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结构发展及环境保护

产业结构发展及环境保护

产业结构发展及环境保护
摘要:城市的竞争力体现为是否拥有最大价值的产业结构,同时产业结构的发展又与城市生态环境有巨大的相关性。

如何让产业结构合理优化,使得城市竞争力和生态环境耦合调控双向优化发展。

关键词:城市产业结构、城市生态环境、居民、产业集聚
一、城市发展引起生态环境污染
1、 城市化通过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和交通扩张对生态产生胁迫。

生态环境通
过人口驱逐,资本排斥,资金争夺和政策干预对城市发展产生约束。

2、 政策方面。

政府为提高政绩,大量招商引资,以发展利润较高的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
导。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城市地价飞速上涨,同时城市的绿地和土质面积锐减,使得城市物种单一,生态破坏。

3、 资源方面。

由于城市是轻重工业发展的温床,第二产业发展需要的能源资源,物质原
材料,科技资源,人力资源等在城市聚集。

城市资源常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使得生产严重受阻,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另一方面,资源的高消耗,也使得城市的废弃排放物剧增,威胁到城市生态环境。

二、产业结构变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1、 城市竞争力的高低体现为是否拥有实现全球价值链条某个环节嘴大价值的产业结构,
可以持续地吸引,转化有效的稀缺资源,并推动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进而吸引,控制附加价值更高及命令控制功能更集中的价值链环节。

城市的产业结构对于城市的竞争力具有决定作用,而竞争力强大的城市,才有能力发展城市生态环境。

2、 城市产业变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环境问题不是污染而是竞争力与吸引力的问题。

一定技术、经济发展水平背景下,环境规则作为成本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一种竞争手段。

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改变有很强关系。

环境的改善时有污染转移而非污染降低。

3、 居民环境需求。

城市人群具有双重身份,城市居民和产业要素。

作为城市居民,他们
的生活状态反映着城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他们的工作状况反映着产业学历构成和收入水平。

经调查研究发现,居民收入水平、学历越高,对环境的需求就越高。

城市
竞争力
与城市
生态环
境关系
影响因
子分析 因素分解 污染跨境转移
居民生活方式
自然界排放 城市格局 产业 产业环境污染强
城市产业结构 城市总体技术水
产业环境总压力
因素合成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竞争力逐渐强大,城市所能吸引的居民层次越来越高,他们所愿从事的职业也逐渐从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中分离,转向生产效率较高的第二产业和服务业。

从而使城市产业结构随着居民环境需求变化而变化,同时促使城市环境的改善。

4、 环境政策与产业结构变化。

严格的环境政策能够诱发新产业创新的潜力,提高城市竞
争力,使不符合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都被市场淘汰。

5、 城市竞争力的提高与城市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城市产业总污染压力呈
降低趋势,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小城市以及农村区域,低环境压力的产业比重会更高,随着经济发展,竞争力强大了的大城市,低环境压力的产业比重会更低,使得产业总污染压力减小。

所以城市总污染压力总是呈倒“U ”型。

三、产业结构发展与环境优化的展望。

1、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调控是一种双向优化的过程。

城市化的发展对生态产生胁迫,生
态环境的变化对城市发展产生约束。

因此,要实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不损害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 通过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得出,美国力求通过经济发展,提高技术,达到环保的目的。

德国在平衡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则更多注重资源和能源就地取材。

而日本,由于国家本生资源极其匮乏,所以他们非常注重物质的循环使用。

而我国,现阶段是在走美国的老路。

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办法是非常不科学的。

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商业 总

染压

高 低 高
竞 争 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