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研究进展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研究进展

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6):685.[40] 张欣红,张彦妹.男护生临床带教模式的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77.[41] 魏瑛瑛,姜莉莉,孟涛.以整体护理观指导临床教学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2,8(2):150-151.[42] 柳宁,何东娟.男护生的临床带教体会[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61-79.[43] 李会玲.男护生的临床带教体会[J].家庭护士,2006,4(10B):47.[44] 陈慧,王茂桂,刘玉静.影响临床护理带教管理的因素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9):81-82.[45] 王振艺,罗会霞.男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药卫生,2005,21(6):119.作者简介:周艳工作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刘晓英工作单位: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收稿日期:2007-02-06)(本文编辑范秋霞)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n oxygen-driven atomizin g in halation解秀玲Xie Xiuling(Municipal Hospital of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Shandong266011China)摘要: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的原理、作用特点、用药、护理、有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对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原理;特点;护理Abstract It summarized researches on oxygen-driven atomizing inhalation from aspects of principle,w orking characteristics,medication,nursing care and prob-lems needed to be solved of oxygen-driven atomizing inhalation therapy.Key words oxygen-driven atomizing inhalation therapy;principle;characteris-tic;nursing care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493(2007)10B-2643-03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是用氧气做气源,把传统的雾化吸入与间歇给氧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是临床上一种较好的祛痰、消炎、局部用药手段。

具有操作简单、药物直达病灶、局部病灶药物浓度高、安全性好、毒副反应小等优点[1]。

现就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研究综述如下。

1 原理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是将物理治疗与化学治疗相结合的祛痰、消炎手段。

借助高速气流通过毛细管在管口产生负压,将药液由接触小管吸出,吸出的药雾又被高速氧气气流撞击成细小的雾滴,形成药雾喷出[2]。

呼吸道对外开放,药物经肺吸收到血液距离最短,发挥作用最快。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药物微粒直径适宜,不增加呼吸道阻力,可使药物直接吸入播散到下呼吸道,发挥良好药理作用[3]。

以氧气作为动力,使雾化液直接进入小气道,达到改善局部气管痉挛,消除水肿或炎症的作用。

雾化吸入同时吸氧,能更好地改善由于通气不足而引起的低氧血症。

2 作用特点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药物直达病灶,局部病灶药物浓度高、安全性好、毒副反应小。

有报道,静脉给药和雾化给药均能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但雾化给药病变组织中药物浓度较高,而周围血中药物浓度较低,因而对全身影响较小,不易出现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4]。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专物专用,病人可固定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雾气大小可以自行调节,雾气分子小,易于黏膜吸收,起效快,疗效高。

雾化同时吸氧,可有效改善缺氧症状,防止低氧血症,同时还利于周围组织,特别是呼吸肌供氧,从而改善缺氧性肺血管收缩,降低肺动脉高压[3]。

顾艳红[5]认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治疗的过程中始终有高浓度的氧供给,病人容易接受,避免了超声雾化过程中病人发生低氧血症,维持了病人正常的血氧饱和度,解除了病人对雾化的恐惧心理。

邱赛男等[6]在探讨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的雾化方法后认为,虽然超声雾化吸入其药物可直接达到病灶局部,起到消炎、解痉、稀释痰液、改善通气功能的作用,但可诱发呼吸衰竭、心绞痛等不良反应。

而氧驱动雾化吸入以氧气为气源,在雾化同时吸入高流量氧气(8L/min),病人的血氧饱和度(SpO2)可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可以改善病人通气功能,防止缺氧和心脏损害,避免心率加快和心绞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用药量少,一般为雾化药物加生理盐水3mL~5m L[7],最多不超过10m L。

驱动装置体积小,携带方便,其长度为13cm,宽度为10cm[2],只要有氧就能使用。

3 用药3.1 一般药物3.1.1 稀释痰液药物 常用药物有清除气管内蛋白分泌物的糜蛋白酶、沐舒坦,糜蛋白酶、沐舒坦是一类快速排除痰涎及促进、溶解分泌物的药物[7],通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可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

3.1.2 预防和治疗哮喘的激素类药物 如地塞米松、普米克令舒、特布他林(博利康尼)等。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地塞米松能有效地消除呼吸道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

由于地塞米松不易被水溶解,仅少量被吸收入血液,全身副反应相对较弱[8]。

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可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减轻气道黏膜水肿,可解除气道狭窄,缓解喘憋症状[9]。

3.1.3 抗生素 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庆大霉素治疗咽炎能较快的减轻咽喉部红肿、疼痛、发热症状[10];而且庆大霉素对于·2643·护理研究2007年10月第21卷第10期中旬版(总第229期)预防肺部感染也有较好疗效。

3.2 特殊药物3.2.1 化疗药物 1997年,吴美恩等[11]采用超声雾化吸入5-氟尿嘧啶治疗肺癌术后复发病人,可使药液浓度在肿瘤组织和淋巴液中达到0.05μg/g。

在治疗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经济、方便、安全,病人易于接受,改善症状明显。

在此基础上华新民等[12]利用高频加氧吸入顺铂治疗肺癌,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它具有局部癌组织中药物含量高,血浆及其他脏器中药物含量低于检测浓度,因而具有疗效高、全身毒副反应低的优点,同时本疗法对口、咽喉等处的恶性肿瘤也有疗效。

3.2.2 利尿剂 利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速尿,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作为辅助用药,取得较好疗效。

呋塞米可抑制氯化钠中的Cl-进入气管上皮基膜的主动转运,减少细胞内Na+、Ca2+浓度,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抑制因运动或抗原吸入后气道内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减少感染所致神经末梢传入来自气道腔内的冲动,使气道上皮释放具有扩张支气管作用的前列腺素,使气道上皮细胞内的水转移至支气管内,从而能解除黏膜水肿,稀释痰液,改善通气功能[13]。

3.2.3 黏膜麻醉剂 黄秀芬[14]在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观察中认为,利多卡因氧气雾化吸入麻醉,吸入麻醉药量小,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缩短镜检时间,病人无恐惧感,易被病人接受。

孙洁等[15]认为,采用高压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局部麻醉在70岁以上高龄病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可减少由于纤维支气管镜对声门及气道的刺激,减少迷走神经反射,从而减轻气管痉挛及心脏的缺氧改变,减少低氧血症及心律失常的发生。

3.2.4 血管活性药 欧文建等[16]认为,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病程,改善肺功能,缓解喘憋疗效确切,且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肾上腺素对α、β受体均有激活作用,β肾上腺素能的刺激兴奋作用可松弛气管平滑肌,α肾上腺素能的刺激作用可减轻黏膜水肿而改善气道梗阻。

以氧气作为动力可使药物播散至下呼吸道,既保证了有效的药物浓度,又有利于改善缺氧性肺血管收缩,降低肺动脉高压。

3.2.5 肝素 梁雪泥[17]研究发现,哮喘病人血管内皮素(ET)增加,内源性一氧化氮(NO)下降,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增加。

实验室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 T T)缩短,说明哮喘病人本身存在高凝状态,是应用肝素的指证。

肝素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抗自由基损伤、降低呼吸道阻力等作用。

这些作用在喘憋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针对性意义,且小剂量肝素几乎不存在出血的副反应。

3.2.6 凝血酶 周琴等[18]在凝血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咯血疗效分析中,认为凝血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咯血,疗效优于静脉药物治疗,氧气驱动雾化用高速氧气气流把凝血酶雾化,将药物变成高浓度的雾粒后吸入肺组织内,直接进入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使药物充分、均匀地在出血部位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王莉芬[1]也认为,凝血酶氧驱雾化吸入治疗对小量咯血和中量咯血疗效比大量咯血要好,特别是治疗小量咯血疗效最佳;而在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时,治疗时间则较长。

4 护理4.1 心理护理 操作前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氧气雾化吸入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患儿治疗时护士应始终守护在其身边,以解除患儿恐惧、厌烦心理,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19]。

4.2 环境要求 治疗环境宜空气流通,以减少空气中弥散的药液潴留;保证适宜的气雾温度,以防寒冷的气雾吸入引起小气管痉挛,使喘息加重致通气不足,一般为22℃~26℃[20]。

4.3 体位选择 雾化吸入时,病人最好取坐位,嘴包紧口含嘴,做深吸气动作,而后慢慢呼气以利于吸入药液沉积到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内;对于意识模糊、呼吸无力者,可采取床头抬高30度,侧卧位,使膈肌下降,增大气体交换量,提高呼吸深度,有利于雾滴在终末支气管沉降[21];患儿通常使用半卧位或坐位,略抬头,使气道打开,操作者一手托住患儿枕部,另一手持氧气雾化面罩紧扣口鼻部,让患儿充分吸入气雾。

4.4 吸入时间及频次 雾化吸入时间最好选择在饭前进行,以防吸入药物引起恶心、呕吐[1]。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治疗的次数,可每日2次或3次。

对于肺部感染的病人,可根据痰液的黏稠度和痰液性质变化选择吸入次数或吸入时间。

若为哮喘急性发作时,可随时吸入治疗,以求及时缓解。

吸入时间一般以不超过20min为宜。

长时间雾化吸入可加重支气管管腔水肿,使通气功能更差,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严重者可致心力衰竭。

4.5 氧气流量 成人6L/min~10L/min,小儿5L/min~8 L/min,以免氧流量过大损伤呼吸道黏膜。

对于能适应的病人以浓雾为佳;对于严重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或由于心理不适应产生憋气的病人,起始氧浓度不宜过大,以5L/min~6L/min 为宜,每次吸入时间5min~10min,待病人适应后,再调整氧流量[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