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专业研究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085211)一、培养目标计算机技术领域重点研究如何扩展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和发挥计算机系统在各学科、各类工程、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社会中的核心技术,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是:1、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计算机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数据分析、软件设计、系统开发和维护等工作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三、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校外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校外专业实践是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外专业实践安排在第三学期,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学期。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采用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办法。
既要使硕士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培养硕士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工作的能力。
硕士生的指导教师由学术水平较高,在研究工作中有一定成就的教授、副教授担任。
导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及时给予指导。
指导小组应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全面负责,其主要职责是:(1)参与制定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2)审核学位课程的命题及评分结果;(3)负责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和进展情况进行检查;(4)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四、课程设置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
课程设置参见课程设置表,总学分数不少于32学分,具体要求如下:1、公共课程(政治理论、外语等),要求修满4学分;2、基础理论类课程(数学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要求修满6学分;3、专业技术类课程,至少修满6学分;4、选修课程,至少修满10学分;5、校外专业实践,要求修满6学分。
五、中期考核1、考核内容:研究生中期考核要求认真填写《研究生中期考核登记表》,学院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科研和教学能力等各个培养环节进行全面、综合测评。
(1)政治思想品德、学习态度评定:研究生要认真做思想小结,并认真填写好中期考核表的自我总结。
(2)对课程成绩、完成学分情况进行审核。
(3)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中期考核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开题,并由各指导组统一组织学生做开题报告,一般安排在第二学期。
开题报告应包括研究背景知识和拟开展的研究工作两方面内容,并进行详细答辩。
开题报告主要考察学生对研究背景知识和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的了解,同时考察学生的文献综述能力,采用口头报告(10-15分钟)和书面报告结合形式。
开题第一次未通过,允许1-2月内再进行一次,仍未通过者,按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中期考核要审核开题报告登记表。
2、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的4、5月份进行。
3、考核程序:以专业为单位组成考核小组。
考核小组由研究生导师、教研室主任、任课教师参加。
考核组负责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考核。
学习成绩优良,达到考核内容要求的,进入硕士论文写作阶段;学习成绩较差,未达到考核内容要求的,不得申请硕士学位。
分管研究生的院长全面负责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考核组将考核意见及有关材料送院办公室,由院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审核通过。
在规定时间内未按时完成中期考核者,按考核不合格处理。
六、学位论文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计算机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
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鼓励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遵照“河南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
学位论文应包括:摘要(中、外文)、目录、引言、主要内容(研究背景、理论推导、实验与计算、结果与讨论等)、参考文献、致谢、必要的附录和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学位论文应做到具有创新性,达到硕士学位论文要求,概念准确,推理严密,语意通达,数据可靠,结构完整。
论文按规定统一格式排版,具体见“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及其摘要编写格式的要求”。
七、论文评审与答辩1、论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2、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
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
八、学位授予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学位授予遵照“河南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
指导教师和院学位委员会要在答辩前对相关材料认真审核,主要材料包括:(1)成绩单;(2)发表论文原件或刊用证明;(3)参加学术活动情况;(4)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5)学位论文答辩前要求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和本专业权威期刊或具有CN刊号的杂志上发表或接受。
对不符合授予学位条件的研究生,根据情况可建议其延长学习时间。
注:带*号的专业课必修。
主要课程介绍课程编号:14_080104 课程名称:软件开发方法学总学时:54 学分:3开课单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开课学期:I教学要求:学习和掌握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方法学,能够保证学生适应未来IT企业的各种挑战。
通过解析软件工程中的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以指导本专业学生灵活运用该理论、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项目开发中的各种问题。
要求研究生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且能运用软件开发方法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可视化建模与UML,需求获取,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象实现,面向对象测试,项目组织和沟通,项目管理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 布吕格,迪图瓦,面向对象软件工程: 使用UML、模式与Java(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 贲可荣等,软件工程:基于项目的面向对象研究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预修课程:软件工程、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编号:14_085701 课程名称:高等工程数学总学时:54 学分:3开课单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开课学期:I教学要求:使学生深入了解矩阵理论、数理统计的相关理论、原理和方法,启发研究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拓宽工程数学知识。
教学内容: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矩阵论与应用数理统计,其中矩阵理论包括: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方阵的相似化简,矩阵分析及其应用,矩阵分解及其应用,矩阵的广义逆与直积;应用数理统计内容有: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线性统计推断,实用多元统计分析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姚仰新,高等工程数学,2007-2-1,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吴孟达,高等工程数学,2004-08-01,科学出版社;预修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课程编号:14_080101 课程名称:算法设计与分析总学时:54 学分:3开设单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开课学期:Ⅰ教学要求:算法研究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领域。
我们所熟悉的、与算法有关的公式:程序=算法+数据结构,说明算法的研究不仅仅是数学问题,也和数据结构密切相关,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掌握算法的实质。
根据以上观点,在学习算法设计与分析时要求:1.掌握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2.理解和掌握算法的基本思想、设计模型和复杂度分析的方法;3.进行必要的算法实现,通过上机掌握算法的实质;4.基本理解计算机复杂度理论的思想。
教学内容:1.算法设计与分析引言;2.动态规划;3.优先策略;4.分治策略;5.线形规划的分解原理;6.整数规划;7.并行计算;8.NP完备策略。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郑宗汉,算法设计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美)莱维丁(Levitin,A.)著,潘彦译,算法设计与分析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预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高等数学课程编号:14_080106 课程名称:高级计算机网络总学时:54 学分:3开课单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开课学期:II教学要求:使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熟悉主要的网络协议和网络技术,学会基本的网络协议设计和分析的方法,了解网络的发展和趋势,着重讨论计算机前沿研究领域的重要协议和关键算法。
教学内容:以TCP/IP协议栈为例,学习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基本模型,网络各层协议及园区网集成应用技术。
了解计算机网络前沿研究领域的重要协议和关键算法,内容涉及多协议标记交换、多播、宽带网络性能分析、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千兆位以太网、无线网络技术、移动计算等内容。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Computer Networks 4th edition, by Andrew S. Tanenbaum;2、Internetworking with TCP/IP, by Douglas E. Comer;3、TCP/IP Illustrated, by Gary R. Wright & W. Richard Stevens;4、史忠植,高级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5、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