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个文言虚词练习详细版

18个文言虚词练习详细版

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5、庄宗受而藏之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13、北救赵而西却秦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死而有知,其几何离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23、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24、既而儿醒,大啼25、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已】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而后】才,方才。

例: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更进一层的意思。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既而】不久,一会儿。

例: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二、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

文言虚词练习(二)其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4、向使六国各爱其地5、独其为文犹可识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9、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10、距其院东五里1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12、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13、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14、其皆出于此乎?15、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6、国无主,其能久乎?17、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18、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19、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20、吾其还也21、北风其凉,雨雪其雱22、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23、入之愈深,其进愈难24、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25、其无知,悲不几时26、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27、汝其勿悲文言虚词练习(三)且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6、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7、不出,火且尽8、驴一鸣,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甚恐9、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10、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11、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12、吾攻赵,旦暮且下13、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1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1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文言虚词练习(四)所1、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2、某所,而母立于兹3、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7、则以兵围所寓舍8、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0、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11、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1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3、所以遣将守关者14、所以游目骋怀1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6、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17、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文言虚词练习(五)为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2、君家妇难为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4、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5、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7、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8、因为长句,歌以赠之9、霓为衣兮风为马10、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11、君既为府吏12、十七为君妇13、自名为鸳鸯14、冥有鱼,其名为鲲15、始尔未为久16、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17、非为织作迟18、为秦宫人19、为仲卿母所遣20、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2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23、合从缔交,相与为一2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往往,皆为利往25、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26、阿母为汝求27、慎勿为妇死28、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29、如姬为公子泣3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言虚词练习(六)焉⑴于是余有叹焉⑵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⑶万钟于我何加焉⑷且焉置土石⑸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⑹盘盘焉,囷囷焉⑺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⑻而人之所罕至焉⑼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⑽过而能改,善莫大焉⑾焉用亡郑以陪邻⑿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文言虚词练习(七)也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4.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5.雷霆乍惊,宫车过也6.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8.古之人不余欺也9.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10.公子畏死邪?何泣也11.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1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13.公子畏死邪?何泣也14.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15.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16.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7.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18.是说也,人常疑之19.其闻道也亦先乎吾20.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2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文言虚词练习(八)以一、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今以钟馨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5、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6、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7、斧斤以时入山林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9、无以,则王乎!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1、不赂者以赂者丧 1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3、洎牧以谗诛 14、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15、至丹以荆卿为计 16、愿以十五城请易璧17、请其矢,盛以锦囊 18、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9、余船以次进 2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1、臣以供养无主 2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23、以资政殿学士行 2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2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6、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27、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28、木欣欣以向荣 29、作《师说》以贻之30、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1、背晋以归梁32、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二、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

“秉烛夜游,良有1以也。

”若2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3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

故自当4以书卷为伴,弃夷5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7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8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9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10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11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12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13以权贵交,14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15以”之叹。

文言虚词练习(九)因一、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⑤不如因而厚遇之⑥因击沛公于坐⑦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⑨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⑩因出己虫,纳比笼中⑾相如因持璧却立⑿于今无会因⒀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⒁蒙故业,因遗策⒂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二、判断“因”在文中的意义。

1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2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3因。

其常4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

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5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

此亦6因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7因枯木变为荣木也。

途经绍墓,其尚8因众人至前拜祭。

其量岂常人可比?9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

10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文言虚词练习(十)于①乃设九宾礼于庭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④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⑤业精于勤、荒于嬉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⑦燕王欲结于君⑧君幸于赵王⑨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⑩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文言虚词练习(十一)一、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1、既来之,则安之2、合散消息,安有常则3、岂有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5、此则寡人之罪也6、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7、欲速则不达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1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11、人穷则反本1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4、入则孝,出则悌1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二、判断“则”在文中的意义。

“此1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2则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3则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4则天下名扬。

当世之风,位卑5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6则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

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其得知,赶至河边,7则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