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精选20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什么是说课稿“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二、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精选2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精选2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艺术字的插入方法,熟练编辑艺术字:移动、字符间距、删除、环绕、旋转2、知道文本框的作用;会进行横、竖排文本框的插入;会进行文本框的编辑:移动、改变大小、删除、复制;灵活设臵文本框格式:颜色和线条、边框与底纹设臵3、熟练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以达到用图来修饰和点缀整个版面4、学会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来制作目录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实现知识迁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能力。
3、通过交流和欣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评价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设置艺术字格式、利用文本框设计版面,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1、利用艺术字制作标题;2、利用文本框设计版面。
三、教学难点设置文本框的属性。
四、教学手段机房、多媒体网络广播系统五、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演示讲解法、实验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2、检查讲解上节课所布置作业(二)导入新课1、用基本知识来考考大家:请问一本完整的图书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呢?2、出示课题:制作目录(三)讲解新课1、初步了解目录:什么是目录?为什么要有目录?有什么作用?2、感性认识目录:①展示各种目录样式②观察课本的目录和课本所给目录示例③通过对比修饰与没有修饰过的目录,激发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四)动手制作目录1、为了实现图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文本框”。
方法一:插入文本框横排或竖排方法二:调出绘图工具(视图工具栏)2、文字的“复制与粘贴”选定Ctrl+C(复制)Ctrl+V(粘贴)3、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4、插入艺术字5、插入图片6、整体美化(五)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内容:本节课学习了作文选中目录的制作,主要学习了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的?的使用,以及艺术字、图片等的插入,美化文本。
2、布置课下作业。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2一、说教材:本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它是基础性章节,是入门篇章,学生对它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在以后其它小节中的学习。
基于这种重要性,因此在本节中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通过大红灯笼的制作,初步体验WORD的神奇作用。
为学生以后的成功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的孩子,他们没有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我校同学的情况,以演示、观察、启发、诱导为主,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⑴、使学生了解图形格式。
掌握了解绘制、复制、移动、组合图形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绘制、移动、复制图形的方法。
2.难点:使学生掌握设置图形格式的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赏识教育、自我探究、协作交流、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情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问在过节日的时候,互相祝福,护送礼物,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可以再网上祝福,也可以网上护送礼品,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最高兴的节日就是过新年了吧,家家还挂上了大红灯笼,你知道电脑中的大红灯笼是怎么做成的吗?今天我们利用WORD制作,教师把已制作好好的《新春灯笼》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看,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对于喜庆的大红灯笼同学们都非常的喜爱,这时让学生观察:新春红灯笼的各个部分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一)分析灯笼(小组讨论法)观察后让小组互相讨论,总结出灯笼是由矩形、椭圆这两种自选图形经过绘制、复制、组合形成的。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制作灯笼(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把制作灯笼分为三个部分:⑴制作灯笼提手自学探究:如何设置自选图形的格式?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论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个同学进行阅读课本,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寻找设置自选图形格式的方法。
讨论完成后,进行灯笼提手的制作。
在同学们制作灯笼的过程中,这时教师巡视他们制作的如何,并对个别理解、掌握不好的同学进行个别点拨和辅导,使学生掌握设置图形格式的方法。
(2)制作灯笼体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老师首先采用演示教学法。
先让学生绘制一个椭圆并设置其图形格式。
然后利用教学软件,师生一起进行协同操作:复制椭圆。
复制完成后,调整椭圆大小和对齐椭圆。
这样灯笼体就成功了。
⑶制作灯笼穗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对设置图形格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下面制作灯笼穗依然采取小组讨论与合作的方法,进行自我学习,以提高同学们的自我学习能力。
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巡视,并注意以下点:①及时对知识点不熟练的同学进行个别点拨辅导。
②从审美角度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辅导。
③让小组合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3、展示灯笼总结回顾展示孩子们的制作成果,让同学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回顾所学习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解绘制、复制、移动、组合图形的方法和图形设置的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3一、教材分析【过渡语】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Flash操作的重要动画方式之一:动作补间动画,学生学完本节课内容,对于学习后面的形状补间动画的内容,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过渡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我所面对的学生。
具有了经验型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思维也具有片面性,容易钻牛角尖,有叛逆心理,有一定独立学习能力,兴奋性较高,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要多关注学生情绪的波动,给予正确的指导。
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逐帧动画,对动画制作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补间动画的概念的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过渡语】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区分元件和实例。
能够利用动作补间动画制作动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动画的形式,初步感受补间动画的制作一般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子相册的形式,回顾过去,从而树立珍惜时间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过渡语】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学习上的心理特征【重点】学会制作简单的动作补间动画。
【难点】关键帧的运用,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五、教法学法【过渡语】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交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这才是教学的境界,所以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六、教学过程【过渡语】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前提。
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X,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探求未知领域。
在导入环节,首先我将联系生活实际的导入方式,上课之前我将首先请同学们利用上节课作业我要求大家带的照片,做一个自我介绍,而后,我利用Flash制作的电子相册来进行自我介绍。
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利用电子相册的形式,让电子相册更形象、直观、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我提出问题,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做一个“炫酷”的电子相册呢?那我们就利用Flash中的动作补间动画的这个技巧来制作吧。
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动作补间动画》。
【设计意图】新课标告诉我们,信息技术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就设置了和生活相关的内容,既吸引学生注意力,有突出了信息技术学科和生活的联系。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观察是操作的基础,首先我先展示一个刚刚播放电子相册的Flash 源文件,学生注意观察我的场景、时间轴和属性的部分,分析我是如何进行操作的。
并且让学生总结操作步骤,学生会发现,想要制作一个简单的动作补间动画,需要四个步骤,1、导入图片;2、设置起始关键帧;3、创设结束关键帧;4、插入动作补间动画。
分析人物之后我会进行具体的操作,虽然操作步骤只有四步,但是每个步骤都会有操作的细节,因此我在讲授的过程中,要一边演示一遍讲解,操作之前,我会让学生认真观察导入中的两幅图片的区别,并且提问,大家思考一下,两幅图片有哪些地方是有区别的呢?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在加工之后的图片中,增加了初升的太阳,碧绿的草地,还有天空中的大雁。
我会适时总结,只要我们从下到上依次绘制草地,大雁和太阳,再把大公鸡放在背景中,就能够完成任务了。
分析任务之后我开始进行具体操作的学习。
首先我会通过演示法进行草地的绘制。
1、选择不规则的区域;2、选择羽化;3、填充绿色;4、用混合画笔工具绘画小草和大雁。
完成背景中草地和大雁的操作。
在演示过程中,对羽化和混合画笔这两个学生最新接触的工具进行细致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两个新工具的意义、操作、效果。
给演示文稿增加动画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直接添加动画,一个是设置切换模式首先我会通过演示法进行添加动画的学习。
我会演示添加动画效果的操作,并且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添加动画可以对演示文稿中的哪些内容进行操作。
2.添加演示文稿中有哪些动作效果。
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
会发现演示文稿不但能够给文字添加动画,还可以给图形、图片等多种内容添加动画。
同时添加演示文稿中的动画效果非常多。
由于时间有限我并不能够介绍所有的动画效果,因此我设置了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尝试使用一种动画效果,掌握之后,要来到讲台上演示这个动画效果,并且向同学们介绍这个动画效果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