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开学考试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开学考试

九年级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温馨提示】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I卷:选择题部分一、(共 10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请找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亘.古(gèn)粗犷.(kuàng)贮.藏(zhù)迥.然不同(jiǒng)B.鞭挞.(tà)炫.耀(xuàn)狡黠.(xié)脍.炙人口(kuài)C.猝.然(cù)旁骛.(wù)提.防(dī)如坐针毡.(zhān)D.骸.骨(hái)执拗.(niù)胆怯.(què)谆.谆教诲(dū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决别狩猎蜕变物竞天择B.奥恼诋毁确凿苦心孤诣C.驻足恣睢憔悴心旷神怡D.诓骗蕴含惬意通霄达旦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在一系列的挑衅事件中,日本政府企图染指我国钓鱼岛的野心不言而喻....。

B.“3 · 01暴恐事件”中,恐怖分子锐不可当....,连续砍伤多人。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应试能力,老师们处心积虑....地搜集资料,寻找方法。

D.在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中,马来西亚官方发言人变幻莫测....的说法令人难以接受。

4.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_______研究学术不可或缺,________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我们需要______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____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A.因为所以培养思考B.不但而且学习思考C.不但而且培养实践D.如果那么积累实践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能否刻苦专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这对学生成绩至关重要。

B.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广大干部进一步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D.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新的辉煌。

二.(共8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美丽的晕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

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

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

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

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

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

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

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

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

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

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

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

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6.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 ( )A.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B.对晕的成因作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C.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光象。

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

7.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B.晕是光线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C.晕是阳光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D.晕是光线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8.第⑥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是()A.作比较列数字 B.作诠释列数字C.作诠释作比较D.分类别列数字9.本文依次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晕的?下面概括正确的一项 ( )A.解说概念追溯历史解释成因说明作用B.解说概念追溯历史记述实验划分种类C.描摹色彩解说概念解释成因说明作用D.描摹色彩记述实验解释成因划分种类三.课内诗歌阅读鉴赏(每题3分,共12分)10、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

“风正”是风大之意。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

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11.对王湾《次北固山下》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12.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南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13.下面对杜甫诗歌《望岳》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B、首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字,将大自然写得特有情趣。

“割”字用在这里,非常奇险传神。

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体现了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

D、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登上泰山绝顶的感受,抒写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第II卷(笔答题部分,共90分)四.(共20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

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

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

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

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14.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⑴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 ⑵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_____⑶张元怪.之_______________ ⑷明.年_____________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①虽有千里之.能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B.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C.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D.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若见.而不收养16. 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

甲文采用______ _______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旨。

(2分)17.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二)古诗文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空1分)。

⑴不戚戚于贫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柳先生传》)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⑷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⑸《送灵澈上人》中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____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__,窥谷忘返。

(吴均《与朱元思书》)五.实践表达(6分)19.班里要举行一次主题为“成长的足迹”的演讲比赛,如果需要你去主持比赛,请你设计一段简洁、连贯、得体的开场白。

(字数不超过50字)(3分)20.仿照加点句子续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