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写人记事作文写作指导

小学语文写人记事作文写作指导

小学语文写人记事作文写作指导
作者:葛志云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2019年第06期
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大比重,是关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教学内容,所以在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当下,教师必须提高对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并提高写作指导水平,保证学生的写作质量和写作教学效果。

写作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难点,这与学生写作基础薄弱、教师的写作指导有待改进相关。

本文围绕写人记事这一小学生接触最多的作文形式
对教师的作文指导方式进行探讨,以夯实学生写作基础,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必要保障。

1.增强学生细心观察能力,奠定写作指导基础
对于写人记事类的作文,要保证文章的写作质量,首先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观察在小学生的学习成长当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观察是学生写作智慧的重要来源。

小学生缺少观察生活的习惯,忽视对周围生活的细心观察,就无法对生活当中的具体现象产生深刻的认知,自然无法增长见识,无法获得深层次的思考与感悟。

对于写人记事类的文章写作,不管是记录事件还是描写人物,又或者是将这两项内容结合起来,都需要对生活的耐心观察和提炼总结,否则是无法创作出生动形象的写人记事文章的。

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写作指导的方向,把指导的基础和关键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上。

观察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教师需要先查找学生当前在观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没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目前学生在观察时遇到的主要难题,所以教师在指导时必须选好切入点,教会学生依照一定顺序或一定规律观察人物和事物。

比方说,观察人物外貌需要涉及到对五官、身材、穿着等要素的观察;观察物品时,需要依照形状、大小、颜色、用途等观察规律展开,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为学生创作写人记事类的文章做好准备。

2.基于教材文本,指导写作技巧,丰富素材积累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细心挑选的,而且经过了时间的考验与洗礼,对于学生来说是创作的最佳参照。

教材文本既包含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也为学生呈现了多种多样的写作方法,可以为学生的仿写和创造性写作提供必要参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相对较低,给他们设置一定的参照,更容易让学生明确写作方向。

特别是对于写人记事类的文章写作来说,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文本仿写,然后逐步掌握独立写作的技巧,并在经验累积和技巧丰富的过程中逐步摆脱教材约束,学会创新写作。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教材文本时把控好细节,启发学生学习其中的优秀写作要素。

例如,在教学《生命桥》时,教师可以着重指导学生品味羚羊跳崖而得到新生的细节描写,让学生反复阅读和深入体会
这部分内容,特别是要抓住一系列动作描写的词语,让学生体会老羚羊以死亡为代价换小羚羊新生的智慧和牺牲精神。

为了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感悟,教师还可以引入对比的方法指导学生,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把文章中涉及老羚羊跳崖的所有动词都去掉,文章会是怎样的效果,让学生在对比过程当中掌握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3.掌握不同人称写作方法,提高应用能力
在写人记事作文的创作过程中,选取不同的人称在实际的写作上会显现出很大的差异。

掌握不同人称的写作方法,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写作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写人记事的质量。

教师要针对不同人称的写作分别指导,让学生了解不同写作方法对具体创作的要求,接下来再进行分类练习,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

用第一人称写作需要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对“我”的语言与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上,与此同时还必须加上真实丰富的内心感受描写。

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熟练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一篇描写自己参与运动活动的作文。

比如《记一次跳高比赛》,需要把侧重点放在细致描写主人公参与跳高竞赛活动的整个过程上,从起跳之前的准备、跳高时的动作、整个活动当中的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等一一展开描绘。

用第三人称写作要着重抓好人物的外部形象与细节描写,特别是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

例如,在《我的妈妈》作文写作过程当中,学生必须掌握用第三人称写作的方法,着重抓住妈妈的形象特征,描写外貌、动作以及典型事件,凸显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并渗透真实情感。

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会对不同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角度了然于胸,显著提高写作质量。

4.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习惯,有效提高写作质量
写出优秀的文章是每个小学生在写作活动中的目标,但是优秀的文章创作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提高写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修改,正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有了不断的修正和调整,才有了更加丰富生动的语言和更加真挚的情感表达,有效提高创作水平。

但是目前不少小学生在记事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往往不会把修改作为重点,甚至完全忽视修改,这使得学生不会推敲和优化语言的应用,甚至存在很多明显的失误,严重影响写作质量和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

对此,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转变思想,把作文修改作为写作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用真实的故事教育学生。

比如,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这部作品时就是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才有了如今的名著。

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方法,除了让学生修改错别字、标点符号等表面错误之外,还要关注学生对文章结构、立意、主题表达、修辞方法应用等方面的修正,培养学生勤于修改的良好习惯。

5.组织写作交流活动,丰富学生写作经验
不管是写作学习还是其他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也是与学生思想沟通的过程。

如果在教学中缺少了互动交流与总结归纳,将会让学生失去积累写作经验的机会,也影响学生的取长补短与共同进步。

所以,教师在安排写作指导活动时,要注意给学生安排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探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交流写作经验。

例如,在写完《第一次做家务》的文章后,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在组内交流自己在写文章时的思考和想法,沟通彼此运用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开拓思路,学会纠正不良的写作习惯。

而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定期与学生交流活动,传授一定的写作技巧,拉近师生关系,降低教学指导的难度。

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较低,让学生独立学习写作技巧和方法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会在無形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出现严重的畏难情绪,影响写作教学的正常开展。

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就是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凸显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教师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找到学习方向,完善写作技巧。

小学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写人记事作文的创作要求和要点,在此基础之上教给学生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并让学生在反复写作操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