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公案集锦(之三)
22、三件古董
摘要: 禅,不是哲学,不是理论,不是只供给谈论。
禅是生活,是艺术的生活;禅是本心,是超越的本心;禅是自然,是古今一样的自然。
把真我融和在智能与慈悲里,那就是禅了。
一休禅师的弟子足利将军,请一休禅师到家里用茶,并将其所珍藏的古董一件件地拿出来展示,且频频问一休禅师的看法。
禅师回答道:“太好了!为了增添你这些古董的光彩,我也有三件古董,一是盘古氏开天辟地的石块,二是历朝忠心大臣吃饭的饭碗,三是高僧用的万年拐杖,如果你也收藏在一起就好了。
”
将军欢喜不已地说:“谢谢禅师,要多少钱一件?”
一休道:“不用谢,每件物品只要一千两银子。
”
将军虽然心疼,因为觉得这三件古董价值很高,所以花了三千两银子把它买下,并叫侍从随着一休禅师前去取回古
一休回到寺中,就对弟子说:“把在门口抵门的那块石头拿来,还有餵狗食的饭碗,以及自己花了十钱银子买的那根拐杖,给来人带回去吧!”
将军的侍从将这三件东西拿回去呈给主人,并说明其来处,将军非常生气地跑去找一休禅师理论。
一休和言悦色地开示道:“目前正是饥荒时候,每户人家三餐不继,将军却还有心思在欣赏古董?所以我将你的三千两银子拿
去救济贫民,替你做功德,其价值终身受用不尽,比古董更宝贵了。
”
将军除惭愧外,更深深佩服禅师的智能与慈悲。
禅,不是哲学,不是理论,不是只供给谈论。
禅是生活,是艺术的生活;禅是本心,是超越的本心;禅是自然,是古今一样的自然。
把真我融和在智能与慈悲里,那就是禅了。
23、放下什么?
摘要: 吾人在肩上的重担,在心上的压力,岂止手上的花瓶?这些重担与压力,可以说使人生生活过得非常艰苦。
必要的时候,佛陀指示的“放下”,不失为一条幸福解脱之道!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
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瓶花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
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
黑指婆罗门才了解佛陀放下的道理。
“放下!”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吾人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
吾人在肩上的重担,在心上的压力,岂止手上的花瓶?这些重担与压力,可以说使人生生活过得非常艰苦。
必要的时候,佛陀指示的“放下”,不失为一条幸福解脱之道!
24、一生万千
万粒生的。
“一生万法”、“万法归一
”,沩山禅师当然知道这么简单的道理,但他要到黄昏后才说“米里有虫”。
在一座禅寺里,负责煮饭烧菜的典座,是非常受到尊重的职务之一。
但要把这个职务做好,不仅要将饭菜煮出味道,尤其要爱惜米、菜、油、盐,不可糟蹋。
参学很多道场的石霜禅师在沩山禅师那里负责典座,管理米粮。
一天,他正在筛米时,住持沩山禅师来了,对他说:
“不可抛散米粒,因为那是施主布施的。
”
石霜答道:“一向不抛散。
”
沩山就看看四周,从地上拾起一粒米说:“你说不抛散,那么这一粒从哪里里来?”
石霜禅师默默无言,无话回答。
沩山禅师接着说:“莫轻这一粒,因为百千万粒从这一粒生。
”
石霜立刻把握机会,问道:“那这一粒从哪里里生出来的?”
沩山禅师却不回答,呵呵大笑地回方丈室去了,到了黄昏,禅师就出现在禅堂说道:“大家听着,米里有虫!”
生的。
“一生万法”、“万法归一”,沩山禅师当然知道这么简单的道理,但他要到黄昏后才说
“米里有虫”。
这又更深一层的接触到“生而无生”的真理,从万物欣欣向荣里,再能回到不生不灭的真相中,“米里有虫”,还不够深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