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7年城市规划实务:查处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在排水系统中,雨水和污水形成相互独立、系统完整的排水系统。
A:直排式合流制B:完全分流制C:截流式合流制D:不完全分流制E:经济政策2、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是。
A:霍华德B:勒·柯布西埃C:索里亚·玛塔D:凯伯里E:综合治理3、社会监督是指。
A: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B: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对举报或者控告,应当及时受理并组织核查、处理C:城市中的所有机构、单位和个人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组织和管理等行为的监督,其中包括对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规划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执法行为和相关程序的监督D: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E:综合治理4、在设计前期工作阶段中,对最终决策项目投资是否可行进行认可,确定最佳投资方案。
A:项目建议书B:设计任务书C:可行性研究报告D:项目评估报告E:经济政策5、如果仅仅从城乡规划体系来看,对城市设计的落实手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规划设计条件、设计导则B:通过设计方案、政策或导则指导下一层次的城乡规划或城市设计编制C:方案评审直接指导具体的建设工程D:城市设计的实施还应当包括评价制度、公众监督制度、财政税收保障制度E:综合治理6、影响城市公共设施用地规模的因素中,有时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城市性质B:公共设施用地规模的确定C:城市规模D:居民生活习惯E:综合治理7、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不包括的发展演变。
A:经济B:社会C:政治状况D:地理位置E:综合治理8、下列不属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基本工作内容的是。
A: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和空间的发展,分析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预测城市交通总体发展水平B:提出对道路交通建设的分期安排、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管理要求C:在规划方案基本形成后,采用交通规划方法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方案进行交通校核D:依据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结合城市土地使用的规划方案,具体提出城市对外交通、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规划方案E:综合治理9、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采取的原则为。
A:集中的原则B: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C:分散的原则D:方格式原则E:综合治理10、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城市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下,不同城市的道路系统有不同的发展形态,其中最常见的道路网类型是。
A: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B:方格网式道路系统C:自由式道路系统D:混合式道路系统E:综合治理1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A:根据城市和区域水资源的状况,合理选择水源,科学合理确定用水量标准,预测城乡生产、生活等需水量,确定城市自来水厂等设施的规模和布局B:根据城市用水状况和自然环境条件,确定规划期内污水处理量、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与布局,布置各级污水管网系统C:确定污水处理厂数量、分布、规模、处理等级以及用地范围D:根据城市水资源紧缺状况,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布局,在满足不同用水水质标准条件下,考虑将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后用于生态用水、市政杂用水、工业用水等,确定城市再生水厂等设施的规模、布局E:综合治理12、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规定,道路平曲线半径为60~100 m时,对小型汽车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m。
A:0.35B:0.50C:0.70D:0.95E:经济政策13、材料的不仅影响材料的化学性质,也是决定材料物理、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
A:组成B:微观结构C:宏观结构D:细观结构E:经济政策14、城市道路网中,最常见的类型为。
A:自由式B:方格网式C:混合式D:环形放射式E:综合治理15、对镇域规划主要内容,概括错误的是。
A:落实镇区规划人口规模,划定镇区用地规划发展的控制范围B:提出镇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确定镇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C:明确规划强制性内容,划定镇域空间管制分区,确定空间管制要求D: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明确规划强制性内容E:综合治理16、道路交通标志中,的形状为圓形和矩形,颜色为蓝底、白图案。
A:警告标志B:指路标志C:指示标志D:禁令标志E:经济政策17、对土地和空间使用的直接调配涉及的实质上是一种的关系。
A:相互作用B:协调C:利益D:协作E:综合治理18、少年儿童比重,即0~14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
这一比重小于,即可认为是老年社会。
A:30%B:40%C:50%D:60%E:经济政策19、完全是科学研究中心,与制造业并无直接的地域联系,往往是政府计划的建设项目是。
A:高科技企业的集聚区B:科技城C:技术园区D:完整的科技都会E:综合治理20、决定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是。
A:矿产资源B:土地资源C:水资源D:森林资源E:综合治理21、在内框架承重体系中,墙和柱都是主要承重构件,由于取消了承重内墙由柱代替,在使用上可以有较大的空间,而不增加的跨度。
A:板B:粱C:墙D:柱E:经济政策22、通信网的分类中,是指一个房间或几个相邻房间或一幢楼内的网络。
A:局域网B:专用网C:城域网D:广域网E:经济政策23、对城市的规模起决定性的作用是人口。
A:劳动B:基本C:服务D:被抚养E:综合治理24、雨水工程规划的雨水系统中,雨水口在平面上要保持适度的间距,布置在道路上的雨水口间距一般为m。
A:20~35B:30~40C:30~80D:40~90E:经济政策25、在寒冷地区,住宅设计的主要矛盾是问题。
A:保湿B:防寒C:采光D:通风E:经济政策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 分)1、高层住宅设计的基本特点包括。
A:可提高容积率,节约城市用地B:对居民生理和心理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C:用钢量较小,仅为多层住宅的1~2倍D:可以获得较多的空间用以布置公共活动场地和绿化,丰富城市景观E:市政建设投资较大2、纽约2030规划是从土地使用、水资源、等方面制定了全市未来发展的战略性行动纲领。
A:交通B:能源C:空气D:气候变化E:生态环境平衡3、经传感器获取的信息一般是图像信息,也称遥感影像,影像获取的方式主要有。
A:摄影B:手绘C:利用现有资料D:电脑制作E:扫描4、市域城镇空间组合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
A:均衡式B:集中式C:分散式D:轴带式E:分片组团式5、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特点包括。
A:科学性B:地域性C:权威性D:易查性E:法制化管理6、下列属于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目的的是。
A: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B: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C:明确市域及各级城镇的功能定位,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对开发建设活动提出鼓励或限制的措施D:在城市行政管辖范围内,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E:通过不同空间职能分类和管制要求,优化空间布局结构,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各类用地的空间集聚7、《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对地面排水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A:砌筑护坡的坡比值宜为0.5:0.1B:小于0.2%时宜采用多坡向或特殊措施排水C:地块的规划高程应比周边道路的最高路段高程高出0.2 m以上D:用地的规划高程应高于多年平均地下水位E: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8、就影响城市规划实施最为直接的要素来看,大致可以将这些因素分为。
A:政府组织管理B:城市发展状况C:社会意愿与公众参与D:城市规划的体制E:建设用地的管理9、《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所称房地产交易是指__行为。
A.房地产转让B.房地产抵押C.房屋租赁D.房屋建设10、在新的城镇化机制作用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有。
A:城镇化发展的区域经历了由东向西的转移过程B: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中西部内陆地区C: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D: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E: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11、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础资料包括。
A:有关技术规范、上层规划、有关政策文件等B:地形图、气象数据、工程地质数据、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的数据和资料C:竖向规划图和管线综合工程规划图D:规划设计说明书应包括设计依据、任务要求、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及场地现状分析、规划意图及方法等E:人文历史方面的数据及资料1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应具备的条件包括。
A:十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B:构成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上是历史存留的原物C:历史文化街区占地面积不小于1D:有一定比例的真实遗存,携带着真实的历史信息E:历史文化街区内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占地面积宜达到保护区内建筑总用地的60%以上13、从城市土地使用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包括。
A:农业区位理论B:工业区位理论C:同心圆理论D:扇形理论E:多核心理论14、城市规划报建审批管理主要包括__。
A.对建设项目选址审批核发项目选址意见书B.对违章占地和违章建设的查禁工作C.对城市用地审批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D.按照规划实施监督检查体系E.对建设工程审批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5、从经济学和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城市化是指:A.人们离开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移并产生空间聚集的过程B.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C.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D.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空间转移过程16、根据罗西的观点,组成城市空间类型的要素是。
A:城市广场B:城市街道C:城市的平面D:重要纪念物E:城市柱廊17、根据国家关于主体功能区的提法及目标要求,市域城乡空间可划分为。
A:鼓励开发区B:优化调整区C:重点发展区D:适度发展区E:控制发展区18、在任何一个国家的规划体制中,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结合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法律法规赋予城市设计什么样的地位B:城市设计的内容、编制和审查如何体现在城市规划体系中C: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D:对城市环境做出统一规划,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的艺术水平E:采用哪些具体的手段或程序来保证城市设计的落实19、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包括。
A:火山喷发B:地震C:资源浪费D:生态破坏E:环境污染20、建筑形式美法则可以归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