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概论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概论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 遗传(heredity):亲代生物的性状在子代得到表现;亲代生物传 递给子代一套实现与其相同形状的遗传信息。特点:具稳定性。
遗传型(genotype):又称基因型,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 全部基因的总和;是一种内在可能性或潜力。
2、真核微生物(啤酒酵母)的基因组
1)典型的真核染色体结构; 啤酒酵母基因组大小为13.5×106bp,分布在16条染色体中。 2)没有明显的操纵子结构; 3)有间隔区(即非编码区)和内含子序列; 4)重复序列多。
一、证明DNA(RNA)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1、经典转化实验
肺炎链球菌:S型(菌体具荚膜,菌落表面光滑,有 致病能力) R型(菌体无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无 致病能力)
1928年,F.Griffth作了3组实验:
1944年,Avery精确重复了转化实验,确定了转化因子 实验证明:将R菌转化为S菌的转化因子是DNA!
但染色体是由核酸和蛋白质两种长链高分子组成。20多种 氨基酸经过不同排列组合,可以演变出的蛋白质数目几乎 可以达到一个天文数字,而核酸的组成却简单得多,一般 仅由4种不同的核苷酸组成,它们通过排列、组合只能产生 较少种类的核酸,因此当时认为决定生物遗传型的染色体 和基因的活性成分是蛋白质。
DNA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证明:1944年以后,先后有 利用微生物为实验对象进行的三个著名实验的论证(肺炎 球菌的转化试验、噬菌体感染试验、病毒的拆开与重建试 验),才使人们普遍接受核酸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微生物的独特生物学特性:
(1) 物种和代谢类型的多样性 (2) 个体的体制极其简单; (3) 营养体一般都是单倍体; (4) 易于在成分简单的组合培养基上大量生长繁殖; (5) 繁殖速度快; (6) 易于积累不同的中间代谢产物或终产物; (7) 菌落形态特征的可见性和多样性; (8)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群体中各个个体作用的直接性和均一性; (9) 易于形成营养缺陷型; (10) 各种微生物一般都有相应的病毒; (11)存在多种处于进化过程中的原始有性生殖方式;
2、T2噬菌体感染实验 1952
3、植物病毒重建实验 1956
实验证明,核酸才是负载遗传信息的真正物质基础!
二、遗传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存在的部位和方式 (一)遗传物质在7个水平上的形式
1、细胞水平 2、细胞核水平 3、染色体水平 4、核酸水平 5、基因水平 6、密码子水平 7、核 原核微生物:核区 细胞核或核区的数目在不同的微生物中是不同的
饰变(modification):指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 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特点是:a.几乎整个 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发生同样的变化;b.性状变化的幅 度小;c.因遗传物质不变,故饰变是不遗传的。引起饰变 的因素消失后,表型即可恢复。
例如:粘质沙雷氏菌:在25℃下培养,产生深红色的灵杆菌 素;在37℃下培养,不产生色素;如果重新将温度降到25℃, 又恢复产色素的能力。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种质连续理论:1883~1889年间Weissmann提出。认为遗传 物质是一种具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化合物。
基因学说:1933年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发现了 染色体,并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提出了基因 学说,使得遗传物质基础的范围缩小到染色体上。
1)染色体为双链环状的DNA分子(单倍体); 2)基因组上遗传信息具有连续性;
基因数基本接近由它的基因组大小所估计的基因数,一般不含 内含子,遗传信息是连续的而不是中断的。 3)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 4)结构基因的单拷贝及rRNA基因的多拷贝; 5)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少而短;
个别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犬螺杆菌)和古生菌的rRNA和 tRNA中也发现有内含子或间插序列
代谢
遗传型 + 环境条件
发育
表型
表型(phenotype):指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和内在 特性的总和;是一种现实存在,是具一定遗传型的生物在一定 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具体性状。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变异(variation):生物体在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遗传物质 的结构或数量发生改变。变异的特点:a.在群体中以极低 的几率出现,(一般为10-6~10-10);b.形状变化的幅度 大;c.变化后形成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
2、细胞核水平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细胞核 核区
核染色体 DNA链
核基因组
在核基因组之外,还存在各种形式的核外遗传物质
3、染色体水平
染色体是由组蛋白与DNA 构成的线状结构
染色体的数目在不同的生 物中是不同的
染色体的倍数在同一生物 的不同生活时期是不同的
4、核酸水平 核酸种类:DNA,RNA 核酸结构:双链、单链;
表型饰变:粘质沙雷氏菌
Production of a red pigment (prodigiosin) by Serratia marcescens. From left to right: slant culture grown at 25°C, slant culture grown at 37°C, broth culture grown at 25°C, broth culture grown at 37°C.
环状,线状,超螺旋状 DNA长度:因种而异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工作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促进下开 始的,最开始是作为模式生物,后来不断发展,已成为 研究微生物学的最有力的手段。
5、基因水平
6、密码子水平
7、核苷酸水平 核苷酸是最小突变单位和交换单位
(二)微生物基因组结构的特点
1、原核生物(细菌、古生菌)的基因组
微生物是遗传学研究中的明星!
研究微生物遗传学的意义
微生物是研究现代遗传学和其它许多 主要的生物学基本理论问题中最热衷的研 究对象。
对微生物遗传规律的深入研究,不仅 促进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而且为育 种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促使育种 工作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低效到高效、从 随机到定向、从近缘杂交到远缘杂交的方 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