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贫血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有无引起贫血的因素,如、了解患者有无引起贫血的因素,如营养状况及有无偏食、饭后饮浓茶等习惯;有无出血、黑便、酱油色尿、妇女月经过多;有无化学毒物、放射线物质或特殊药物接触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的贫血患者及有无慢性炎症、感染、肝肾疾病、结缔组织及恶性肿瘤的病史。
2.评估贫血的临床症状,如早期表现为疲乏、闲倦、软弱无力;贫血严重时可出现发热;贫血影响到心血管系统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促;中枢神经系统变现为头痛、头晕、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及嗜睡等;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其他如皮肤干燥、毛发枯干、月经失调等。
重点观察皮肤黏膜是否苍白,有无黄染;淋巴结、肝、脾是否肿大及心脏是否有杂音;指甲有无变平或凹陷;舌乳头有无萎缩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常规、血涂片有无萎缩等。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依据贫血患者的具体状况给予休息和活动。
贫血症状明显、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迅速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中度贫血或慢性贫血应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轻度贫血应限制剧烈活动,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原则。
2.饮食按照贫血患者饮食原则,结合贫血的原因补充缺乏物质和调整饮食结构。
如对于营养不良性贫血,给予富含铁、叶酸或维生素B的饮食;口腔炎、舌炎患者进温热软食;重型再障患者有出血倾向,宜给予无渣半流质食物;高热或消化道出血时,应给予无渣或流质饮食;消化道出血严重时,应禁食。
3.遵医嘱正确给予治疗贫血药物,及时评价药物疗效及注意其副作用。
口服铁剂时,应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不良反应,禁与茶同服,影响吸收;口服铁剂为溶液时,应
用吸管服,以免牙齿染色;肌内注射铁剂时,应深部肌内注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时,应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注意药物反应;长期应用丙酸睾酮,可造成疼痛和硬结,应分层注射并更换注射部位,对硬结行局部湿热敷。
4.对于有出血倾向患者,应尽量减少有创治疗,避免咳嗽和便秘,预防出血。
5.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6.做好心理护理。
对于病情重、进展迅速及预后不良者,多予支持、安慰和鼓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贫血的病因,消除引起贫血的因素。
2.指导患者遵医嘱治疗和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嘱咐患者定期复查,注意病情变化,如出现病情加重的任何表现及时就医。
二、急性白血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有无引起白血病的病因,如感染、接受电离辐射、化学物质苯及抗肿瘤药物等、有无家族史及其他血液病。
2.评估其主要表现如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贫血、出血及继发感染等。
3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承受能力、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家庭经济情况等。
【护理措施】
1.轻度或经治疗缓解者,可适当下床活动;严重贫血、高热及有出血倾向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
化疗期间给予清淡可口食物,鼓励患者少食多餐,保证充足饮水量并碱化尿液。
避免过甜、过油腻、产气、辛辣和高脂食物;进食后可依据病情适当活动,休息时取坐位和半坐位,避免饭后立即平卧。
3.遵医嘱执行一般治疗,包括防治感染、纠正贫血、控制出血、防治高尿酸血症性肾病、维持营养及积极采用化学
治疗,密切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4.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发热时判断是否有继发感染和其部位,预防败血症。
有出血时,评估出血部位及其特点,警惕颅内出血和DIC。
5.做好口腔护理,保持皮肤及外阴清洁,避免擦伤和碰伤。
有痔疮者每日用1:5000PP粉溶液坐浴。
6.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及承受能力,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7.患者化疗期间、贫血及高热时分别按相应的护理常规护理。
【健康指导】
1.向患者将解白血病致病原因,脱离或消除致病因素。
2.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治疗信心。
3.注意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三、慢性白血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有无家族史、血液病及其病情进展速度。
2.评估其主要表现如脾大、包括脾大的程度、有无腹胀、有无压痛;有无代谢亢进的表现,如乏力、低热、多汗、体重减轻等;有无胸骨压痛;有无白细胞淤滞症表现,如呼吸窘迫、头晕、言语不清、中枢神经系统出血、阴茎勃起等。
3.评估血象、骨髓及细胞遗传学等检查情况,了解白细胞增高、骨髓增生活跃程度及血细胞中是否有PH染色体。
4.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承受能力、对疾病认知和家庭经济情况等。
【护理措施】
1.轻度或经治疗缓解者,可适当下床活动;病情恶化或出现急性变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
化疗期间给予清淡可口食物,鼓励患者少食多餐,保证充足饮水量并碱化尿液,保持尿量>1500ml/的/d。
3.遵医嘱积极采用化学治疗,密切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如白消安可出现骨髓抑制,也可出现皮肤色素沉着,
类似慢性肾上腺素皮质功能减退的表现;靛玉红可能出现腹痛、腹泻。
化疗期间用别嘌醇,防止高尿酸血症性肾病。
4.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变化,预防病情恶化。
如不明原因的发热、脾脏迅速增大、进行性贫血、出血加重、持续或游走性骨关节痛等,警惕慢性白血病急性变。
如出现局部疼痛、静脉迂曲、出血等,应警惕栓塞。
5.积极做好骨髓移植、白细胞单采、脾放射和脾切除等配合治疗。
6.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及承受能力,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7.患者化疗期间及急性变期间分别按急性白血病护理常规及化疗护理常规护理。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及时防治上呼吸道感染,避免交叉感染和加重病情。
2.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治疗信心。
四、成份输血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面色等,了解贫血的程度。
2、评估患者有无发热,如体温>38.5℃,应行降温处理后
方可输血。
3、评估患者对成份输血的认识,了解心理状态。
4、评估血管充盈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
【护理措施】
1、输血前,向患者简要说明成份输血目的的注意事项,安慰患者,取得患者的配合。
2、选择合适的静脉,建立输血通道。
3、按输血常规操作,严格查对和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成份血须经2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轮注。
从血库取回成份血应尽快输入患者体内。
4、使用带过滤器装置的输血器输成份血时,输入过程应连续,以免污染。
5、输入2人或2人以上成份血时,在每袋之间用足量生
理盐水冲洗管道;如需要同时入多种血液时,应先输血小板。
6、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瘙痒、寒战、发热、荨麻疹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及时处理。
【健康指导】指导患者输成份血后观察有无迟发性过敏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