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特点及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涉及面非常广泛。
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
着重叙述了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
第二,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课的知识贴近现代生活,而且清晰明了,主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多设计一些学生讨论的话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标精解】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课本编排在世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之中。
从其内容的性质来说是属于科技内容的范畴。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学情分析】学生学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对科技革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与认识,这是学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但是学生缺少对三次科技革命内在联系和整体的把握。
对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存在一种片面化的认识。
这些问题必须在这节课中提出和重新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时,还应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
学会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观点,以及认识到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使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
3、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并运用历史材料,概括和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畅谈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以强化学生对科技革命的感受和体会,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解读】1、教学重点: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重点解读: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这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新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技术群。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等诸多领域。
第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如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第三,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构成了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生产力,如生物工程这一综合性科学技术的兴起。
第四,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进步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2、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处理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援引相关史实、图片和数据对教材内容适当拓展,让学生体会到: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并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二,科技进步使人类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
第三,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科技,提高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科技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对中国而言,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策略】1、情境导入法。
2、讨论法。
3、活动探究法。
4、讲述法。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5分钟用多媒体出示这样一段文字:“今天我乘汽车到达学校。
8点我进入教室,利用电脑辅导学生,收效很好。
课间休息时,朋友打电话来,约我暑假乘飞机去海南旅游或乘轮船游三峡。
我告诉他,我在暑假中必须乘火车去老家看我奶奶。
中午吃饭时一个学生告诉我,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乘宇宙飞船去太空漫步,我很赞赏他的雄心壮志,告诉他,要好好努力。
晚上回家,电视里正播放有关核电站的新闻。
接着,我又看了卫星直播的球赛。
还看了一场美国克隆人题材的科幻影片《魔鬼复制人》。
躺在床上回想这一天,才明白原来生活是这么美好,我享受着生活,也享受着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便捷。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文字的阅读你找到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成果?那么还出现了哪些发明成果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
【2、讲授新课】30-35分钟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催化剂”、标志各是什么?A、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B、“催化剂”(社会保证):①二战期间军事科技发展,战后军事科技迅速转化为民用科技②相对论等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和重大突破③科学技术社会化C、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社会B、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克隆技术。
3、你认为对于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讨论后,教师归纳A、“克隆”是什么意思?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科学家把人工诱导生物无性繁殖的过程叫克隆。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如: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
B、怎样对待克隆技术?我国应当掌握克隆技术,也应当有所限制。
因为克隆技术为人类探索生命的奥秘,研究生命发生、发展的规律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人类可以运用这种技术繁殖出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以使其物种不致绝灭,也可以运用该技术繁殖供实验用的各种动物,还可以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人类器官,以替换人类自身残废、缺失或功能不全的器官。
但从社会角度看,克隆技术一旦应用于人类,无疑将是一场灾难。
首先在该项技术实验阶段必将产生大量失败的“产品”,而这是对克隆人生存权利的侵犯和践踏。
其次,克隆人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他们与母体的辈分关系、与其他人的亲缘关系,以及由于自身的特殊,他们是否会形成一个新的种族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伦理关系的紊乱等。
因此,我们应当制定法律或相应的规定来限制这项技术的使用范围。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1、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A、速度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了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缩短为例:19世纪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后需要7年,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
B、范围广——科技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新材料以及火箭技术→空间开发→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计算机更新换代。
C、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
2、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怎样的正面影响?可组织学生举例说明新科技对自己学习、生活乃至衣、食、住、行的改变,然后从微观转向宏观进行总结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
B、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导致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技术密集型”企业迅速崛起。
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大大超过“劳动密集型”企业,体力劳动者减少而脑力劳动者增加了。
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有“尤里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等。
3、科技的高度发达带来哪些负面效应?(例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空气造成污染,农药的使用对人体带来危害。
再如手机带给人们全新的通信观念,但长时间使用手机会造成微波对人脑的轻微辐射,而且手机的工作频率与飞机的导航雷达相近,乘客在飞机升降中使用手机会造成干扰而使飞机偏离航向甚至坠毁。
还有,作为生活必需品,城市家庭几乎家家都有电冰箱、空调器。
但由于电冰箱和空调器中的制冷剂氟利昂不断泄漏,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受到严重的破坏,造成紫外线对地面的照射强度加大,患皮肤病的人数大量增加等)4、面对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我们应当更新哪些观念?(例如,在科技发展中要特别注意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又如,由于祖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青年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特别重大,必须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等等)【3、课堂小结】本课讲述的是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一些知识,这场科技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而且我们现在仍旧生活在这场迅猛的革命之中,我们仍然在感受着这场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利用好了,充分发挥它有利的一方面,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快地发展,教育学生重视科技的作用,怀抱坚定的历史责任感,认清我们国家现在的国情,现在所处的世界局势的情况,分清机遇和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们国家的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