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产业分析报告目录1.我国烟草产业概述 (1)1.1卷烟概述 (1)1.2行业及行业产品分类 (2)1.3行业的产业链 (4)1.4产业特征 (5)1.5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5)1.6产业发展简述 (6)1.6.1国外的发展情况 (6)1.6.2国内的发展情况 (8)2.我国烟草行业的产业组织状况分析 (10)2.1生产状况分析 (10)2.1.1烟草种植与收购 (10)2.1.2卷烟生产与销售 (11)2.2技术状况 (12)2.2.1现有技术水平 (12)2.2.2产业关键技术已有的变化情况 (14)2.2.3国内技术与国外技术的差距 (15)2.3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16)2.3.1生产集中度分析 (16)2.3.2企业所有制结构、规模结构分析 (19)2.3.3企业的地区分布及地区间竞争状况分析 (21)2.4产业的综合绩效分析 (22)3.产业的需求状况分析 (23)3.1我国市场需求规模分析 (23)3.2市场集中度及品牌分析 (24)3.2.1烟草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国际比较 (24)3.2.2我国名优、名牌卷烟及市场集中度 (25)3.2.3 2002年名优卷烟状况 (27)3.2.4品牌与消费者 (29)3.3销量的地区分布构成 (31)3.3.1城乡市场结构 (31)3.3.2区域市场结构 (32)3.4重点城市市场消费情况比较 (32)3.5基本用户及其特点 (34)3.6市场价格状况及趋势分析 (35)3.7进出口情况及影响 (36)4.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37)4.1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37)4.2产业的SWOT分析 (38)4.3供需平衡分析及预测 (41)4.3.1烟叶的供需分析与预测 (41)4.3.2卷烟的供需分析与预测 (42)4.4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43)5.政府、政策及相关规定对产业的影响 (44)5.1政府对产业的管制情况及其影响分析 (44)5.1.1政府管理机构及管理范围 (44)5.1.2烟叶种植、收购和调拨管理 (45)5.1.3烟草的生产管理 (45)5.1.4烟草的销售管理 (46)5.1.5烟草的运输管理 (47)5.1.6烟草进出口管理 (48)5.1.7烟草违法行为的界定及处罚 (48)5.2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影响 (49)5.2.1《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由来 (49)5.2.2《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主要内容 (50)5.2.3控烟运动对世界烟草业的影响 (52)5.2.4《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对中国烟草业的可能影响 (53)5.3加入WTO对我国烟草产业的影响 (56)6.重点企业分析 (59)6.136家重点企业简介 (59)6.22002年36家重点企业状况 (60)6.3不同规模企业的财务分析 (62)7.行业投资机会与行业风险分析 (64)7.1行业投资机会 (64)7.2行业风险分析 (64)8.信贷建议 (64)表目录表1-1中国的烟草之最 (2)表1-2烟草加工业分类 (2)表1-3烟草的类型 (2)表1-4卷烟的类型 (3)表1-5烟制品的发展 (3)表1-6世界4大烟草公司及10大卷烟品牌比较 (8)表2-1我国烟叶种植收购情况 (10)表2-2 2002年收购烟叶结构 (11)表2-3我国卷烟生产及销售情况 (11)表2-4中国烟草工业的地区集中度与利税率 (17)表2-5中国卷烟工业的厂商结构 (18)表2-6我国卷烟制造企业的所有制形式 (19)表2-7我国不同所有制卷烟制造企业经营状况比较 (19)表2-8我国卷烟制造企业的规模情况 (20)表2-9我国不同规模卷烟制造企业经营状况比较 (20)表2-10我国烟草企业地区分布 (21)表2-11中国卷烟工业企业的经济绩效状况(1995年) (22)表2-12中国卷烟工业企业的经济绩效状况(1999年) (22)表3-1 世界主要产烟国家卷烟市场结构比较 (25)表3-2 我国36个名优卷烟 (26)表3-3 我国7个名牌卷烟 (26)表3-4 同集群主要经济指标 (28)表3-5各品牌消费者人群特征: (30)表3-6各品牌消费者学历和职业特征 (30)表3-7各品牌消费者生活和消费态度 (31)表5-1烟草专卖局与烟草公司职能比较 (44)表5-2烟草违法行为的界定 (48)表5-3烟草违法行为的处罚 (49)表5-4《公约》走过的路程 (49)表6-1 36家重点烟草企业评价指标 (59)表6-2我国烟草行业36家重点企业名录 (59)表6-3 36户重点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60)表6-4 36户重点企业卷烟生产档次状况 (61)表6-5不同规模企业资产结构和偿债能力 (62)表6-6不同规模企业盈利能力 (63)表6-7不同规模企业的成长性 (63)图目录图1-1烟草行业产业链 (4)图1-2中国烟草行业经济效益图 (6)图2-1我国烟叶种植收购情况 (11)图2-2我国卷烟生产及销售情况 (12)图3-1 36个名优烟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 (28)图3-2 2002年36个名优烟不同集群销售情况 (29)图3-3 2002年城乡卷烟消费市场情况 (32)图3-4 2002年卷烟销售量地区结构图 (32)图3-5 36个重点城市主要指标在全国的比重 (33)图3-6 2002年单箱销售收入前十名的重点城市 (34)图3-7 2002年卷烟者性别结构图 (35)图3-8 2002年吸烟者年龄结构图 (35)图3-9 2002年卷烟消费结构图 (36)图6-1 36家重点企业销量利润增长示意图 (62)1.我国烟草产业概述1.1卷烟概述对人的基本需求而言,卷烟并非必需的,然而,它确实在今天成为许多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卷烟是一种相当特殊的消费品,它不是食品却和食品一样普及。
吸烟除了能够获得集中注意力、释放压力等功能性利益外,本质上还是一种精神消费,吸食者体验的不仅仅是口味的满足,很重要的还有吸烟过程中的感觉,卷烟在很大程度上承载了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正是这些文化内涵成为了精神消费的真正价值。
吸烟多数在休闲与思考的时候,场景的融合、思维的专注使得卷烟在有意无意之中,已经成了烟民生活方式的一个标签。
这个“标签”上的文字可以是成熟、粗犷或者思辨。
也可以是前卫、时尚甚至是浪漫。
初次尝试吸烟者多数是因为这个"标签"的吸引力而非口味的关系。
烟草业通常是指从事烟草种植、加工、销售、贸易等经济活动的领域。
中国的烟叶产量占世界烟叶产量的35%,为世界第一;中国的卷烟产量占世界卷烟产量的32%,也为世界第一。
中国是世界第一烟草大国。
全世界11亿多吸烟人口每天吸食150亿支卷烟,其中有将近80%的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而中国就占了世界的25%。
中国的烟民占世界烟民的比例,与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差不多。
中国烟民的数量,几乎比美国人口的总数还要多。
现阶段常年吸烟人口达3.1亿之多,年卷烟消费量约17000亿支,市场零售总额近3000亿元。
中国的卷烟产量和销量均居世界第一,烟草工业己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表1-1中国的烟草之最1.2行业及行业产品分类表1-2烟草加工业分类表1-3烟草的类型表1-4卷烟的类型表1-5烟制品的发展1.3行业的产业链图1-1烟草行业产业链烟草种植烟叶收购复烤加工化工机械电子卷烟制造造纸印刷仓储、运输、广告、科研市场1.4产业特征同其他行业比较,烟草业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1.产品用途和结构十分单一。
卷烟作为烟草业的主要产品,其物质结构主要是一张盘纸、一堆烟叶,外加一根滤嘴棒;其用途就在于满足消费者的一种特殊嗜好。
2.品牌效应显著。
烟草制品的物质特性是高度相似的,消费者购买和消费何种香烟,主要是受品牌因素的影响。
3.生产所需原料、技术及工艺流程高度同一,资产专用性极强,适合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
由于上述三个方面的行业特点,使得烟草行业有着十分明显的规模经济性。
1.5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自1987年以来,烟草业一直是我国的第一利税大户,并基本上与国家财政税收保持同步增长。
2002年,全国共实现财政收入1891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7004亿元。
而中国烟草共实现工商税利1456亿元,其中税收1050亿元(不含烟叶特产税及企业所得税)。
从1982年国家对烟草行业实行专卖体制以来,中国烟草累计实现工商税利高达10000余亿元,相当于同期国家财政收入的9%。
如果仅从烟草主体税种来看,自1994年中国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开始到2001年,中国烟草累计上交消费税3566亿元,占同期全国消费税总额的62.0%;上交增值税1534亿元,占同期全国增值税总额的5.4%。
可以看出,尽管由于产品的特殊性而一直受到较为严格的政府管制,但在客观的国情条件下,烟草行业对中国社会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特别是对各级政府财政收入而言,它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支柱性行业之一。
另外,就现状而言,中国烟草还为2000多万种烟农民、1000多万零售人员和50多万工商企业职工提供就业机会与收入来源。
烟草业还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我国每年卷烟材料价值数百亿美元,为农业(种植业)、化工、机械电子、造纸、印刷等行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卷烟产品目前在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仍然是居民生活中的常用品,并且这一地位在近几十年内是不会改变的。
图1-2中国烟草行业经济效益图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984198619881990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年度(年)实现税利(亿元) 1.6产业发展简述 1.6.1国外的发展情况 纵观烟草的发展历史,自从出现了烟草制品,特别是自1867年古巴人推出了商业化的卷烟机,开始了卷烟的大批量生产后,世界烟草市场就出现了竞争,但竞争的范围基本都在国内进行。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烟草行业的进一步扩大,世界烟草市场的竞争范围扩大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其竞争程度也更激烈。
在本世纪初,通过收买、合并等方式已逐步发展壮大的美国、英国等国的烟草公司,在逐步占领了国内烟草市场的同时,已把着眼点集中在尽可能占领国外烟草市场上。
同时,为了尽快向外扩张,提高卷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实现对市场进行垄断,一些大型跨国烟草公司相继出现,如英美烟草公司等。
这些跨国烟草公司采用在海外投资建厂生产卷烟等手段,打入并占领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卷烟市场,同时公司本身也不断发展壮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英国等为基地的大型跨国烟草公司,又抓住战后各国卷烟生产设施遭到破坏、市场上卷烟短缺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向海外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市场比例,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