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第一局部前言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开展阶段。

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中国的开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这对中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适应当代社会开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依据国务院?关于根底教育改革的决定? ,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 实验) ,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立常识为根本内容:引导学生严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开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根底。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人文、社会学习领域其他科目的教学相互支撑,与学校其他各项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课程的根本理念(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开展要求相统一本课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的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严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表达当今世界和中国开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 二) 注重尽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开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力求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根底、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历,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开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开展的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XX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开展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全部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大局部,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局部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选修局部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各课程模块均为36课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

●本课程必修局部每周2学时,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

必修课程思想政治〔Ⅰ〕经济与生活思想政治(Ⅱ)政治与生活思想政治(Ⅲ)文化与生活思想政治(Ⅳ)生活与哲学选修课程走近经济学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现代社会与伦理冲突思维与创新西方国家形式与国际组织专题生活中的法律知识第二局部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学习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与时俱进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即将成人的青年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分类目标知识O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XX政治、先进文化的常识。

O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理和方法。

O进一步理解现代社会的公民道德标准和法制建立的根本要求。

O学会适应社会开展、顺应时代要求、自主规划人生的相关知识。

能力O面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潮,以及伦理和人生问题,具有辨识、判断的理性思维能力。

O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和方法分析、把握重要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敏锐洞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O立足于当前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提高主动参与的能力。

O着眼于未来的创业生活,培养自主学习、选择、探究的能力,学习、生活有计划性、创造性、超前性。

O提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依法做事、依法律己的能力。

O开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理解个人的生命及人生价值,在个人关切与社会进步、祖国命运严密相连的情感体验中,维护人格尊严,思考怎样才能对社会开展起到促进作用,作为未来成功人士,在中学阶段就必须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O热爱生活,亲近知识,向往XX的、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培养高尚、丰富的生活情趣。

O对宇宙和一切未知世界具有好奇心,尊重科学,追求真理,注意观察生活,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O在勤奋学习、认真做事中磨砺意志,对个人开展抱有进取信心,对未来职业选择抱有恰留神态,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有XX的心理素质。

O关注现代社会的变化,自觉遵循和维护社会秩序,积极思考、主动表达,在社会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健全的公民意识,培养合作意识。

O对祖国和人类社会进步抱有乐观态度,在尊重和理解各民族文化价值的同时,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感。

第三局部内容标准一、必修课程思想政治( Ⅰ)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使学生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经济制度,认识市场经济的特点,了解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懂得诚信的价值,增强规那么意识,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

内容目标教学提示一、生活与消费1 .1 提醒货币的本质及其基◆通过对商品交换中没有货币会发生的困难本职能:了解支票、信用卡等信进展分析,说明货币的本质。

用工具的用途,解释外汇、汇率◆以金银、纸币、账面结算为例,归纳出货的意义。

币的根本职能。

◆比拟支票、信用卡、外汇的使用方法,感受它们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上网收集我国各种信用卡的图片,让学生对信用卡有更直观的了解。

1 .2 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如供应、需求、地的因素,领会价格变动的意义;域、时间、文化等。

评估商品和效劳市场上各种营销◆撰写议论文:“街头广告面面观〞。

手段和方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讨论“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物以稀为贵〞的含义。

◆让学生深入市场,进展一次市场调查,请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开办一个企业,你准备在哪方面投资,并说明理由。

1 .3 描述几种消费心理和消◆消费心理,如从众心理、求异心理、追求费行为:比拟消费观念的差异,时尚等;消费行为,如“租赁消费〞“贷款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

消费〞等。

◆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突,如“新三年旧三年,缝补缀补又三年〞“更新换代〞。

◆结合碧桂园学校学生比拟富裕的现实,引导学生要合理消费。

◆讨论“量入为出、理性选择、转变观念〞。

◆组织学生讨论“假日经济〞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投资与创业2 .4 解析银行贷款与储◆可演示银行贷款与储蓄的计算方法,比拟购置蓄,比拟购置保险、债券、股保险、债券、股票的回报与风险,浅解利润、利票的目的;解释利润、利息、息、股息的产生,进而把握资本的概念。

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资本增◆可尝试制订一项家庭投资或贷款投资经营的值的意义。

方案。

2 .5 识别公司的不同类◆比拟股份与XX公司的异同,可型;了解建立公司的目的和条采用图解的方式。

件,描述公司的经营与开展状◆可结合破产、兼并与联合等现象,反映公司的况。

开展。

◆经营策略:正面如加强管理,降低本钱,重视研发,创立品牌;反面如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

◆请学生家长中成功的企业家来校作有关如何创业,如何使企业开展壮大的报告。

2 .6 解释国民生产总值◆结合切身感受,讨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构成,感受产业构造的变化进程对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关◆图解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通过比拟说明产业注信息技术等现代产业开展构造变化的意义。

的趋势。

◆运用比照的方法,比拟中国与主要兴旺国家经济构造的不同之处,总结出什么样的经济构造是合理的。

2 .7 列举几种就业途径◆一定数量劳动者的失业,在经济开展中是难免和创业方式:辨析劳动者依法的。

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解释失◆讨论“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现象,认业现象;确认选择职业的态同“行行出状元〞的价值取向。

度。

◆讨论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应有的素质。

◆采集就业信息、调查市场需求,了解各种劳动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

◆谈论:怎样才能增加就业。

◆现场模拟:我如何推销自己,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三、收入与分配3 .8 分述劳动、资本、◆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的根本含义。

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作◆讨论:等量劳动是否应该获得等量的报酬?不用;阐释我国分配制度的“效论什么要素参与分配,是否都应该得到等量的报率优先、兼顾公平〞原那么。

酬?◆尝试设计一家公司合理的分配方案。

◆尝试调查父母或亲戚开办的企业不同层次职工收入的差异,体会“率优先,兼顾公平〞原那么,体会生产要素在个人收入中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 Ⅱ)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认识开展XX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体会生活中依法行使XX选举、XX决策、XX管理、XX监视权利的意义、途径和方式;理解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对于中国开展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

内容目标教学提示一、公民的政治生活1 .1 归纳我国宪法对公◆查阅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结合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身边的事例,列举政治生活的现象,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通过各种媒体、网络,以及考察所在社区,了的意义。

解公民依法直接行使XX权利的方式。

◆讨论公民有序或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代价与后果。

1 .2 评述具体事例,比◆从代表民意、举贤选能等方面看XX选举的意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义。

达依法行使XX选举权利的◆介绍直接选举、间接选举、普选、差额选举、正确态度。

竞选的规那么,评价、比拟、权衡其利弊得失,得出XX建立必须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开展相适应的结论。

◆以“假设我是候选人〞或“我这一票投给谁〞为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谈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关系。

1 .3 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参与XX监视的活动,如向政府的信访机构、主监视权利的渠道和方式,人民代表反映情况,通过新闻媒体进展曝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