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学龄前特殊儿童个别化康复计划制定和实施主题讲座课件

最新学龄前特殊儿童个别化康复计划制定和实施主题讲座课件


康教人员不仅具备教学 的基本能力和应变课堂 的能力,还必须掌握与 特殊儿童康复相关的知 识、技能;并且进行个 别化康复/教学设计,进 行多门学科专业资源的
整合。
LOGO
一、 儿童康复需求与内容
LOGO
智力障碍及其康复需求
对智力障碍理解不同,康复需求不同 多年来关于智力障碍的认识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模式,
1.概念界定
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简称IEP)是一种根据残疾儿童的身心特 征和实际需要制定的针对每个残疾儿童实施的教育
方案。
注意:个别化教育计划≠ 个别教学
LOGO
2.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缘起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医生伊塔德为“野孩”维克 多制定的五年训练计划,就可以看作是一个早期意义上的 个别化教育计划。但个别化教育计划得法律的承认却是在 1975年以后。在美国,IEP的出现与要求改善成人智力 落后者的康复服务运动有一定的关系。1972年,美国联 邦法院裁决,要为所有阿拉巴马帕特楼州立学校和医院的 人提供个别康复计划(Individual Habilitation Plans,IMP)
情况进行评估。
LOGO
3.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内涵
LOGO
4.个别化教育团队的合作模式成员
1.特殊教育教师 2.普通教育教师 3.临床心理医师 4.语言治疗师 5.物理治疗师 6.职能治疗师/感觉统合治疗师 7.家长 8.行政人员 9.普科医师(小儿神经/精神料/小儿心理科) 10.社会工作师
LOGO
(三)个别化康复教育实施流程
评估工具 (课程) 选定
制定IEP
康复教学 计划
康教设复设学计教计学
教学活动 实施
教学主题 教学策略
评估教学
LOGO
康复需求与组织
IEP
康复 诊断
康复教育计划
儿童个别需求
评估反馈 活动评估 阶段评估 成果指标 回馈反应
康复教学活动设计
LOGO
(五) 个别化教育计划
LOGO
1975年,美国通过《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The Education forAll Handicapped ChildrenAct), 即94—142公法。这个法律明确规定,各州必须为每一个 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制定一份书面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计 划内容必须包括:
(1)孩子现实教育水平的描述; (2)年度目标的陈述,每个年度目标还必须包括一系列短期教学目标; (3)给孩子提供的具体的教育服务; (4)每项服务的起始日期和期限; (5)评估程序和合适的评估标准,至少应该在一年内对教学目标达的
教康整合是将教育与康复有 机结合起来。王和平等人通 过对脑瘫儿童教育和康复的 研究,提出了“教育与康复训 练整合模式(IERT)”,该模 式立足于脑瘫儿童全面发展 的需要,既要考虑动作康复 训练,又要顾忌儿童的特殊 教育需要,提出了区别于康 复医学的协助形式,而倡导 教康整合模式,也即“多学科 整合--单一致能教师--单一患 儿”的模式。
医教结合的“教”是指对学龄前期(0-6岁)的特殊儿童,根据其身心发展 的特点,用教育、训练、医疗和康复综合的方法,在家庭和社会影响下对其所进 行的补偿与补救性教育。
LOGO
教康整合
由于现有的医学手段尚 无法治愈脑瘫、智力障 碍、孤独症等疾病,这些 特殊儿童需要接受长期 的康复治疗;到了受教 育的年龄,他们只能放弃 接受教育,或带病接受 教育。
五个方面
支持 个人功能
LOGO
智力
适应能力
参与


健康与安全
背景
个 人 功 能
LOGO
二、 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制定
LOGO
(一)学前智障儿童康复教育常用的计划类型
婴幼儿期——个别化家庭支持计划 学 前 期——个别化教育计划
康复机构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学前融合教育个别化教育计划
与基础教育衔接——个别化转衔教育计划
主要内容
相关概念再认识 儿童康复需求与内容 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制定 IEP指导康下复康教复学教活学动活设动计设计 IEP指导下康复教学活动实施
LOGO
相关概念再认识
评估
康复训练 策略及活动
康复训练 计划制定
儿童康复训练过程三部曲
LOGO
相关概念再认识 医教结合(以聋儿康复为例)
有学者认为“医教结合”的“医”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利用先进的临床 医疗技术对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各种疾病实施专项检查、诊断、治疗;其 二是利用康复医学的手段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 设法改善和提高人体各方面的功能。
三种不同理解带来三种不同的康复需求。
LOGO
(一)基于智能缺损的“单边”定义
1983年的定义: 智力障碍(残疾)
智能=IQ(智商)+适应能力(日常社会生活能力) IQ<70 (两个标准差以下,每少15分降一级) 适应行为:有明显障碍 患病在发育阶段(18周岁以下)
LOGO
(一)基于智能缺损的“单边”定义
中度智力障碍
40 —55
中度适应障碍
可训练类
重度智力障碍
25 —40
重度适应障碍
监护类
极重度智力障碍
25以下
极重度适应障碍 监护类
LOGO
(二)基于功能的“三边”定义
1992年国际社会对智力障碍进行了一次重要的 修订:
在“智力—适应能力”单边基础上增加了:“环境” 和“功能”两个边,构成“功能性”三角形。
LOGO
(二)IEP流程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评估(课程)、儿童、IEP与康复教学的关系
评估标准 教育诊断
儿童
教育诊断: 评估工具与儿童 康复教育需求相 匹配
课程本位的评估
小组康复教学计划 康复教学活动设计
先制定IEP,得到 适合每名儿童的 教学目标,再根 据每名儿童的康 复训练目标设计 康复教学活动。
LOGO
14
1992概念的-功能三角形
功能
LOGO
(二)基于功能的“三边”定义
功能性的康复需求:功能性导向(92模式)




功能
休闲
健康
学科
引导
工作
LOGO
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态需求:生态性导向




功能
LOGO
(三)基于权利的“支持性”概念
基本走向:2002始 基于“权利”= 同等的“生活质量”
发展性康复教育需求:发展性导向
遵循认知发展
遵循行为主义发展观 客观、可观察、可测量
行为 发展导向
认知 发展导向
皮亚杰、维果斯基
社会化 发展导向
遵循社会化发展
身心发展与社会化 进程冲突
LOGO
1983 概念的内涵
1983分类系统
IQ分布
轻度智力障碍
55 —70
适应能力 教育性分类 轻度适应障碍 可教育类
相关主题