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结构设计要点:水池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剖面设计和管线设计。
水池平面设计主要是与所在环境的气氛、建筑和道路的线型特征以及视线关系相协调统一。
水池的平面轮廓要“随曲合方”,即体量与环境相称,轮廓与广场走向、建筑外轮廓取得呼应与联系。
要考虑前景、框景和背景的因素。
不论规则式、自然式、综合式的水池,都要力求造型简洁大方而又具有个性的特点。
水池平面设计主要显示其平面位置和尺度。
标注池底、池壁顶、进水口、溢水口和泄水口、种植池的高程和所取剖面的位置。
设循环水处理的水池要注明循环线路及设施要求。
模式管线布置图如下:水池的应用:首先确定水池的用途,是用于观赏,还是嬉水或养鱼,其水池设计结构均不同。
如为嬉水,其设计水深应在30cm以下,池底作防滑处理,注意安全性。
而且,因儿童有可能误饮池水,因此尽量设置过滤装置。
养鱼池应确保水质,水深宜在30cm~50cm左右,并设置越冬用鱼巢。
另外,为解决水质问题,除安装过滤装置外,还务必作水除氯处理。
池底处理:如水深30cm以下的水池以及游泳池等,其池底清晰可见,所以应考虑对池底作相应的艺术处理。
浅水池一般可采用与池床相同的饰面处理,或贴锦砖。
普通水池常采用水洗豆砾石饰面或嵌砌卵石的方法处理。
各种池底都有其利弊。
瓷、砖石料铺砌的池底如无过滤装置,存污后会很醒目。
铺砌大卵石虽然耐脏,但不便清扫。
对游泳池而言,如要使池水显得清澈、洁净,可采用水色涂料或瓷砖装饰池底。
如想突出水深,可把池底作深色处理。
确定有水种类(自来水、地下水、雨水等)以及是否需要循环装置。
一般地下水、雨水无需循环,不必安装循环装置,让其白白排放。
确定是否需要安装过滤装置。
对养护费用有限但又需经常进行换水、清扫的小型水池,可安装氧化灭菌装置,原则上可不再安装过滤装置。
但考虑到藻类的生长繁殖会污染水质,最好还是配备为宜。
一般常用的过滤装置种类很多,从小型池常用的利用过滤材料的小型过滤器,至高尔夫球场等场所中大规模水池所用的依靠微生物进行过滤的装置。
另外还有抑制藻类繁殖、利用空气进行臭氧无害化处理的方法过滤。
确保循环、过滤装置的场所和空间。
水池应配备泵房或水下泵井。
小型池的泵井规模一般为1.2m*1.2m,井深需1 m左右。
设置水下照明。
配备水下照明时,为防止损伤照明器具,池水需没过灯具5cm 以上,因此池水深度应保证达到30cm以上。
另外,水下照明设置尽量采用低压型。
水景用配管、配线与建筑用管线的连接。
首先,在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瀑布、水池、溪流等水景设施的给排水管线与建筑内部设施管线的连接,以及调节阀、配电室(站)、控制开关的设置位置。
同时,对确保水位的浮球阀、电磁阀、溢水管、补充水管等配件的设置应避免破坏景观效果。
其三,水池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应分开设置,以确保水循环均衡。
另外,可利用太阳能或风车所产生的动力为给排水提供能源。
水池的防渗漏:水池的池底与池畔应设防水层。
如需在池中种植水草,可在隔水层上覆盖30~50cm左右厚的覆土再进行种植。
如在水中旋转叠石,则需在隔水层之上涂布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灰浆。
而蜻蜓池一类的生态调节水池中,可利用粘土类的截水材料防渗漏,某些水池为防止植物根系生长时扎破池底,造成池水渗漏,还须设置防根层(垫),一般使用耐腐的橡胶或塑料。
造景水池种类及结构:(1)人工浅水池一般水深在1m以内的造景水池,称为浅水池。
它包括儿童戏水池和小泳池、造景喷水池、水生物种植池、养鱼池等。
人工浅池细部设计:A.池壁压顶形式。
常见的池壁压顶形式有六种。
为了使波动的水面很快的平静下来,形成镜面倒影,可以将水池壁做成有沿口的压顶,使之快速消能,并减少水花向上溅溢。
压顶若无沿口,有风时浪碰击沿口,水花飞溅,有强烈动感,也有另一番情趣。
压顶可做成坡顶、圆顶、平顶均可,讲究一点则可做双饰面与贴面,视觉效果更佳。
B.溢流壁沿a.?方角。
使水流溅落有有前冲感,形成富有层次与角度的水幕。
b.?圆角。
使水流垂直下落,形成平衡水幕。
c.?双圆角。
能适应水面平滑柔顺地下落到低水面,避免干扰已形成的静水面倒影。
池底装饰:池底可利用原有土石,亦可用人工铺砌砂土砾石或钢筋混凝土池底,再在其上选用深颜色的池底镶嵌材料,以示水深。
如池底加加做镶嵌浮雕,则更显得生动活泼。
故园林中庭园水池池底常用白色浮雕,如美人鱼、贝壳、海蛎之类,构图颇具新意,突出了装饰效果,渲染了庭园的寓意和气氛。
水池面装饰水品:诸如雕塑小品,具有特色的造型、增加生活情趣的石灯、石塔、小亭等,结合功能需要而加上的拟荷叶、仿树桩的汀步、跳石等,结合系船缆绳之需的模拟动物的小憩坐椅,这一切都起到点缀园景和活跃庭院气氛的作用。
养鱼与养鱼池:养鱼池的水深视所养鱼种而异,饲养金鱼者30cm左右,饲养鲤鱼者30~60cm深,如用于冬眠或过冬,水深应达1m左右。
水池的规模则依所饲养的鱼的数量而定,并应按以下标准设计:如饲养10条左右约20cm长的鲤鱼,需水面约10平方米;饲养30条约20cm长的鲤鱼,需20平方米的水面;饲养员10条约45cm长的鲤鱼,需40平方米。
饲养观赏鲤鱼的鱼池,其水深至少为1.2m,如有可能,设计为1.5m。
为防范猫等动物的侵扰,池边地面与水面的高差应确保在15cm以上。
水池的池壁与池底不要有凹凸,应保持平整,以免伤鱼。
池壁与池底的颜色应作成黑色,用以衬托鲤鱼的鲜艳多姿。
而且,养鱼池必须安装过滤装置,确保水质清洁。
池中常残留有鱼粪、鱼饵等垃圾,应在池底作陡坡,坡度以能将鱼粪汇集在池底鱼巢的深处为宜。
而且在池中,如能设置三个这样的鱼巢,则更方便清扫池底。
蜻蜓池(群落生境)一般用于调节生态环境,不放养鲤鱼、金鱼。
中、大型鱼池,应修筑哲学挡土墙,池底铺垫荒木田土等水田常用的底土。
水草的种植与池水深度:不同的水草生活在不同的水环境中。
例如,鸢尾草、蝴蝶花生长在靠近水池的陆地上;玉蝉花、菖蒲、水芹、芦苇、莎草等生长在水边;燕子花生长在水深7~8cm处;蔗草、茭笋、灯心草行长在水深5~10cm处;睡莲所需水深为30cm,而它的种子发芽则需10cm水深;莲花、慈茹所需水深为20cm 左右。
萍蓬草则适合在1m左右深、无暗流的地方生长。
还有凤眼兰,它一般漂浮在水面上。
小型池塘一般可利用瓦盆栽种水草,长成后再植入水中。
(2)岸壁式造景水池自然式(无底): A. 黄砂(砂岩)与湖石砌筑岸壁;B.树桩混凝土池壁:树桩可以是杉杂木,也可以是水泥混凝土的仿塑树桩,内配构造筋或是在岸壁下部做成浆砌块石或混凝土;到快出水面时,做成仿树桩式。
直径一般控制在φ100~φ150左右较为得体。
C.卵石和砂:为制造海滩气氛,卵石和砂、砂石宜分层分带布置,不可混杂。
粒径由粗到细向岸边小路摊分,并注意水位线的控制。
人工仿自然岸壁式水池在一些园林工程中,岸壁式水池常做成有倾斜护坡形和垂直形,尽可能仿自然岸壁的坡度和走向。
(3)泳池泳池设计要点。
许多庭园游泳池都具有双重功能。
当不作为游泳池时,可以在庭园整体规划中呈现一种令人愉快的形状,也可以作为装饰池。
正因为如此,规则式庭园中游泳池以几何形为最佳。
而不规则式庭园中则以自然形为好。
让游泳池的边缘向密封的排水管倾斜,以便将泥浆、雨水、碎石等排出游泳池。
由天然材料精心设计而成的池边,再加上有条不紊的植物,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感觉。
并将更衣室与游泳池及周边环境联成一体。
泳池内壁的颜色也有助于使游泳池与其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游泳池的内部以浅色为佳——蓝色、灰色和青绿色,在阳光明媚的地方尤其如此,因为蓝天白云倒映水中,不仅令人赏心悦目,而且光的折射作用使得游泳池内壁的色泽显得更明亮,水深看起来也比实际的要浅,在温带地区,游泳池内部的颜色最好选用黑色或深蓝色。
因为这样就使得水面像一面镜子,当从某个角度看过去时,水面会映射出天空以及周围的树木等。
泳池水深设计:以下游泳池的剖面图展示了为满足不同家庭或公共庭园中泳池的需要,游泳池的水深也各不相同。
当然,实际距离和坡度取决于游泳池的许可长度。
在长游泳池中设计深水区比在短游泳池中更容易(也更安全),因此为了达到设计的深度,短游泳池中的坡度就会更加陡峭。
A.常规游泳池。
常规游泳池的水深没有太大的变化,其水深只有-1.2m。
底部向中间倾斜,以保证碎石流向过滤器而不是聚集在游泳池的底部。
B.?家庭式游泳池。
家庭式游泳池有一个齐腰深的浅水区,然后逐步过渡到深水区,深水区的水深为2.3m。
可以从池边跳水,还可以潜泳。
即使是平底区也要有一定的缓坡,以便碎石能流向过滤器入口处。
过滤器入口一般位于游泳池的最低点。
C.??跳水爱好者游泳池。
跳水爱好者游泳池尽管不大,但其水深可达-2.8m,可以潜泳,也可以使用跳板。
考虑到跳水的角度和水的深度,跳板的安装一定要正确。
高层跳板则需要更深的水。
常见水底工程要点:(1)池底施工要素一般施工过程:池底计划面,应在霜作用线以下,如土壤为排水不良的粘土,或地下水位甚高时,在池底基础下及池壁之后,当放置碎石,并埋10cm直径土管,将地下水导出,管线的倾斜度为1%~2%。
池宽在1~2.5m左右者,则池底基础下的排水管,沿其长轴埋池的中心线下。
池底基础下的地面,则向中心线作1%~2%倾斜,在地下的碎石层厚10~20cm,壁后的碎石层厚10~15cm。
至于无霜或排水良好的地区,则无此必要。
不必设碎石层的水池,可在池底铺排卵石,然后用水泥灌注,其成分为水泥1:砂2:碎石4。
制作时应充分搅拌,一般用50kg装水泥一袋,混水约20~25L。
水泥底应有15~30 cm厚,如在土质松软或水池面积大的地方,则水泥中应加强钢筋。
打水泥后夏季经7日可干,冬季则需10日。
一般池底可贴蓝色瓷砖,或水泥加蓝色,可使池水显出较深的视觉。
常见工程问题:一个水池设计的好坏,除了符合造园艺术与功能要求外,最主要的工程上的问题是要防漏与防裂。
关键在于基础和材料的水稳定性保证。
在水池底面下,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抗冻是个问题,一般是使基础落于冰冻深度线以下,放置150~200mm碎石灰煤碴层,C10素混凝土找平,振捣密实做垫层,然后在其上才开始做钢筋混凝土水池。
在北方地区,水池结构基础上要采取防冻措施,常在水池底部及池壁四周铺设500mm厚的级配砂石层,作为冻胀伸缩带,必要时还可在级配砂石层中设置盲沟,以迅速排除地下水避免冰害。
水池的混凝土用C20干硬性混凝土,I级钢筋,保护层20mm,水池有普通硅酸盐水池,标号≥325号,混凝土抗冻标号D5O,抗渗标号不低于SZ,严格控制砂石中的含泥量及贝壳杂质,以减少渗漏现象,尤其对喷水池结构,更要注意施工质量。
柔性结构水池:随着新建筑材料的出现,水池的结构出现了柔性结构。
以柔克刚,另辟蹊径,使水池设计与施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实际上水池若是一味靠加厚混凝土和加粗加密钢筋网片是无济于事的,这只会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尤其在北方水池的渗漏冻害,不如用柔性不渗水的材料做水池夹层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