)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定。
判定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教师引导学生应当怎样去判定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定)质数:17 29 37合数:22 35 87 93 96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之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 之内的质数表?(2)汇报: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定。
②用挑选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02X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3教学目标1.知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定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换的方法,知道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经历概念的形成进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摸索、合作交换的能力,充分展现数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学会准确判定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具学具投影仪。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六一”快到了,老师给大家送来了礼物!(出示百宝箱)大家想要吗?可是这上面有锁,而且是一个密码锁,打不开,怎么办?师:密码是一个三位数,它既是一个偶数,又是5的倍数;位上的数是9的因数;十位上的数是最小的质数。
你能打开密码锁吗?学生质疑:什么是质数。
教师引入本节课内容,板书:质数和合数。
二、探究体验,经历进程1.认识质数与合数。
师:找因数--找出1到20的各个数的因数,看一看它们的因数的个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进行,找出之落后行分类。
生:老师,我发觉这些数的因数有的只有1个,有的有2个,有的有3个,还有的有4个或更多。
师: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们分类,大家把分类结果填在表中。
投影展现学生的分类结果。
【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摸索的基础上,找出1~20的因数后总结出特点,为下文概念的出示做准备,使学生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进程,印象深入】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如2、3、5、7都是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如4、6、15、49都是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再举出几个质数和合数的例子,举得完吗?说明了什么?(质数和合数都有无数个)想一想:最小的质数(合数)是几?的呢?师:所以依照因数个数的多少,自然数又可以分为哪几类呢?课件出示:可以把非0自然数分为质数和合数以及1,共三类。
2.制作质数表。
投影出示例1。
师:怎样找出100之内的质数呢?生1:可以把每个数都验证一下,看哪些是质数。
生2:先把2的倍数划去,但2除外,划掉的这些数都不是质数。
然后划掉3的倍数,但3不划掉……【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完成100之内的质数表,使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在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判定时,我们要抓住质数与合数的本质特点,从因数的个数入手进行判定。
在对整数进行分类时,要明确分类标准,不能把质数和合数与奇数和偶数混淆。
202X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4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正方体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0页例3以及课后做一做。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能通过实物或模型辨认正方体,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在教学正方体时,应激活体会,回想特点,对照长方体特点,感知“正方体是特别的长方体”。
(二)核心能力能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通过视察、操作,认识正方体,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分析对照,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1.在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通过视察正方体、动手操作折正方体,自主探究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点,建立空间观念。
2.通过对照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抽象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四)学习重点掌控正方体的特点,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六)配套资源实行资源:《正方体的认识》名师教学课件,各种正方体实物,长方体模型,剪好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长方体的特点有哪些?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它的?请自己整理出来。
(2)请找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并摸索:关于正方体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二)课堂设计1.谈话导入师:课前让同学们寻觅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了什么?师: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对正方体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分享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的正方体,使学生对正方体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正方体的爱好。
】2.问题探究(1)视察模型,探究特点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属于立体图形,回想一下,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长宽高)师:对于正方体,你们准备从几方面来认识?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请你们借助手中的正方体物品来视察研究,看看正方体都有哪些特点?同桌合作,自主探求正方体的特点。
交换汇报。
(汇报时重在交换探究的进程和方法)预设:①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6个面都相等;②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都相等;③正方体有8个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